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迪
云南省紅河州開遠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云南 開遠 661699
肝膽胰惡性腫瘤是臨床腹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且有上升趨勢,發病群體以老年人居多,近些年大有年輕化的勢頭[1]。肝膽胰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易被識別且因人而異,一經發現,已是中晚期,多表現為腹痛、腰痛、黃疸、身體消瘦等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及預后構成很大威脅。肝膽胰惡性腫瘤的治療以首選手術切除、術后化療、聯合放療為主,從而減輕腫瘤負荷,控制微小病灶,控制局部腫瘤細胞,減輕復發轉移率。手術治療的侵入性較強,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加之患者基礎性疾病比較多,軀體耐受力差,免疫力較低,術后極易引發靜脈血栓、感染、出血等并發癥,造成患者住院時間延長,病情康復緩慢,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為此,加強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的術后護理至關重要。本文圍繞針對性護理對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究,現總結如下。
1.1研究對象 研究時間: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對象:擇期選入因患有肝膽胰惡性腫瘤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經影像學及術后病理檢查均被明確確診為相關惡性腫瘤疾病,且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簽署研究協議書,排除合并多種惡性腫瘤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重大心理或精神疾病、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以及手術禁忌癥患者。隨機將其中的41例患者歸類為常規組,將余下的患者歸類為研究組,兩組的男女比例分別為23:18、25:16;兩組的年齡范圍分別為56~89歲、54~88歲,分別平均為(64.1±2.6)歲、(63.9±2.4)歲;肝癌患者比例為18:20;胰腺癌患者比例為12:11;膽管癌患者比例為10:9。兩組基線資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作為同期研究對象。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體位指導、置管護理、醫囑用藥、病情觀察、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基于此,研究組同時給予針對性護理:①護理評估: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歷信息、家庭背景、工作、興趣愛好、病情實際、手術史、病史、檢查結果等相關信息,評估患者可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肺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結合臨床經驗及相關文獻,制定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計劃,并依照實際,靈活運用。②呼吸功能訓練:先評估患者的接受能力及病情實際,給予患者不同的、合適的功能訓練,如排痰、咳嗽方式,確保患者呼吸暢通。可進行現場演示或日常指導對其訓練,如深呼吸時,先深吸一口氣,停滯 1~2 秒后,緩緩均勻吐出,10分鐘一次,每天三次;咳嗽訓練時,患者先吸氣,待聲門關閉后由胸腹肌驟然放縮排氣,沖擊氣道痰液,進而有效排痰。③預防肺感染: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溫馨的治療環境,每天指導并協助患者“濕、翻、拍、咳”;術后嚴密檢查血氣指標,待患者麻醉蘇醒后,指導其持半臥位休息;使用布地奈德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天3次,每次15~20分鐘;每隔兩小時指導患者翻身一次,同時進行叩背;利用上述咳嗽排痰方式時,可借助排痰機進行排痰,每天4~6 次,每次2小時;依照患者病情實際,指導患者進行術后早期活動,如肢體屈伸、下床活動等,依照患者恢復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④預防術后泌尿系統感染:妥善裝置并固定導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潔,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應夾閉導管,每隔 2~4 小時開放一次,引導患者進行排尿;同時加強管理,防止導管打折、彎曲,確保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高度,密切觀察引流顏色和引流量,避免地面接觸,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尿管,縮短留置尿管時間。⑤預防術后下肢靜脈血栓:術后2小時,評估患者可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因素,對其進行等級分類,然后對低級風險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高其重視度及認知度;協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下肢;依照患者實際,適當進行抬高下肢、屈伸下肢、下床活動等活動訓練;確保穿刺一次性成功,每次穿刺更換穿刺點;使用間歇充氣壓縮泵進行干預,每天1~2次,每次15分鐘;針對中等風險患者,嚴格控制患者的血脂、血壓及血糖水平,應遵照醫囑,給予抗凝治療,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并在床頭張貼危險標識,以達到警示作用。⑥預防術后出血: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尤其是中心靜脈壓及血液的凝血功能,30~60min/次;觀察引流液量及顏色,一旦發現腹腔內出血應及時上報醫生,并配合處理。⑦預防術后其他并發癥:術后5~10天,患者易發生胰瘺(表現為腹痛、腹脹、高熱和腹腔引流量增加,查引流液淀粉酶升高)和膽瘺(膽管引流量突然減少 , 腹腔引流管內含有膽汁 , 腹部切口處有膽汁樣液體滲出)等并發癥,十分危險。為此,臨床護理應嚴密觀察引流液量及顏色,密切監測電解質是否平衡,及時治療,合理補充靜脈高營養,改善負氮平衡,促進蛋白質合成, 減少胰液分泌,進而促進吻合口愈合及切口愈合。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SF-36 量表評估患者的軀體質量、心理健康、 社會功能以及情感功能四方面的生活質量,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1并發癥情況 常規組發生腹腔出血、靜脈血栓、感染的例數分別為3例、2例、6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6.83%;研究組發生腹腔出血、靜脈血栓、感染的例數分別為2例、0例、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32%。可見,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
2.2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
手術切除肝膽胰惡性腫瘤作為大型腹部外科手術,具有手術時間長、操作復雜、難度大等特點,且術后風險較高,極易引發或多發多種并發癥,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引起新的繼發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康復治療及預后[2]。為此,臨床對肝膽胰惡性腫瘤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極為重視。
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針對性護理干預術后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