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麗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陶莊鎮中心衛生院,山東 棗莊 277011
前言:腦梗塞是當今臨床上一種多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腦組織血液供應不足或不正常,出現障礙,導致腦組織由于缺血、缺氧,產生大量自由基使脂質發生過氧化,造成局限性的缺血壞死所引發的腦梗塞[2],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死率的特點,患病人群主要為老年人,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并且腦梗塞是病情發展十分迅速,還很容易復發,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很高[2]。因此,選擇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針對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藥物進行治療腦梗塞的有效性進行探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名腦梗塞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88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范圍在48~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4±3.2)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范圍在齡50~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4±2.7)歲,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均保持同質性(P>0.05),可進行對照性研究。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對癥治療,即對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進行治療,同時服用腦保護劑、營養神經等藥物進行常規治療。給予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治療,每次100mg,每天一次,一共治療2個月。觀察組給予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進行口服治療,阿司匹林和對照組用法用量一致,硫酸氫氯吡格雷每次服用75mg,每天1次。共治療2個月。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分為無效(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均無任何改變)、有效(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需要幫助自理)、顯效(臨床癥狀、神經功能缺損均得到了顯著改善,有自理能力),有效率+顯效率=治療有效率;觀察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主要包括:惡心、皮疹、黑便以及胃腸道不適等。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顯效21例,有效22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患者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12例,治療有效率為72.73%,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921,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惡心1例,皮疹0例,黑便2例,胃腸道不適1例;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惡心3例,皮疹1例,黑便4例,胃腸道不適4例,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9.09%,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27%,對照組明顯多于觀察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88,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腦梗塞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表現,發病后患者肢體、神經、認知等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降低患者日常的生活質量。據相關研究顯示,在發病前患者并沒有明顯的具體癥狀表現,但在發病時會出現復雜的癥狀,患者的大腦中動脈主干和頸內動脈都會出現栓塞,導致大面積的腦梗死從而出現腦水腫,治療時難度較大,因此,治療腦梗塞不僅要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形成血栓,還應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神經元,因此醫學上一直在探討分析治療腦梗塞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來提高療效[3]。
阿司匹林既可以解熱鎮痛,還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形成血栓,而且起效很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的癥狀,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硫酸氫氯吡格雷屬于抑制劑類藥物,抑制血栓素合成,減少纖維蛋白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破壞糖蛋白和纖維蛋白的產生作用,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進而達到治療效果[4]。據相關研究顯示,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腦神經、肢體以及認知等功能。本文也證明了采用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不良反映情況觀察組也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進行治療腦梗塞療效顯著,值得繼續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