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婷
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高血壓是與微血管壓力緊密相關的疾患[1],尤以心血管為常見,是多發病種。從世界看,高血壓發病量仍位居高位,達十億之多。從中國看,在六十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每一百名病患中,約五十人為高血壓者[2]。高血壓會引發多系統組織損害,造成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死等,對生命帶來極大威脅。老年人的記憶減退等會影響其治療依從性,且獨居孤獨等加重不良情緒,而影響血壓控制療效[3]。故可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血壓調控效果和病患治療依從性。本文對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依從性進行分析。報道見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一般護理組、心理護理組。一般護理組:27例男患,24例女患,年齡(63-77)歲之間,平均年齡71.80±2.20歲;心理護理組:26例男患,25例女患,年齡(64-78)歲之間,平均年齡71.20±2.80歲;比較選取的兩組患者的年齡等,差異不顯著(P>0.05)。
1.2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1)診斷指南:高血壓患者臨床診斷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2)表述能力正常(3)病患同意(4)排除存在心腦重癥等癥的患者,排除神志不清楚、言語含糊的病患等。
1.3方法
1.3.1一般護理組 (1)知識準備:給病患宣講高血壓相關知識,如何為高血壓、老年高血壓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內才符合正常等;(2)護理本職:遵從醫師開具的醫囑,督促病患準時、準量服用藥物,觀察病患吃藥后有無不適反應等,如頭暈、咳嗽、心慌等;(3)監測:每日血壓及血壓調控情況,注意有無對白大衣恐懼,出現對醫護恐懼心理時要謹防白大衣高血壓,可多次測量比對;(4)生活護理:囑病患低鹽低脂食飲,起居規律,運動適量;
1.3.2心理護理組 (1)一般護理:加強護理和病患的交流,了解病患所存的心理問題,告知病者心理因素在血壓調控方面的重要價值,向病患解釋,多聆聽,做病患的知己伙伴;(2)群體護理:以疾病討論會、大課堂講座等為媒介,形成醫護講課宣傳、病患聽課討論的氛圍,加強醫師、護理、病患三大群體間的了解,引導病患積極抗病降壓;(3)社會護理:對病患家屬行高血壓宣傳,讓病患家屬多予患者心理支持及精神安慰。
1.4觀察指標 (1)比較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2)護理前后的血壓。

2.1比較患者治療依從性 護理后,一般護理組,治療依從者有43例,治療依從性為84.31%,心理護理組,治療依從的有50例,治療依從性為98.04%,組間比較P<0.05。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2比較患者護理前后血壓 護理前,一般護理組,病患平均收縮壓為153.60±4.40mmHg,平均舒張壓為93.10±3.90mmHg,心理護理組,病患平均收縮壓為152.40±5.60mmHg,平均舒張壓為92.20±4.80mmHg;護理后,一般護理組,病患平均收縮壓為147.30±2.70mmHg,平均舒張壓為88.45±1.55mmHg,心理護理組,病患平均收縮壓為145.40±2.60mmHg,平均舒張壓為85.55±1.45mmHg;經護理后,病患血壓兼降,心理護理組低于一般護理組,組間比較P<0.05。
我們國家日前仍為高血壓大國,人口基數比較大、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缺乏相應的疾患宣傳意識等在無形中促成高血壓的發生和進展,高血壓發病時間久,起病過程漫長,從起病到發病短者可歷經二至三年,長者可達五至八年,受高血壓自身病程長等特點的影響,病患在治療調控時也需長期堅持,但是對六十歲以上病者來講,對疾患認識不明,又善忘孤寂等,這些因素無疑是病患依從的一大阻力,故護理人員在護理老年高血壓需多花心思,提高病患對高血壓的認知和服藥等依從性[4]。在實行一般心理護理時,溝通先行,再對病行護,不同病患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通過心理護理能讓病者以積極的態度接受臨床治療,通過鼓勵、宣傳等形式來影響患者血壓波動,研究發現,樂觀的心理、積極的情緒可降低病患兒茶酚胺的釋放,從而達到穩定心率以及血壓水平的目的。群體護理憑借疾病討論會等方式讓病患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化的知道疾患防控知識,加強患者對治療對護理的配合;社會護理可使病患感受到家庭的精神安慰與人情溫暖,樹立治療疾患的信心。 綜上,本次護理后,一般護理組,治療依從者有43例,治療依從性為84.31%,心理護理組,治療依從的有50例,治療依從性為98.04%,組間比較P<0.05,且護理管控后病患血壓都下降,一般護理組高于心理護理組,P<0.05。建議老年高血壓者行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