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壹鵬 葉小紅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防城港 53802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一種常見并發癥,使患者肢體遠端末梢循環與神經出現病變,嚴重時,甚至具有足部潰瘍,其愈合較為困難,經病情發展將可造成其出現足壞疽,對此,只有進行截肢,從而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創傷[1-2]。一旦出現該病,需及時進行治療,為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需探索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現對80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應用前列地爾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80例早期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均為感覺異常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治療2周為一個觀察療程,實驗組30~70歲,平均(50.36±1.08)歲,男女患者比例21:19,對照組32~70歲,平均(51.41±1.87)歲,男女患者比例20:20,兩組糖尿病足患者一般資料呈正比,P>0.05。
1.2方法 對2組患者血壓、血糖及感染均進行控制,以及對其運動、飲食進行指導,加強健康教育等。對照組行前列地爾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3072生產企業:哈高科白天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20ml0.9氯化鈉注射液與l0/ug前列地爾靜脈推注,每日一次。實驗組予以前列地爾+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20111生產企業:中國.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在用藥前對創面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隨后應用涂抹創面,用量0.1g/cm2。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與經皮氧分壓測定以及震動感覺閾值對比。(1)經治療后患者Wanger分級降低,其血流動力較顯著恢復,且局部麻木與疼痛癥狀均好轉消失,血供明顯恢復,潰瘍創面結痂愈合,并有良好的肉芽生長,即為顯效。何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Wanger分級降低1級,疼痛情況與局部麻木減輕,血流動力學改善,潰瘍面滲出物明顯縮小,下肢皮膚顏色逐漸變淡,且有肉芽生長。無效為上述情況患者均無好轉,并有加重現象。(2)對經皮氧分壓測定以及震動感覺閾值對比記錄。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 治療總有效率中實驗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2.50%),P<0.05,見表1:

表1 相較兩組治療效果[n(%)]
2.2經皮氧分壓測定、震動感覺閾值對比 由經皮氧分壓測定、震動感覺閾值可知,治療前差異不明顯,治療后實驗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赫,P<0.05,見表2:

表2 經皮氧分壓測定、震動感覺閾值對比
糖尿病足因下肢周圍神經與血液循環出現病變,引起其足部出現潰瘍、感染等,在糖尿病中是比較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3]。相關研究發現,微循環障礙和周圍神經病變均是與糖尿病足是截肢危險因素,因此為患者定期進行糖尿病足危險因素檢查和對足潰瘍風險進行評估,以及對糖尿病足截肢危險因素進行糾正,盡早給予治療,能夠減少其截肢率[4]。
在治療糖尿病足中,前列地爾是常用藥物,該藥為前列腺素E1,能夠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與血管交感神經,從而改善其微循環,通過對血管平滑肌進行擴張,使血管舒張,降低外周阻力等[5]。同時,對血小板激活與聚合能夠有效抑制。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可促進皮膚創面組織修復過程中的DNA、RNA和羥脯酸的合成,促進創面修復的多種細胞生殖和分化如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另外,認為其具有重建神經細胞,修復神經環路以及營養作用,促進損傷區的血管再生并可分泌神經營養因子[6]。同時,能夠使小血管與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微循環從而改善,進一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快上皮細胞的爬行、覆蓋創面,因而使創面加快愈合。若將兩種藥物聯合應用,通過上調Bcl-2表達、下調Bax表達,抑制細胞凋亡,從而促進糖尿病足創面愈合[7]。本文通過對80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治療后患者經皮氧分壓測定、震動感覺閾值對比優于對照組(P<0.05),鑒于此,前列地爾+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在患者血流方面能夠有效改善,患足感覺異常癥狀也明顯減輕,其截肢情況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早期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使用前列地爾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治療,具有明顯效果,能夠防止其病情進一步惡化,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