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晶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腕管綜合征(CTS)為發(fā)病率較高的外周神經病變,病因包括腕骨骨折、關節(jié)炎及腕管內腫瘤等所致正中神經支配的手部肌肉萎縮、癱瘓或感覺區(qū)異常等,患者臨床表現為手部橈側三個半手指出現程度不一的感覺障礙及麻木等,嚴重甚至可引起肌肉萎縮及癱瘓,因此早診斷及治療疾病非常關鍵[1]。近年來,本院采取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方式診斷CTS,取得了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1例CTS患者為研究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X線、CT及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具體表現為出現不同程度的手指麻木及疼痛;神經卡壓體征、伸指靈活度不足及大魚際萎縮[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②患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患者的一般資料如下:男性30例,女性41例;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46.2±2.3)歲;病程1個月~3.8年,平均病程(1.5±0.4)年;發(fā)病部位:左側27例,右側23例,雙側21例。此外選取同期接受體檢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24~64歲,平均(45.9±2.2)歲。兩組年齡、性別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選擇NDI-200F神經-肌電圖儀進行檢查,檢查過程將室溫控制在24℃~26℃,以使患者處在最舒適的狀態(tài)。
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檢查:檢測腕部下段正中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波幅檢測。檢查方法是用指環(huán)電極刺激拇指、中指及示指,記錄腕部正中神經動作電位,此外比較正中神經、鄰近尺神經、橈淺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對潛伏期數值進行記錄,方法如下:刺激拇指及比較同距離下正中神經、橈淺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對兩組潛伏期進行對比。刺激環(huán)指,對比下正中神經鄰近尺神經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對比潛伏期。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檢查:用刺激器刺激腕部橫紋近端正中神經,借助表面電極記錄拇短展肌正中神經遠端潛伏期大小指標。
肌電圖(EMG)檢查:將同心圓針刺入到拇短展肌中,對肌松情況下的神經電位表現進行觀察與記錄。拇短展肌輕微放松的時候可測量運動單位時限、波動幅度;重度放松的拇短展肌可觀察運動單位的募集反應情況是否在正常水平。
1.3診斷標準 運動神經遠端潛伏期(DML)延長時間>4.2 ms,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下降<40 m/s。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降低、消失,正中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較鄰近尺神經、橈淺神經明顯更低,肌電圖檢查在拇短展肌放松狀態(tài)下存在失神經電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研究組檢查情況 71例患者總計檢測90條正中神經,行MCV檢查出9條DML正常,其余81條DML明顯延長。行SCV檢查顯示62條指腕SVC減慢,60條SNAP波幅降低,4條波幅消失,見表1。DML檢查20例患者肌電圖正常,35例檢出纖顫波、正銳波,16例檢出纖顫波、正銳波及運動單位時限延長或波幅增寬。

表1 71例(90條)有癥狀手MCV、SCV檢測情況
2.2研究組與對照組檢查情況 檢查結果顯示,研究組SCV、MCV均高于對照組,DML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查結果比較
腕管是重要的功能部位,解剖學認為腕管主要是由腕骨、腕橫韌帶所組成的骨性纖維隧道結構,腕管內部有正中神經穿過[3]。腕管一旦受重體力勞作、腕骨骨折及石膏固定不當影響,可讓腕管內部的正中神經受壓迫,如此可導致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出現功能障礙,如此引起CTS。CTS發(fā)生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疾病非常關鍵。
針對CTS,臨床中常用的診斷方式結合病理表現與影像學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所需的時間較長,這給疾病的治療及干預帶來巨大干擾。相比之下,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更加有效,該方法借助SCV、MCV、EMG檢查實施分段檢測,如此可將神經嵌壓的部位及時有效的檢出,且可判斷正中神經的損傷程度。此外采取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也可用于診斷合并糖尿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癥狀的CTS患者,這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為疾病的治療及干預提供有利的幫助。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評價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用于CTS診斷的效果,研究中對71例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分段檢測均可發(fā)現正中神經異常情況,且類別清晰,這表明該方式對CTS的鑒別診斷價值顯著。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在肌電檢查情況上,研究組與對照組在SCV、MCV、DML各指標上也存在差異,這也表明CTS患者存在肌電的改變,這為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針對CTS患者,采取神經—肌電圖電生理檢查方式,可獲得腕管正中神經的具體情況,這為疾病鑒別診斷及治療提供有利參考,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