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榮
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鎮衛生院,北京 101300
孕產期糖尿病患者,女性體內的雌激素以及黃體酮會發生極大改變,使得其情緒會出現變化,甚至存在抑郁傾向,這可能會對患者本人身體健康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以及不利,應加強對患者指導[1]。我院針對對孕產期糖尿病婦女進行保健指導,了解其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117例孕產期糖尿病婦女,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觀察組實施孕產期糖尿病保健指導,對照組實施常規指導,觀察組以及對照組人數分別是58例、59例,觀察組最大年齡是46歲,最小年齡是20歲,平均年齡是(31.15±3.08)歲,孕周是孕7周-分娩后6周,平均孕周是(35.14±1.78)周;對照組最大年齡是45歲,最小年齡是21歲,平均年齡是(30.54±2.97)歲,孕周是孕7周-分娩后六周,平均孕周是(36.18±2.04)周。比較顯示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的差異,可以參與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指導,主要指導內容包括常規基礎知識的告知、飲食細節以及日常應關注的事項等。
觀察組是在對照組指導前提之下開展的孕產期糖尿病保健指導,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健康宣教
應針對每一位患者實施專項指導,評估每一位患者本身的身體情況,并根據其制定具有針對性保健計劃。并提醒患者應遵循醫囑依照程序完成檢查,這可以將糖尿病篩查出來等。應定期對孕產婦開展健康指導以及講座,在講座中加強保健指導,主要講座內容應涉及到孕產婦飲食、優生優育等相關知識,提升患者本人的自我保健認知水平。保健指導人員需通過微信或是電話與孕產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加強交流。尤其是在患者即將分娩之前,應提醒孕產期糖尿病患者加強生命體征監測。還需預先給患者介紹分娩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細節,明確分娩流程,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用力以及呼吸,讓其了解基本技巧,有利于分娩順利進行以及開展,減少意外發生的概率。
(1)飲食
提醒患者飲食盡量保持均衡,保證營養攝入恰當,有利于胎兒健康生長,為其成長提供充足的飲食營養。盡量避免吃糖分過高的食物;
(2)運動
每日開展適量的運動,加強孕產婦操以及散步,這對分娩提供便利。
(3)情緒指導
針對在指導中,孕產婦出現的不良情緒,應盡量勸慰產婦保持平穩心態,告知患者情緒對分娩以及胎兒順利生產的重要性,盡量保證患者情緒平穩,便于生產。另外,應做好預先的應急處理措施,保證保健指導的科學性。孕產期糖尿病的發生可能會嚴重危及孕產期糖尿病患者本人以及胎兒生命健康,需根據以往指導經驗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將分娩安全事故產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很多孕產期糖尿病患者屬于初次分娩,對哺乳技巧不是很了解,很容易導致手忙腳亂,加上胎兒經常性出現哭鬧,會干擾到產婦情緒,使其更加容易煩躁或是緊張,應對產婦加強健康指導。若是患者出現類似問題,應保持鎮定,對產婦予以勸導,并告知產婦正確哺乳應遵循的規范,保障哺乳姿勢的正確。另外,很多產婦生產后會存在不良情緒,甚至有抑郁癥的傾向,應在電話或是微信中加強對產婦的心理保健指導,讓其看到希望,使得不良情緒得到更好緩解以及減輕,這對患者產后興趣恢復有極大促進作用。
1.3觀察指標, 焦慮以及抑郁評分
可以利用SAS評分以及SDS評分量表評定,臨界值分別是50分、53分。SAS評分量表就是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分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分數越低,健康狀況更加良好。
1.4統計學意義 使用SPSS19.0軟件,對兩組結果予以研究與分析,計量資料以及計數資料分別表示為t、x2,兩組資料結果若是顯示p<0.05,說明這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價值。
2.1比較兩組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 指導后,觀察組SAS以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SAS以及SDS比較
常規指導模式無法滿足患者基本需求。本研究對對孕產期糖尿病婦女進行孕產期糖尿病保健指導,保障其可以保證得到更好生產以及恢復[2]。研究結果顯示,在指導之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無顯著的差異;在指導后,觀察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通過對患者的保健指導,患者了解到更多有關自身生產以及分娩相關的健康知識,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3]。其實很多患者在分娩前后產生不良情緒關鍵原因是對生產過程的恐懼、對生產之后的恢復存在疑問,這會導致患者經常會敏感多疑,多想,導致較多心理問題的出現。因此通過對孕產期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指導,患者更加了解關于分娩健康保健內容,并積極配合醫生與進行生產,保證分娩更加順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