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性強,經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因此,社會各界應該加強警惕、防范威脅,不斷優化和完善應急管理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為切入點,朝著科學、高效、合理的方向前進。本文將立足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際,分析應急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探討網格化管理視角下的革新,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格化管理? 公共衛生事件? 應急管理機制
分類號:D669.3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格化管理
21世紀,網格化管理的應用范圍廣闊,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導向力。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于網格化管理視角,可以轉變觀念、改進模式、豐富手段,增加應急管理機制的實效性。具體來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格化管理具有先進性,能夠實現信息預警的效率和效果,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1.1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依托于信息技術,可以促進資源共享和交流協作,從而創設社區管理的創新模式。具體來看,網格化管理以社區、街道為基礎,將管轄區域劃分成單元網格,從而建立社區管理的信息系統,加強基層民主自治的成效,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覆蓋。因此,網格化管理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標準性、協調性、開放性、獨立性等。實際上,經過多年實踐和探索,我國的網格化管理已經累積成熟的經驗,尤其是信息化、大數據、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網格化管理逐漸融入社會治理的大格局。比如,部分地區深化網格化管理,調動民警、居委會、社區物業的力量,建立立體的防控工作體系,實現地毯式排查、即時性監測,高效開展消毒、通風和衛生環境整治等各項日常防控工作。由此可見,網格化管理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可以強化突發公共衛生實踐的應急管理機制。
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范圍廣,危害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包括傳染疫情、食物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具體來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征顯著,具有突發性、特定性、復雜性和危害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顯示,以事件性質、涉及范圍、危險程度為指標,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并通過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進行預警【1】。以新冠疫情的防控為例,應該運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踐行網格化管理模式,降低相關工作的困難度,達到良好的效果。并且,還應該推動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向網格延伸,從人員、重心、資源三個角度出發,促進中央要求與地區情況的契合。由此可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格化管理,可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助力疫情防控攻堅戰。
二、當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困境
2.1問題
2.1.1預警信息失效
當前,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存在預警信息失效的問題。首先,預警信息的管理機制不到位,不能精準決策和調整,導致統計口徑不統一、調查數據不完備,造成預警信息的失真。其次,預警信息的采集途徑不多樣,無法實現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影響預警信息的傳遞,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最后,預警信息的獲取被動且滯后,無法保證時效性,很難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提供助力。在此情況下,預警信息失效,無法踐行網格化管理。
2.1.2管理方法落后
當前,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存在管理方法落后的問題。具體來看,管理方法缺少完整的系統流程,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不及時。一方面,應急管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到位,沒有發揮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優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無法保持快速的信息傳輸。另一方面,應急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不足,僅依靠人力檢測,存在部分的疏漏和隱患,很容易造成信息的片面、不真實【2】。
2.1.3預測能力不強
當前,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存在預測能力不強的問題。應急管理的體系化程度不高,無法進行精準預測。實際上,最好的防范就是預測,而應急管理沒有良好的預警機制,面對危機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阻礙相關工作的展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中,主要集中在事件中期和后期,缺少針對事件前期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制約應急管理的完成度和實用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事前預測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需要借助大數據的力量,降低可能的損失。
2.2成因
2.2.1思維意識傳統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和高積累性,所以對其的應急管理有很高難度。客觀來看,應急管理的難點就在于處理突發事件的連接效應,突破緊急性和社會性的桎梏,短時間尋求解決之道。目前,應急管理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其思考方式還停留在傳統層面,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性,缺少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等意識。在此情況下,應急管理沒有遵循信息化時代的主旋律,無法對已有模式和機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變革,收效甚微。
2.2.2數據技術稚嫩
信息化時代,應急管理應該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管理應急工作還任重而道遠,無法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快速反應和處理;并且,對過往的突發事件,也沒有做好總結、歸納工作,無法汲取其經驗和教訓;整體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不強,不能很好的指導實踐。由此可見,應急管理的數據技術不足,無法更深一步發現事件的關聯性;沒有全面的數據分析能力,不能采取合適的方式。因此,數據技術的稚嫩,帶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很多挑戰。
2.2.3專業素養缺失
作為應急管理的參與者,相關人員需要具備優秀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才能以網格化管理為切入點,洞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產生和發展,做到及時的預警和防控。但是,很多應急管理人員的綜合實力與客觀需要還有差距,不足以應付日益嚴格的工作標準【3】。并且,有關部門的人才儲備不足,沒有做好人才招聘和培訓等事宜,導致應急管理隊伍缺少新鮮血液,已有人員缺少廣闊的提升和學習空間,無法進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網格化管理視角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應用
3.1規范化
立足于網格化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應該保證規范化。一方面,需要改變傳統的應急管理模式,實現網格化管理,不斷增強創造力和創新力。在此情況下,有關部門的領導層和管理層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采用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推動精細化和一體化的應急管理機制。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行動起來,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給予網格化管理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有關部門不能忽視應急管理機制的優化,著眼于各個階段和環節,更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做好事前預測、事中應變、事后總結。簡而言之,應急管理機制應該做好規范化,才能為網格化管理奠定基礎。
3.2系統化
立足于網格化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應該保證系統化。具體來看,可以建立相應的應急管理聯動系統,貫徹落實危機預警和安全防控。在此基礎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可以發揮各個組織的合力,包括公共、消防、交警等,為國民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務和扶持政策。并且,有關部門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設預警信息收集平臺,拓展信息的獲取渠道和途徑,增加信息的多元性和準確性。因此,在信息支持下,有關部門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管理和決策,提高預警和防控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保證國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3.3專業化
立足于網格化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應該保證專業化。首先,需要利用信息收集工具,為網格化管理提供便利。具體來看,預警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持移動通訊器、GPS衛星定位系統、傳感器等專業工具,實現高效率。其次,需要以信息為基礎,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庫,并進行功能分類,包括社會洞察、資源追蹤、案例分析、監測預警【4】。在此基礎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原始信息可以妥善處理,有助于后續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最后,需要培養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促進應急管理機制的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為網格化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并且,專業人才必須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網格化管理視角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具有很強的優勢性和先進性,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當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還有重重困境,不利于網格化管理的踐行。因此,應急管理機制需要立足于網格化管理,不斷提高規范化、系統化和專業化。未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防范,切實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劉云英.我國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收集網格化管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
[2]鐘健.包頭市突發公共事件的成因及“網格化管理”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5.
[3]袁何俊.城市突發公共事件網格化管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
[4]劉芷含,王楨鈺,歐陽彩妮.城市社區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現狀分析與機制優化[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0,37(06):577-580.
作者簡介:張瀟,男,回族,河南正陽人,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應急管理
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