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靈
摘要:自然環境的保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為自然保護區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支持。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當重視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全面加強宣傳力度,讓群眾能夠正確認知自然保護區持續發展重要性,為自然生態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社會各界共同助力,才能夠真正起到人與自然共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分類號F124.3
一、自然保護區現存問題
1.森林火災
保護區中的樹木與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都十分繁多,具有一定的火災安全隱患,很容易給周圍的居民以及游客造成重大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威脅。具體體現在以下3點。1)保護區內堆積的落葉較厚,很容易引發火災。保護區中還存在著較多的灌木叢、針葉林等,都很容易引發火災。尤其是在每年的旅游季節,有很多外來游客前來保護區觀景,來往的車輛與人群十分多,煙頭、香火等都是引發火災的最大因素。2)周圍居民并不具備很強的防火意識,區域內的防火宣傳工作和火災預防工作并沒有做到位。3)保護區的林業保護人員較少,巡邏的路線很長,通常一位護林員要看管的范圍很大,在巡邏期間很容易出現工作疏漏,當出現火災情況時,護林員不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非法占有林地
1)區域周圍許多居民在沒有正規手續的情況下,私自在保護區內種植樹木或菜等,許多居民種植的樹木為經濟樹種。當地居民由于經濟來源渠道有限,會私自占有保護區林地面積來種植經濟樹種,獲取收益。2)保護區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確,部分居民無法分清保護區與普通林地,因此會在保護區內種植。3)保護區周圍居民的人口增長速度過快,隨之而來的是人均土地占有面積不斷縮小。居民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開始不斷擴大自己的林地范圍。4)護林員沒有盡到應有的工作職責,對許多占地行為沒有及時發現并處理,對于周圍居民私自占地的行為沒有依法懲罰。5)對于自然保護區的宣傳保護工作并沒有做到位,導致居民們的自然資源保護意識較差。
二、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策略
1.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旅游規劃
自然保護區的旅游資源規劃需要根據周邊開發的程度,按照設計計劃合理進行建設和開發,既要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也要做好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在前期做好自然生態保護區的詳細調查工作,根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的環境進行分析與評價,再結合旅游市場的需求與當地景區的特色,進行綠色生態旅游規劃。在規劃的過程中,不但要加強旅游特色景點的宣傳工作,還要做好旅游旺季的應急方案,開發特色產品,完善景區基礎服務設施。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自然生態景區方案,才能約束游客的行為,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2.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因此需要相關部門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推動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涉及的部門極為廣泛,其中包含環保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等,在多個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的基礎上,來完善法律法規。當地政府也要嚴格按照管理體系與法律法規來進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加強對保護區內的巡邏與執法力度,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3.合理規劃自然保護區
為了有效避免旅游等人為因素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相關部門要在第一時間對自然保護區的內部功能區域進行劃分,在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游客分流,最重要的是對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劃分情況進行等級劃分,根據生物的性能、分布的區域進行劃分管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這樣才能夠對自然保護區內的核心區域進行更好的保護與管理,同時也能夠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
4.加強自然保護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1)為了確保自然保護區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并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構建全新的崗位職責,明確各個崗位的責任與管理內容,做好獎懲管理,建立嚴格的入山檢查登記流程,確認進入自然保護區所有人員的身份。2)要加強保護隊伍的建設工作。可以給自然保護區配備專業的森林公安,將森林執法管理隊伍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履行其相應的職責,提高執法力度,全面保護自然生態資源,盡可能減少亂砍亂伐、違法捕獵等事情發生,保障自然保護區的日常管理與運行。3)要完善自然保護區的森林防火等基礎管理設施建設,加強日常管理,為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5.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
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自然資源保護過程中,不但要對核心區域與緩沖區域的野生動植物進行有效保護,還需要加強對實驗區、旅游景區的野生動植物管理力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對違法捕獵等行為的監管力度,禁止出現一切捕獵野生動物、采摘野生植物和花果等行為的發生。
6.建立合理的游客檢測體系
1)要制定自然保護區旅游區域內的游客行為規則,約束游客在景區內的行為。通過適當的方式讓游客充分了解到自然保護區的旅游規則。生態旅游與其他旅游的形式并不相同,在旅游前期需要給游客做好一切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等相關內容的前期培訓。2)在自然保護區內要設置好引導標志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在旅游過程中通過引導標志來提醒游客規范自身旅游行為,將前期所做的旅游教育落實到位,并為游客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確保自然保護區不會因為開放旅游而受到破壞。3)加強旅游區域的實時監控。對旅游行為進行管理不但針對游客,同時也要對旅游服務景區的工作人員進行約束。他們身上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相關行為也應當受到監控,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游客的財產、生命安全以及自然保護區中自然資源的質量。
結束語
在推動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得到了系統保護,生態系統中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發揮。通過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有效調節了保護區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而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分析[J].徐炳權.南方農業.2020(05)
[2]建設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評價及減緩對策建議[J].劉劍釗.綠色科技.
內蒙古興安盟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 內蒙古興安盟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