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娟 馬亞賓
陽谷縣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300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受損導致出現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疾病,對其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有研究指出,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為有效方式之一,對于糖尿病管理可起到基礎作用,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加大最病情重視,從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作用顯著[1]。對此,為進一步探討,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接受全程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本文隨機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取的78例糖尿病者,展開以下分析。
1.1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取的78例糖尿病者,分為常規組39例、護理組39例,常規組男20例、女19例,病程1-15年,平均(8.00±2.50)年;護理組男21例、女18例,病程2-15年,平均(8.50±2.55)歲;兩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6)。
1.2方法 常規組:常規健康教育:講解糖尿病知識,叮囑用藥應注意事項,對其血糖水平進行監測,叮囑患者注意飲食,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入量。
護理組:常規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①入院健康教育:入院時,由我院從事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10年以上的相關醫護人員,對患者有關健康知識認知情況進行評估,并開展階段性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集體參加健康教育課堂,每天1次,每次1h。②住院期間護理:根據患者掌握的糖尿病知識階段,播放相關視頻,并通過與患者進面對面溝通交流,以其文化程度為基礎,詳細講解有關糖尿病知識,并叮囑遵循醫囑服藥,告知用藥過程中應注意事項。教會患者自行監測血糖的方法,并制定血糖監測記錄表,每次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后,進行詳細記錄。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飲食計劃,保證合理膳食,盡量避免攝入高熱量食物,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類食物,嚴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制定運動計劃,保證適宜的運動量,運動過程中對其運動項目進行指導并監督。③出院前:再次評估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程度,制定詳細的復診計劃,叮囑患者出院后堅持進行自我檢測,詳細書寫服藥方法及應注意事項,設置糖尿病咨詢電話,隨時解答患者疑惑,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叮囑按時到院進行復診。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自我效能(藥物、運動、飲食、癥狀)評分。
自我效能評分判定標準:參照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共包含藥物、運動、飲食、癥狀四個維度,每項最高25分,分數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2]。
1.4統計學分析 SPSS21.0分析數據,X2檢驗計數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平均數±標準差),P<0.05差異有意義。
將兩組藥物、運動、飲食、癥狀自我效能評分行統計學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自我效能評分
糖尿病者,會長時間具有高血糖癥狀,多飲多食多尿癥狀對其生活造成困擾,損害腎、眼、血管等,威脅健康,且多數患者健康意識不強,于生活、飲食方面不加以重視,導致病情逐漸加重,因此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3]。全程健康教育主要是在患者入院時、住院期間、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于入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接觸糖尿病相關知識,樹立健康意識;住院時進行健康教育,使其養成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從而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改善癥狀;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堅持自我檢測血糖水平,遵循醫囑服藥,從而可有效改善病情狀況,定期進行隨訪,可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采取對應措施,優化健康教育措施,改善生活質量。本文研究后發現,護理組患者各項自我效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可證全程健康教育應用意義重大。
由此可見,在糖尿病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提高自我效能評分,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