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晏如
揚中市以黨小組為基層堡壘,通過因勢利導、賦能定責、黨群共管等形式,探索“黨建+鄉村治理”新模式,接通了鄉村治理的“最后一米”。
“辦什么事、反映什么問題,找黨小組準能解決。”提起身邊的黨小組,揚中市油坊鎮鄰豐村村民姚素珍連連稱贊。近些年來,揚中市以基層黨建“書記項目”為依托,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切入口,積極探索“黨小組+”模式,在加強黨小組政治功能的同時,拓展黨小組的實體功能建設,目前全市建在村埭上的黨小組多達641 個,建起了一個個鄉村治理的基層堡壘。

針對社會治理網絡不密等問題,揚中市把“建強黨小組,接通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最后一米’”作為市委書記基層黨建“書記項目”,通過建強農村黨小組這個“前哨堡壘”,進一步織密黨建網格、凝聚基層力量。截至目前,揚中市通過“建、撤、調、并”行動,已在74個村(社區)的村埭上組建了641個黨小組。
黨的力量在哪里,黨小組就建到哪里。走進新壩鎮聯合村第一黨小組駐地,黨小組全年工作計劃、運行流程圖等規章制度一一呈現。“以前村里開黨員大會,大家的接受度、參與度都不高。現在黨小組建在村埭上,情況也有了很大改觀。”王高茂介紹,鄉村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把黨小組建在村埭上、建在群眾家中,能真正調動基層黨員力量,實現黨的聲音“一條線”到底、黨的工作“一竿子”到位。
賦能定責是黨小組發揮作用的關鍵。為此,揚中市出臺《關于加強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細化了黨小組的履責清單,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產業發展、宣傳引導等方面的職能。“今年村‘兩委’換屆期間,我們村的13位黨小組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宣傳換屆政策、了解社情民意,還幫助化解矛盾糾紛、聯系黨員群眾,推動了村‘兩委’換屆取得圓滿成功。”經開區福源村黨委書記徐紀榮激動地說。
為了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揚中市高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形成了黨小組發動、黨員帶頭、農戶參與的良好工作局面。在發動本組黨員的同時,黨小組還積極整合村干部黨支部、企業黨支部、離退休黨支部、下沉機關干部以及村組在外黨員力量,形成了“1+1>2”的工作合力。八橋鎮永勝村探索“黨小組+鄉賢”的治理模式,推出“百姓事全受理、百姓事全辦理、百姓事全辦結”的“三全”工作法,受到村民的一致稱贊。如今,在揚中市各個鄉村,黨組織高效運轉、黨建工作基礎扎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鄉村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