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佳
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院心內一科,黑龍江 雙鴨山 155811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人群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們的健康問題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一旦這種病癥急性發生,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猝死,所以在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認為需要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案進行配合,這樣才能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風險[2]。本次研究探討急診護理路徑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醫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并作為實驗對象,采納計算機排列法進行分組,組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有30例患者。實驗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介于53-82歲之間,平均年齡(65.8±2.4)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介于55-80歲之間,平均年齡(63.2±2.6)歲。
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簽署有關文件,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其中包含生活指導、預防感染、用藥指導等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急診護理路徑,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
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后,需要選擇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建立護理小組,由資歷最老的護理人員作組長,對小組的工作進行協調,隨后對患者個人信息進行了解,包含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過往病史、用藥禁忌、心理狀態等,在護理前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以取得支持。
(二)心理護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起病極為急促,并且患者具有瀕死感,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恐懼和焦慮的不良情緒。所以有必要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多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建立治療信心。
(三)搶救護理
1、告知患者和家屬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和發病原因,叮囑患者臥床靜養,并講解休息的關鍵性,定時協助患者翻身,盡量將病房器械的聲音調低,給患者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保證睡眠質量,防止發生各類并發癥。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盡可能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且優質蛋白的低糖、低鹽、低脂飲食并且在日常的飲食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放緩進食速度,主要原因是由于飲食過飽可能會增加人體的代謝耗氧量,進而提高患者的心臟負荷,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指導,要求患者在康復期間按照醫囑進行用藥,由家屬叮囑患者每日進行合理用藥,并且定期入院接受復查。
1.3評價標準 在實驗結果中,對患者的各項急救指標進行記錄,分析組間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氣管插管時間、心肺復蘇時間、恢復吸氧時間均長于實驗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急救各項指標對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心臟和呼吸驟停的幾率較高,心臟功能突然停止會導致重要器官出現缺血和缺氧,可能導致死亡[4]。
急診護理路徑工作在開展過程中[5],主要通過對以往的經驗資料進行分析,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時段對于護理工作的需求,這樣能夠使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病癥狀況并開展有效的護理,這種護理工作有助于糾正患者對于疾病的不良認知和不良的生活習慣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治療工作中,這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控制來說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開展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路徑,能夠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于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急診護理路徑在開展過程中能夠幫助醫務人員了解患者的具體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設置時,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調整,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短時間內的康復,具有可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