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萍
合浦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北海 536100
我國為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人群中結核菌潛伏感染率居高不下[1]。學校人群密集,一旦合并傳染源會造成傳播蔓延。相關研究指出[2],涂陽肺結核學生同年級密切接觸者一年內肺結核患病風險顯著偏高,為同校不同年級6.11倍,為肺結核潛伏感染者風險10.52倍。因此,加強對學校結核病感染防控干預,目標人群及適當范圍內開展接觸者篩查工作,對保障學校內學生及教職工安全尤為重要。文章就合浦縣學校結核病密切接觸者結核菌素試驗數據進行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合浦縣整個縣區發生結核病疫情的學校學生及教職工總計4109例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我縣學校學生及任職教職工,其中男2200例,女1909例,年齡7~65歲,平均(15.8±1.5)歲。
1.2方法 在病例確診后,及時組織開展病例所在學校師生密切接觸者的篩查工作。15歲及以上的密切接觸者及可疑者,同時進行癥狀篩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胸部X光片,以便早期發現感染者和肺結核患者;15歲以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肺結核癥狀篩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肺結核可疑者、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者、胸部X光片異常者,收集3份痰標本進行痰涂片和痰培養檢查,培養陽性菌株進行菌種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在進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前,應告知結核菌素試驗開展目的、意義、禁忌癥以及試驗期間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會存在不良反應及處理方式。取0.1mlPPD(50IU/ml)試劑,注射至左前臂掌側中下1/3位置,經皮內注射,48h~72h后觀察注射部位局部反應結果。判定標準:陰性:注射部位無反應或硬結平均直徑<5mm;一般陽性:硬結平均直徑為5≥mm,<10mm;中度陽性:硬結平均直徑≥10mm, <15mm;強陽性:硬結平均直徑≥15mm,或局部出現雙圈、水泡、壞死及淋巴管炎者。篩查發現疑似肺結核患者轉到屬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確診;對篩查發現的胸部X光片未見異常并且排除活動性肺結核,但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強陽性的密切接觸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礎上可對其進行預防性服藥干預;拒絕接受預防性服藥干預者應在首次篩查后的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各進行一次胸部X光片檢查。
2.14109例師生PPD試驗結果分布情況 4109例師生PPD試驗結果分析中,強陽性率為7.76%,陽性率為29.57%,陰性率為62.67%,詳見表1。

表1 4109例師生PPD試驗結果分布情況
2.2DR胸片檢查結果及患病情況
319例強陽性師生經胸片檢查結果顯示,發現疑似肺結核人數4例,肺部胸片顯示疑似肺結核病灶(其中3例與首例涂陽患者接觸后PPD篩查結果為中度陽性,一年后再次篩查PPD呈強陽性,胸片異常);1例學生PPD皮試結果為一般陽性,胸片示疑似結核性胸膜炎;3185例師生接受胸部X光片檢查。總計肺結核患病人數為35例,患病率0.85%。篩查新發現的5例肺結核患者經個案調查,只有1例有輕微的咳嗽、咳痰等肺部癥狀,其余4例均無明顯的肺結核癥狀。
PPD試驗基于IV型超敏反應原理基礎上一類皮膚試驗,作為目前判斷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主要干預方式。當人體感染分枝桿菌后,此時人體會受到結核分枝桿菌自然感染、接種卡介苗后人工感染兩種存在形式。若試驗為陽性多為接種卡介苗后人工感染,強陽性多為自然感染情況[3]。PPD試驗結果中,強陽性者作為結核病好發人群,為預防發病重點對象;涂陽患者的密切接觸者,PPD結果為中度陽性的也同樣要引起重視。對學校人群密集區域,早期開展結核病篩查對控制結核病尤為重要,而篩查中,如何選擇結核菌素純蛋白類制品作為篩查試劑,往往與結果聯系緊密[4]。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對合浦縣學校4109例教職工及學生進行PPD試驗密接篩查,結果顯示,強陽性人數為319例,占比為7.76%;陽性人數為1215例,占比為29.57%。經胸片檢查顯示,疑似肺結核人數為5例,后續進一步明確檢查,總計患病例數為35例,患病率為0.85%,整體患病率偏低。而上述結果往往與近些年來國家加大對結核病防控力度、環境及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接種卡介苗等有一定關聯。而對35例肺結核患者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小學1例,初中8例,高中22例,教職工為5例。結果得出,高中為好發人群,與學生學習負擔重、精神緊張以及睡眠不足、營養需求量大等相關,造成自身抵抗力下降,易患病。本次調查顯示,涂陽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一年內發病幾率較大,因此預防性服藥的干預措施尤為重要。且大部分患者感染無明顯癥狀,若早期未及時檢出,極易出現學校聚集性爆發流行。針對合浦縣學校結核病密切接觸者PPD試驗結果得出,需針對校園加強肺結核防范干預,嚴格控制傳染源,保障學生、教職工安全,一旦確診為肺結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干預,做到傳染源早發現、早隔離。做好校園教育工作開展,學校重視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廣播、板報以及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向校園內宣傳肺結核防控相關知識,聯合學校相關部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宿舍、教室內較強通風、換氣,形成通風習慣,避免隨地吐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增強學生對肺結核防范意識等。
綜上所述,學校作為人口密集、密切接觸地區,對在校學生及教職工加強結核病防控干預及健康教育,成為防范結核病在校園流行重要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