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輝
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遼寧 阜新 123100
產后出血屬于常見的產科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則可能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大出血等,情況嚴重的則需要切除子宮。此外,在產后也會由此引發多種類型的并發癥,對產婦的分娩安全造成一定影響。產后出血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而常用的改善策略是宮腔內紗條填充止血,但是效果一般,并發癥多[1]。由此,我們也對治療方案進行了改革。本次實驗選取產后出血產婦作為調研的主體,在時間段上則截取了2015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患者,應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進行對比探究,對48例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記錄,現對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實驗選取產后出血產婦作為調研的主體,在時間段上則截取了2015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患者,應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進行對比探究,對48例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記錄。在患者年齡上看,最小的25歲,最大不超過36歲,平均年齡為(29.6±3.7)歲?;颊呷朐翰∏榉€定后,取得其知情同意并簽字,由研究者負責填寫一般資料調查表,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再進行的。
1.2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28人)采用常規紗布止血措施,首先固定子宮底部,將無菌特質紗布填塞到宮腔內。如果產婦為剖宮產出血,則需要在子宮切口縫合之前進行由上而下的填塞,注意紗布之間不留縫隙,在完成后縫合子宮切口。術后使用抗生素,在24小時后使用縮宮劑,在將填入的紗條取出。
觀察組則為宮腔球囊壓迫止血治療,即在宮腔內放置球囊壓迫止血,如果是陰道分娩的產婦,需要進行常規止血,未見好轉可以使用該方案,并根據患者宮腔大小,往球囊內注入生理鹽水,利用產生的壓力對子宮靜脈竇進行止血。在術后使用抗生素,在術后12-24小時可結合實際情況放出一部分生理鹽水,在未見異常后,可以取出球囊。如果產婦為剖宮產,則在子宮切口縫合前可放入球囊,并注射一定劑量鹽水進行固定,在子宮切口縫合后,結合宮腔大小進行注射[2]。其他措施上與陰道分娩的步驟一致。
1.3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進行產婦術后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統計,并在治療得到保障后進行患者的治療方案滿意度調研。
1.4統計方法 對產后出血產婦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以SPSS19.0專業計算軟件為基礎。在本次實驗中,針對術后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上則為計數統計,開展卡方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止血情況上看,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1/20)和5%(1/20),對照組為17.9%(5/28)和50%(14/28),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上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例,%)
與此同時,在產后24小時出血量控制上,觀察組為(405.36±98.56)ml,對照組則為(771.63±125.96)ml,以觀察組控制效果更優。
最后,在治療滿意度的調查上,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8.1±2.9)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9.6±3.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產后出血屬于常見的分娩后情況,也會由此引發產婦的死亡,必須加以重視。在發生該事件后,醫護人員應當立刻分析出血的原因,做好相關檢查,并采取有效地止血方案,防止由于產后出血引發的更為嚴重的問題,降低子宮切除率[3]。
在傳統的治療措施中,宮腔內填充紗布是最為常見的方式,可配合患者開展子宮按摩。此外,我們也研究出了新的控制措施,即本文使用的宮腔球囊壓迫止血治療。該方案的使用首先具有便利性,其次,應用安全性高,還可以壓迫胎盤剝離面部位的血竇,整體應用效果較好。聯系本次調研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控制效果更佳,說明了這一止血方式適合于陰道分娩或者剖宮產的產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保障。
綜上所述,采用宮腔球囊壓迫止血治療措施有助于提升止血效率,并能夠防控產后感染和其他病癥事件,具有良好的應用成果,得到了認可,故而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