韓冬良
大慶市第五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4
合并高血壓的股骨近端骨折機體指標波動性較大,血壓不穩定、腎上腺素增多等讓情緒異常、疼痛感更強烈[1]。脊髓麻醉前進行鎮痛能緩解機體感知,減輕焦慮、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等對機體的不良影響,髂筋膜阻滯和髂筋膜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以對比形式展現,清晰的突出聯合鎮痛優勢,加快藥劑鎮痛速度,提高脊髓麻醉前患者穩定性[2],避免生命體征過度異常對生命造成的威脅,讓患者順利完成麻醉、及時開展手術,詳見下述。
1.1一般資料 用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院治療的62例合并高血壓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擲硬幣法分兩組,32例參照組,30例觀察組。共計男女比例為41:21,年齡均值為(71.48±5.36)歲,平均體重為(65.31±2.74)kg。兩組基線資料(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比較價值。
納入:所有病患均進行超聲、動態心電圖監測等檢查確診為合并高血壓股骨近端骨折;ASA分級在Ⅱ-Ⅲ級,血壓在服藥后控制在160/100mmHg;家屬均代簽知情同意書。
排除:更嚴重的合并類疾病、精神病、凝血異常、穿刺感染、藥物過敏。
1.2方法
1.2.1參照組 超聲引導下髂筋膜阻滯鎮痛:體位呈平臥為,有效消毒皮膚后,選擇腹股溝韌帶1/3向下的1-2厘米位置,平行方式在腹股溝韌帶處放置超聲探頭,慢速向內/外移動,帶能清晰的觀察和確定股動脈、腰肌、髂筋膜時用22G*80mm的神經刺激阻滯針在平面內技術的幫助下從大腿外側進針。針頭穿透筋膜時推注1-2ml局麻藥物,確定針頭位置,保障針在髂筋膜和髂腰肌之間,向髂筋膜間隙推注0.33%濃度的羅哌卡因30ml,并保障藥物呈梭形均勻擴散,直到脊髓麻醉前。
1.2.2觀察組 髂筋膜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鎮痛:在上組操作后進行右美托咪定操作:建立靜脈通路,在生命指標穩定的情況下,從靜脈勻速泵入右美托咪定(生產廠商:江蘇華泰晨光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382;規格:1ml:0.1mg)負荷劑量在0.5μg/kg,然后持續以0.1-0.3μg/kg/h泵入,直到脊髓麻醉前。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平均動脈壓、心率、鎮痛起效時間、疼痛評分等相關情況統計并比較。

鎮痛后,參照組和觀察組的平均動脈壓分別為96.87±5.41和87.42±4.38,比值為(t=7.529,P=0.000);參照組和觀察組的心率分別為79.85±5.64和72.08±5.01,(t=5.720,P=0.000);參照組和觀察組的鎮痛起效時間分別為16.84±5.22和12.71±5.06,比值為(t=3.160,P=0.003);參照組和觀察組的疼痛評分分別為3.98±1.38和2.85±0.79,比值為(t=3.922,P=0.000),觀察組相關情況比參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合并高血壓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危險系數較高,疼痛程度大,容易并發其他病癥[3]。脊髓麻醉為手術治療提供幫助,麻醉前需有效鎮痛才能更好的保護患者。髂筋膜阻滯與髂筋膜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對比后,聯合鎮痛效力更佳,藥物起效快,縮短患者感受到疼痛的時間,鎮痛后生命體征更穩定,較少會因疼痛過大出現其他不良情況[4]。
聯合鎮痛對神經和血液進行雙重改善,降低交感神經敏感度,減少腎上腺素等分泌,保護患者身心,讓患者不容易過度焦慮、煩躁、出現過多應激反應[5]。聯合鎮痛為脊髓麻醉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保障機體耐受力,肌肉等保持放松,血管擴張/收縮正常,平均動脈壓良好,鎮痛后能按預計進行脊髓麻醉,患者不會在操作過程中出現較多不適,進入麻醉狀態的速度變快。聯合鎮痛比單一阻滯更有效,可更好抑制疼痛,保護神經、機體組織,避免心動過速、情緒緊張等對脊髓麻醉、手術造成的影響[6]。
聯合鎮痛能更好的保障患者在脊髓麻醉前的意識,避免疼痛信號傳遞,降低血壓/心率等,血液和髂筋膜間隙的鎮痛藥劑均勻分布,能保持患者清醒,減少血流動力學波動概率,提高機體舒適度。鎮痛后去除疼痛對患者的影響,患者更放松,在脊髓麻醉時也能更從容[7]。經此發現,觀察組相關情況比參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髂筋膜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較適合在脊髓麻醉前使用。
綜上所述,在脊髓麻醉前用髂筋膜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能減輕患者痛苦,讓合并高血壓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更舒適,減少不良情況,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