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璽武
摘要: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教學模式。鋼琴是視唱練耳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伴奏樂器。所謂即興伴奏是鋼琴伴奏者臨時為一段主旋律或場景編配而成的音樂,演奏之前伴奏者沒有準備,在現場臨時發揮。本文通過對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提高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表現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視唱練耳 ?鋼琴 ?即興伴奏 ?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2-0090-03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培養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正確使用鋼琴進行視唱教學,就要明確不同的視唱練耳教學目的,在不同的教學要求中合理地增加或減少鋼琴的介入。才能為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基礎。
一、對鋼琴演奏與伴奏技能的提升
要經常要用腦、眼、耳與合作者一起歌唱、一起體會、一起感受音樂。只有長期在這種意識中進行伴奏實踐,才能使一個伴奏者的技巧達到較高境界,令聽眾和合作者回味無窮,這也是一種伴奏意識的修養。在進行鋼琴即興伴奏時,鋼琴演奏的技巧和鋼琴伴奏的技巧,有著水乳交融、缺一不可的辯證關系,這種關系大致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而沒有鋼琴伴奏技巧。在音樂院校調研中發現,許多鋼琴技巧不錯的學習者,雖然能彈奏巴赫、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難度高深的經典之作,卻彈不好一首簡單的鋼琴伴奏,特別是簡譜的即興伴奏更是無從下手。這種演奏技巧很高,伴奏技巧卻很低的鋼琴伴奏者,由于經常獨自練琴或獨奏,長期處于一種“自我欣賞”的狀態,所以,很容易忽略自己是一個合作者的身份,沒太注意聽獨奏或獨唱者和自己琴聲的配合,忽視合作者的存在,忽視獨奏或獨唱音樂的重要性。他們有時還經常不自覺地把鋼琴伴奏彈得像鋼琴獨奏,最終導致演出效果不佳、音樂效果不理想等結果。
還有一種和上述情況相反,走向另一極端的是,在表演場合,伴奏者自己的消極表現,貶低了自己的鋼琴伴奏。整個伴奏沒有總體設計、缺乏音樂表現,平淡無味,沒有任何感染力。這一類鋼琴伴奏者,認為彈好獨奏是為了自己,彈伴奏是服務于他人,做好做壞無所謂。
大多數鋼琴伴奏者,最早都是鋼琴專業出身,他們對自己獨奏的作品了如指掌,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可是有一部分不負責的鋼琴伴奏者,很少或從來沒有去認真分析及研究將要伴奏的作品是怎樣的曲式結構、風格、意境、題材和體裁等,這樣非常容易造成一個機械的演奏,錯誤地或者不恰當地去為獨唱、獨奏伴奏,脫離作品正確的風格,不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思想及情感進行準確的表達。所以,作為一名鋼琴伴奏者,必須努力在工作和學習中去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了解、熟悉、掌握不同時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作曲家的風格特點,深入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積累大量鋼琴伴奏的寶貴經驗。
