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文 趙鶴娟
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演進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化,合成營作為新型作戰力量,已經成為陸軍機動作戰的基本單元,承載著艱巨的作戰任務,同時也對戰時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戰時政治工作能否有效實施,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合成營戰斗力建設水平及其發揮,決定了合成營能否克敵制勝、順利完成作戰任務。因此,推進合成營戰斗力建設,必須不斷加強與創新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
戰時政治工作歷來是我軍作戰的優良傳統和重要優勢,必然也是未來合成營遂行作戰任務的重要保證和有效手段,必須擺在戰斗力建設的突出位置。
一是不斷強化“生命線”地位作用,讓政治工作在合成營作戰中顯威發力。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是凝心聚力、攻心伐謀的重要手段。未來戰爭是體系制勝下的精兵作戰,合成營作為基本作戰單元,精干化、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特征更趨明顯,在作戰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重要,是體系作戰中最不能缺、最不能弱的重要一環,不僅需要參與大協同,而且還要獨立遂行完成大任務以及實現一定的戰略戰役目的。在此情形下,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不僅是靈魂、是保證,更是紐帶、是倍增器,不僅要讓“生命線”在作戰一線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確保合成營在獨立遂行任務中保持正確作戰方向,還要充分發揮其聚思想、強組織、融力量的特有威力,把合成營打造成堅強有力的戰斗集體,更要發揮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戰功能,為達成大目的提供強大的政治作戰能力。
二是牢固樹立“軍政合成”意識,把政治工作作為戰斗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未來信息化戰爭中,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政治工作只有與軍事行動同頻共振,才能更好地服務保證打贏。對于合成營而言尤為如此。合成營,威力在“合”。不論是合專業還是合系統,不論是合要素還是合力量,都不能忘記合政治工作。而且,政治工作從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必須服務于戰斗力建設;同時,政治工作不僅有服務保證作用,還有直接作戰功能,本身就是戰斗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不僅要把政治工作作為提高戰斗力的重要保證,還要把政治工作作為戰斗力的“家族成員”,像重視各種作戰要素一樣重視政治工作在作戰中的“合成運用”,還要把戰時政治工作貫穿于合成營訓練、演習和作戰的全過程,在演練演習中給政治工作應有地位、留有席位,讓政治干部走上崗位、鉚在戰位,真正把政治工作貫通融合在作戰中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各個階段。
三是積極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戰法創新發展。戰時政治工作作為重大而又復雜的軍事實踐活動,也是一項開拓性、創新性很強的系統工程。特別是隨著信息網絡技術在作戰中的廣泛運用,對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的組織實施、戰法運用帶來深刻變化,必須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深入地推進戰時政治工作戰法創新。從組織指揮上,要不斷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將戰時政治工作積極融入體系、一體實施,推動指揮決策方式的創新發展;從運行方式上,要充分發揮政治工作指揮專網平臺作用,堅持基于網絡、數據支撐,讓政治指揮員進入角色、參與指揮,保證戰時政治工作有組織、不間斷;從時機時效上,要實時根據戰場情況的發展變化,因時而動、以變應變,將戰時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和直接作戰功能實時轉化為作戰效能。
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已成為軍事變革的重要推手,必須催生新的作戰樣式,也給軍隊政治工作帶來了顛覆性變革,不斷改變著戰時政治工作內在機理。
一是著眼聯合制勝增強黨委領導駕馭力。黨委領導作戰,既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在作戰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可以預見,無論未來戰爭形態如何演進,政治屬性作為戰爭的根本屬性永遠沒有變,而且政治因素對戰爭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軍事行動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以及戰略相關性更強,把握正確作戰方向難度大,加之參戰力量運用多元,凝神聚力任務更重。所有這些,都要求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必須著眼聯合制勝要求不斷完善組織領導,科學設置合成營黨委,切實按照作戰要求把相關人員吸納到營黨委集體中來。要不斷加強合成營黨委的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嚴格按照上級黨委決策命令組織作戰,始終做到黨叫打就打、叫停就停、叫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確保作戰正確方向。
