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期刊編校質量,規范和促進期刊發展,進一步提升編校人員業務素質和辦刊水平,2021 年2 月4 日,科學咨詢雜志社邀請重慶市委宣傳部出版處審讀專家、重慶市期刊協會秘書長、《課堂內外》雜志副總編輯戴澤明就期刊編輯中語言文字規范等問題進行專題培訓。我院《自動化與儀器儀表》《中華手工》期刊編輯及《科學咨詢》雜志社全體編校人員參加了這次培訓。

戴澤明專家指出,要做好期刊出版工作,編輯必須確保所用語言文字的正確與規范,抓住常見文字差錯,辨明差錯形態,分析出錯原因,掌握糾錯辦法,才能減少失誤,提高出版物質量。
戴澤明專家以2020 年重慶市期刊綜合考核結果為引導,從編校質量審讀情況入手,就網絡出版及科技期刊、社科期刊語言文字規范、編校規范、出版形式規范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同時,對中宣部出版局2020 年開展社科學術期刊內容質檢、切實提升出版質量的總體要求等進行了解讀,提出了提高期刊綜合質量的幾點意見。
一是要重視意識形態問題。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期刊出版的底線。編輯在編校流程中,要加強對期刊內容的把關,加強對重要時間、重要名詞、重要概念、重要文件、重要機構,以及涉民族、宗教、國家統一等問題的關注。重要概念的表述要規范,引文要完整、準確。
二是要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三審三校”制度是出版物質量的保證。期刊出版單位要認真落實“三審三校”制度,確保過程規范,相關記錄完整。
三是要盡量避免編校錯誤。期刊編輯應盡量減少語言文字、圖示圖注錯誤,尤其要注意避免“輸入法造成的錯誤”“同音錯誤”“多字漏字”“重復累贅”“用詞不當”“的、地、得混淆”“關聯詞搭配錯誤”和“句子成分搭配錯誤”等典型問題,以提升期刊編校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萬分之二期刊編校差錯率要求。
四是要規范期刊出版形式。期刊不能出現缺行少行、空白版面等現象。
五是要按照國家標準規范編校環節。編輯加工和校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保證期刊出版質量的關鍵。編輯要認真學習《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期刊出版形式差錯數計算方法》《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和《中文出版物夾用英文的編輯規范》(CY/T 154—2017)等編校規范,并在審稿和加工、校對的過程中,嚴格對照國家標準及期刊出版行業標準開展工作,為社會提供質量高、品質完美的精神產品。
六是要充分用好紙媒,面對未來。面對重慶期刊業由傳統出版向網絡出版、學術出版向學術服務、知識傳播向知識服務、知識倉庫向智庫服務轉型的趨勢,出版單位應主動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走全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