第二種是有一定伴奏技巧而沒有鋼琴演奏技巧。鋼琴伴奏水平必須要受到彈奏技術的嚴重制約。在實踐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習者不愿意進行鋼琴技巧方面的練習,不愿意有計劃、分步驟地去彈一些練習曲。他們甚至連二十四個大小調音階、琶音都不去練熟,就想去彈一些伴奏。這其中大多數人的理論水平、音樂創造性等能力是有的,總能聽他們說一些這方面的設想或看法等,比如“這個伴奏應該這樣設計,應該這樣表現,我想得很美,就是技巧跟不上,就是心里想的彈不出來”。所以,熟練地掌握鋼琴技能技巧,對于一個鋼琴伴奏者是特別關鍵的技術是為了強化情感表達的,很多曲目的鋼琴伴奏部分,技術上要求很高,難度艱深,與一些鋼琴獨奏曲的難度不相上下,甚至有的還要更難一些。這時就需要鋼琴伴奏者必須具備高深的鋼琴彈奏技術,否則強化情感和音樂形象的表達,就成了空談。有的鋼琴伴奏由于技術原因,速度不夠、不準確,音樂形象塑造錯誤,伴奏效果以及整個音樂演出效果令人不悅,令人不滿;有的鋼琴伴奏由于技術原因,錯誤或紕漏較多,與獨唱、獨奏配合不好,嚴重缺乏演奏經驗,基本不能勝任作品伴奏任務;有的鋼琴伴奏還是由于技術原因,隨意刪減伴奏部分的精彩段落,甚至是作曲家的得意之筆,“化難為易”地損壞了音樂形象,破壞了音樂視聽的完美性,背離了作曲家的創作初衷。所以,作為鋼琴伴奏者,不斷提高自己的鋼琴演奏技能技巧,不斷地提高鋼琴伴奏的技術水平,適應實際工作和舞臺藝術實踐,應該是一項艱苦并持之以恒的任務。只有兩者音響融合成一個整體,聽眾才能獲得對音樂形象更為正確的認識。所以,鋼琴伴奏處理得好與不好,更需要通過合作的效果來檢驗。在鋼琴伴奏中,還包括許多技巧:聽、托、推、掩、調等方面的經驗;對曲目的分析能力,快速視奏的能力,了解合作者演唱、演奏作品的風格、特點、特色等,與獨奏、獨唱者身心的協調;豐富彈奏的音色、力度;即興發揮及迅速移調的能力;恰當、科學、合理運用鋼琴伴奏中的踏板技巧;等等。歸根結底,作為一名鋼琴伴奏者,要把理論與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要把鋼琴演奏技巧和鋼琴伴奏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較高的彈奏技巧去創造性地完成一首音樂作品的鋼琴伴奏任務,使鋼琴伴奏音樂成為整個音樂作品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鋼琴伴奏藝術的更高境界。
二、對聽寫能力的有效提升
聽寫的難度在于不單純是一種對音樂感性的練習,如模仿、背唱,而是要將對感性的接受提升到理性的理解后將音樂清晰地再現于樂譜上。以前,要學習一首歌曲或演奏一首樂曲,必須自己去抄譜,有些還要抄鋼琴伴奏譜,因為那時出版的書很少,也少有復印機。對于學生來講,這種抄譜不僅僅是照貓畫虎,在抄寫的過程中鍛煉了自身的寫譜能力,增長了樂理知識,加強了對音樂的理解。現在科技發達了,需要什么譜子復印一下或買一本書就行了,用不著自己動手去抄,這樣動手寫譜的機會就很少了,寫譜能力大大下降。這如同電腦和手機普及了,許多人都不需要用手寫字,所以自己能夠看懂、聽懂的字或詞句要單獨寫下來時,覺得這個字就在腦子里轉,就在自己眼前晃,卻寫不出來。因為你已與它生疏了,遠離了它。音樂聽寫也是這種情況,學系者可以演唱、演奏各種音調和節奏,甚至是背得爛熟的旋律,但是要將音樂寫下來,再現于樂譜上卻感到那么困難。對音樂而言,能夠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是心中想的音樂正確地再現于樂譜上,才能對其中包括的各種音樂要素真正掌握和理解,才能做到自己對音樂進一步地認識和理解。
將聽寫這個教學環節單獨提出來講,是因為它有一些特定的方法需要訓練:由于一些教師和許多學生都苦于這個環節的教和學,許多人都感到困惑或有些無策和無奈,教師總是抱怨學生聽寫能力太差,而學生總覺得聽寫太難掌握,自己學不好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自暴自棄。而實際上這一教學環節是視唱練耳課所學的聽和唱(包括調式、音高)節奏、記憶、理論等練習的總匯,是一個綜合性的練習,是全面衡量學生成績的一個重要層面。無論前面所指的哪一項練習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聽寫的進程和記錄的準確性,所以教師和學生對聽寫都應有足夠的重視。
圍繞提高聽覺能力會有許多方面的訓練內容和手段,最直接的是借助于唱,用唱來積累感性認識;而唱又是由聽覺指導的。比如,當聽到一段旋律或聽到一個和弦,在自己還不確定的情況下,總會不自覺地哼唱出來,以此檢驗自己的內心聽覺是否正確。有時還會用唱來進行糾正,這是在內心聽覺的指導下對聽覺的調整。所以聽和唱是分不開的,在練習過程中也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學中要重視兩者的配合與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三、對鋼琴即興伴奏運動思維的培養
