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在臨床醫學方面,腦卒中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老年人患腦卒中的概率更大。隨著現代社會的逐漸發展,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提升,近年來腦卒中疾病的產生概率逐年上升,這種疾病在醫學方面體現出發病速度快的特點,患者同時會伴有聽覺障礙以及四肢偏癱和意識障礙等具體的癥狀[1]。因此需要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有效、及時的治理方式,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本文主要針對中醫康復護理方式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本院治療的腦中風偏癱患者100例,依照隨機數字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57歲至71歲,平均(65.29±2.56)歲;觀察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55歲至72歲,平均(66.36±2.47)歲。組間常規資料相近,可以對比(P>0.05)。
1.2方法
由護理人員來對對照組的患者采取臨床方面的傳統護理方式,具體要求從健康宣教、護理評估、環境管理以及健康飲食和康復指導等多個方面進行護理,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而針對觀察組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同時采取綜合中醫護理護理方式。具體來說,首先要求醫護人員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被動運動,并在中后期鼓勵患者積極進行主動功能訓練,從而能夠達到促進患者肢體康復的效果[2]。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需要對其偏癱部位肢體進行穴位推拿,按照中醫方面的推拿手法來進行按摩,達到疏通患者經絡的效果。取穴要包括曲池穴、肩前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太沖穴等多個穴位進行,每次按壓約2min,之后用推揉捻轉等指法對患者的偏癱部位進行推拿,達到活血通經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能夠利用艾灸法來對患有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進行病理干預,對患者的足三里穴、血海穴、肩前穴等多個穴位進行艾灸,直到患者的皮膚體現出潮紅色。同時針對患有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拔罐治療,將凡士林涂于患者的皮膚,結合患者的肌肉水平選擇適當規格的玻璃罐,進行拔罐的具體操作時,直到患者的皮膚達到潮紅色為止。
1.3觀察指標 在具體的觀察和分析中需要對兩組患者的具體護理效果進行比較。采取運動功能評價量表(FMA)來對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對比,對比的結果分為嚴重、明顯、中度、輕度四種情況。其中嚴重的具體表現為: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價得分不到50分,明顯體現為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價得分處于50-84分之間,中度體現為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價得分在在85-94分,而輕度體現為患者的得分超過95分。同時通過Barthel指數評分來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進行對比,結合臨床方面的具體治療標準,將運動功能達到六級,并且Barthel指數達到95分以上的患者認定為完全治愈。患肢運動功能增加兩級或兩級以上,同時Barthel指數評分達到60-65分之間的患者認為其生活基本能自理,體現為有效。患肢功能沒有明顯的改善,Barthel指數評分不到60分者認為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體現為治療無效[3]。
1.4統計學方法 SPSS18.0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各自使用均數±標準差、率表示,之后分別實施t檢驗、X2檢驗,P<0.05差異顯著。
觀察組FMA以及Bathel指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FMA、Bathel指數評分差異(分)
腦卒中患者肢體方面的功能障礙會對其日常生活帶來許多影響,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并為患者自身以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生活負擔。除此之外,患有腦卒中患者的老年人通常不重視早期的康復訓練,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影響到了其肢體的功能恢復效果。因此,需要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復護理,從而幫助降低患者的致殘率,緩解病情的發展,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的護理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和病情的發展。
在中醫方面將腦血管疾病認為是中風的范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等多種因素而產生,患者會出現肢體、意識等多方面的功能性障礙。通常來說,腦卒中偏癱疾病是由于患者體內淤血阻滯、氣血不通,導致患者的肢體活動受到影響。因此在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的中醫治療和護理方面應當嚴格遵循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等方面的原則來進行治療。中醫康復護理方式會結合患者病情的差異性來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推拿、按摩、針灸、拔罐,從而達到護理干預的效果,促進患者的經脈疏通、活血化淤,使患者的肢體功能快速康復,幫助改善患者的肢體障礙。本文對兩組患者進行的觀察以及分析中發現,觀察組在實施中醫康復護理之后的各項指標指數都要比對照組的高(P<0.05),這就表現出中醫康復護理方式應用過程中能夠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干預。
總體來說,在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取中醫康復護理方式能夠幫助緩解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在臨床醫學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