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紅 陳韻琳 葉明怡
番禺區中心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兒童營養狀態與生長發育關系密切,流行數據調查指出兒童非正常營養狀態(肥胖、超重、低體重)直接影響患者體格生長發育,嚴重情況下甚至影響兒童的遠期智力發育。所以,對兒童保健工作提出了要求,也需要家長加以重視。為了更詳細的了解兒童營養缺乏對生長發育的影響,本文就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間的體檢學齡前兒童為例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6-2020年期間,均為學齡前體檢兒童,總計100例。納入標準:(1)監護人知情同意;(2)小兒生命體征正常,無遺傳疾病等問題;(3)基線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患有疾病者;(2)消化系統疾病者;(3)代謝性、心血管等疾病者。100例兒童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小兒年齡區間3-6歲,平均(4.501.50)歲。其中,3歲者20例,4歲者20例,5歲者25例,6歲者25例。
1.2方法 體格檢查應用HGF-900系列檢測儀器,身高、體重精確至0.1cm、0.1kg。
1.3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年齡段、性別學齡前兒童體重情況以及不同營養狀況學齡前兒童身高、智力情況。
1.4營養狀況評定 超重:學齡前兒童體重超出正常人群的1/2;肥胖:學齡前兒童體重超出正常人群的1/5;營養不良:學齡前兒童體重低于正常人群的1/5[1]。
1.5智力狀況評定 采用中國聯合型瑞文測驗第二次修訂版檢測學齡前兒童的IQ值,IQ值≥130、120-129分、110-119分、90-98分、80-89分、70-79分、≤69分分別代表超優、優秀、聰明、中等、中下、臨界、智力落后,分數越高說明學齡前兒童的智力發育狀況越好,呈正比關系[2]。
1.6數據統計學處理 基于統計學軟件(SPSS21.0版本)建模并導入計算學齡前兒童研究相關指標數據,其中,計數資料生長發育情況占比率以例(n)、率(%)描述,計量型指標身高、智力均值以均數(Mean Value)±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χ2±s)描述,對應檢驗值分別為(x2)和(t)。相同觀察指標結果差異顯著P值小于0.05,反之P值大于0.05。
2.1不同性別情況對比 不同性別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狀況見表1。經統計學計算,P>0.05。

表1 不同性別學齡前兒童營養狀況分析(n,%)
2.2不同年齡段情況對比 不同年齡段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狀況見表2。經統計學計算,P>0.05。

表2 不同年齡段學齡前兒童營養狀況分析(n,%)
2.3不同營養狀況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對比 不同營養狀況兒童身高、智力發育情況見表3。身高情況經統計學計算,P<0.05,智力情況經統計學計算,P>0.05。

表3 不同營養狀況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對比
流行數據調查指出,基于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導致學齡前兒童營養物質吸差異性,從而導致肥胖、超重營養狀態,不同程度上影響學齡前兒童的正常體格發育,尤其是身高影響方面突出,并影響遠期階段的智力發育情況[3]。肥胖兒童體內脂肪細胞過剩,在抑制甲狀腺激素、促生長激素分泌的基礎上導致骨骼發育障礙。營養不良兒童體內氨基酸合成不足、微量元素缺乏情況下,導致兒童體格發育異常。所以,無論是肥胖、超重或者營養不良,都可能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以及未來健康成長[4]。王蓉研究指出,個體化營養指導助于改善兒童營養狀況,進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5]。
本文結果不同性別、年齡段學齡前兒童的營養狀況以及不同營養狀況學齡前兒童的智力差異并無顯著性(P>0.05),而不同營養狀況下學齡前兒童的身高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兒童營養狀況與生長發育狀況關系密切,甚至有影響智力發育的風險。所以,需重視兒童階段健康體檢工作,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