二是著眼智力制勝提升人力配置精準度。無論現代科學技術在戰爭中如何運用,“人是最活躍的因素”的鐵律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們。”抗美援朝戰爭中,時任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強調:“加強黨對戰爭的思想領導,就是要用一切辦法將每個志愿軍人員的思想集中到戰爭上來。”這啟示我們,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要把合理配置人員放在優先考慮位置,嚴格按照合成營作戰要素進行人力配置,通過“超前配置、定崗定位、快速補充”等有效調配人員,力求個體配置與群體配置相適應、指揮骨干與技術專家相并重、戰斗人員與保障人員相融合。要把“做人的工作”牢牢抓在手,把各方向力量凝聚起來、各層級人員的智慧激發出來,并精確運用到關鍵要害部位,進而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保證制勝。
三是著眼精神制勝提高戰斗激勵實效性。“培養戰斗精神,是軍隊戰斗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戰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戰條件,軍隊也是不能打勝仗的。”現代戰爭不僅是體系的對抗、鋼鐵的碰撞,更是精神的較量、意志的比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軍的革命底色和精神名片。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必須針對新時代青年官兵的思想反映、身心特征和精神狀況,全方位構筑牢不可摧的“精神長城”。既要把堅定信仰信念作為激發官兵戰斗精神的底氣來源,又要把涵養“兩不怕”精神作為鍛造官兵血性膽識的核心內容,也要注重引導官兵強化智謀意識、科學態度、協同觀念,有效激發官兵“一人一槍、血戰到底”的軍人血性,實現靠集智聚力發揮體系作戰的最大效能,使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科學的力量成為合成營戰斗力新的增長點。
現代戰爭,通過政治博弈、輿論造勢、法理較量等奪取道義制高點、謀求戰爭合法性,以高科技手段直接打擊、改變、控制敵方思想、認知、精神和心理等,越來越成為戰爭制勝的關鍵所在。這就必須不斷強化戰時政治工作的直接戰斗力屬性,推動政治工作基本功能由激發保障戰斗力拓展為直接作戰。
一是借助網絡媒體等新技術主動發起輿論攻勢。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制勝的一個重要標志體現為對政情民意和社會輿論的影響爭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網絡媒體、手機移動端、數字電視等為主的新媒介,極大地豐富了輿論斗爭的方法手段。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既要充分發揮我軍固有政治優勢,堅持用黨的理論武裝官兵頭腦,貫注黨的正確思想主張,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政策要求統一參戰官兵思想,不斷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火墻”,阻滯和消除腐朽思想、反動言論、錯誤觀點對官兵造成不當影響;又要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作用,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安排,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牢牢把握輿論主導權,不斷強化軍事威懾,有效化解輿情風險,立足自我主動塑造輿論攻勢,為軍事作戰創造有利的輿論態勢。
二是加快建設并運用法規紀律有效開展法理斗爭。運用法律謀取作戰行動的合法性,依靠紀律鞏固提高部隊戰斗力,是現代戰爭的重要手段與途徑。有效開展合成營戰時政治工作,就必須不斷加強戰時法律、法規教育普及與研究,加大對作戰人員的法律知識灌輸和道義闡釋,切實把有關作戰行動的法律法規、交戰規則傳播好,充分發掘戰時法律法規、政策紀律的內在潛能和作戰效能,堅持有理有節、穩妥有效地開展法理斗爭,實施法律撻伐和法律攻擊,宣示我軍作戰行動的正義性和合法性,痛斥敵挑起事端的野蠻行徑和發動戰爭的非法性,積極搶占法理、道義制高點,營造我作戰行動師出有名的國際國內態勢。要積極做好作戰官兵的法律意識塑造,不斷加強作戰人員戰場紀律的培養,切實維護戰時法律和紀律的嚴肅性,保證作戰行動的有序實施,形成統一的作戰整體。
三是適應交戰對象隱身遁形不斷加強攻心奪志。未來戰爭智能化程度增高,無人、無聲、無形成為戰爭的主要形態,智能無人超越有人,人的因素越來越多地轉移或物化到武器裝備上,這使得戰時政治工作實施輿論較量、心理對抗的重要性和艱難度都空前加大。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對敵攻心奪志的策略藝術和戰法創新。要在堅固己方思想防線、打造精神心理盾牌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心理作戰武器裝備、野戰文化宣傳車等功能作用,運用政治召喚、思想影響、文化滲透、正義感化、情感激勵、情緒轉化、心理恐嚇、心理打擊、精神征服、政策優撫、人格保護等攻心手段與措施,對敵思想、心理和意志進行軟殺傷,不斷轉變敵態度認識、削弱敵信念意志、坍塌敵心理防線、渙散敵軍心士氣,加劇敵想家厭戰、恐戰怕戰和渴望停戰等思想情緒,促其產生自我懷疑、自我恐懼的心理,進而通過打擊削弱敵意志和士氣來奪取作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