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子葉 丁希艷 李彥冬 董曉光 李 威
1.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護理部,吉林 吉林 132011;2.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吉林 吉林 132011;3.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1;
腦梗死是腦血管常見疾病,致殘率、病死率均很高,疾病發生主要是腦組織因為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血供障礙,使得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并引起神經功能損傷等一系列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腦梗死重要因素。阿托伐他汀有穩定板塊、調脂、消炎等多重作用效果,用藥效果臨床認可度較高,此次研究分析了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治療中的療效,報道如下。
1.1基本資料 納入的研究對象是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研究時間2018年5月~2019年6月。納入標準:①患者病情、癥狀表現以及各項檢查結果與急性腦梗死標準相符。②患者有一定耐受能力,無此次研究相關用藥過敏史。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有一次依從性,無語言及意識障礙。④患者無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按照用藥劑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治療A組和治療B組。治療A組中有患者65例,男性、女性分別有37例、28例;年齡53~70歲,中位年齡(58.19±5.14)歲;合并有高血壓30例,糖尿病21例。治療B組中有患者60例,男性、女性分別有35例、25例;年齡51~70歲,中位年齡(59.25±5.63)歲;合并有高血壓31例,糖尿病22例。將兩組基礎資料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患者急性發病,送至我科為其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基本相同的基礎質量,主要是靈活的選用溶栓類型、微循環改善類、降顱壓類、神經細胞營養類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等,予以血壓、血糖調節干預,及早開展康復治療等。
除應用以上藥物,所有患者均應用阿托伐他汀(規格是每片20mg,輝瑞制藥,國藥準字H20051408),各組選擇的應用劑量不同。治療A組以大劑量應用,即:每次應用劑量40mg,每天用藥1次,睡前口服。治療B組以低劑量應用,即:每次應用劑量20mg,每天用藥1次,睡前口服。
各組患者均持續用藥15d,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留意各項身體指標變化,指導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注意患者用藥后有無不適,及時幫助其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幫助患者采集空腹靜脈血在用藥前與用藥結束時對血脂相關指標(TG、TC、LDL-C)。掌握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的變化,進行NIHSS評分。檢查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觀察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藥前將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用藥后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均降低,小組內治療前后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A組患者用藥后TG、TC、LDL-C水平低于治療B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血脂水平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NIHSS評分和IMT水平 用藥前將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IMT水平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用藥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IMT水平均改善,小組內治療前后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A組患者用藥后NIHSS評分和IMT水平優于治療B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NIHSS評分和IMT水平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用藥過程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順利完成15d治療。
急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一種急性的以腦組織缺氧、缺陷并伴有一系列表現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后因為腦組織血流驟停,也會造成神經功能損傷,這常常導致患者經過治療夠仍有后遺癥,比如語言、運動障礙等,使得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治療過程要重視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的改善。腦梗死目前還沒有完全的明確發病機制,但很多研究已經證明血脂異常引起動脈粥硬化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因素,且與疾病進展密切相關。頸動脈斑塊屬于動脈粥樣硬化全身病變的窗口期,形成的斑塊也會造成腦血管堵塞,在很多程度增加腦梗死發生風險。有研究證明,很多發生腦梗死的患者出院后復發,究其原因在于頸動脈斑塊并沒有獲得穩定或縮小,頸動脈斑塊是由多種物質構成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血脂類物質,故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是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大劑量阿托伐他汀能夠幫助急性腦梗死患者獲得更良好的降血脂效果,也利于神經功能的改善,是安全性高、效果理想的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