運動思維是非條件反射的一種思維形態。非條件反射運動最初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是一種不經過大腦支配的下意識的反應運動,是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暫時直接連通的現象,是大腦無法掌控的一種運動反應。在鋼琴即興伴奏行為中是由于接收信息的神經與牽動肌骨的神經在潛意識的支配下暫時接通的緣故,形成一種自動、自主的演奏運動行為。這種潛意識中蘊積的信息是長期通過條件反射鍛煉、高級神經中樞活動所積淀下的運動思維,它是以符號作為刺激的高級信號系統,是以運動為依據的思維。它早已跳出了以外物刺激的非條件反射的低級信號系統層次,成為人類獨有的思維符號。它使演奏運動本身成為一種思維形式,運動停止,這種思維也就同時終結。符號是人類文明積淀的成果,鋼琴即興伴奏運動蘊積和產生的符號,引起了相應運動思維,其中涉及的是以往的文化經驗、鋼琴演奏經驗、鋼琴伴奏訓練等早已積淀成潛意識的成果。
這種心理結構又總是呈現出層疊式的表現形態:高級結構產生之后,原有結構則繼續保留,因此鋼琴即興伴奏的運動思維經意象思維、抽象思維的培訓,發展出種種特定的鋼琴伴奏技能:一個原先必須通過大腦對每個步驟都有明確指示才能完成的伴奏運動,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反饋的調整而獲成功之后,它的程序被記憶儲存,從此成為鋼琴伴奏的運動思維,無須經過大腦的支配,由專門協調運動的小腦把握即可。一旦出現相關符號的刺激,運動思維就會執行操作任務。小腦的工作只是對鋼琴伴奏運動記憶中的方向、位置、速度、幅度等作些臨時的微調,而大腦仍然在暗中監護,在特殊情況下又會立馬回到發號施令地位。
一是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需要聽覺和動覺共同參與的運動思維能力。當聽覺感受到和弦音響的某種性質時(如屬七和弦、終止四六和弦等),“三覺合一”的運動思維應該立刻生成,手掌要立即自動做出彈奏將要出現和弦的手形。即興伴奏的大腦儲存中對和弦的選擇有許多方案,有常規方案和隨機方案。即興伴奏高級階段對和弦的處理方案更多的是由某種音響刺激而做出的應變能力。有些即興伴奏者在伴奏過程中常常會突發奇想而出現一些奇妙的意外進行,有時也會突然調動潛意識中早已儲存的特殊進行,使即興伴奏獲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二是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需要綜合感覺和大腦共同參與的分析思維能力。即興伴奏在既定旋律信息的刺激下必須立刻生成伴奏譜。在即興伴奏實踐中不可能只用一種和聲模式,不同風格的既定旋律應該有不同的和聲進行模式,還會經常出現超出預想伴奏模式的臨場發揮。大腦的臨場監控是及早地預警既定旋律與和聲模式不協調的矛盾,并在即時瞬間中予以調整。在這即時瞬間中偶爾也會將錯就錯地捕捉到新的伴奏靈感。這種通過敏銳感達到的應變能力應該是即興伴奏的技巧真諦。
三是在鋼琴即興伴奏中需要感性知覺與理性知覺綜合參與組合能力。由于即興伴奏是一種有音響的音樂寫作,需要隨時從大腦音樂儲存中調取信息并加以組合。大腦中的這種音樂儲存既有和聲效果、聲部進行、織體花樣、伴奏模式的感性積累,也有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理性把握。大腦中的這種信息組合就是在鋼琴即興伴奏前的一剎那,迅速地做出伴奏模式的選擇,使心中和手上都做到了有數、有譜。
鋼琴即興伴奏需要人的各種知覺的參與,它帶有強烈的感性表述特征,但又受到既定旋律的制約和音樂審美觀念的控制。不同程度的即興伴奏者,在感性與理性的平衡中會有不同的伴奏策略。初級程度的即興伴奏者,往往借助傳統的重合原則形成樂段,按照變奏或循環的邏輯,達到伴奏序進形式的完整。較高層次的即興伴奏者,則往往在傳統原則中隨時插入變格處理,將每個瞬間涌現出來的偶然因素轉化為必然的邏輯,并通過對比、派生等邏輯方式,使鋼琴即興伴奏盡可能地獲得一些創意性的效果。這種能力包括各種音量強弱的處理、各種音色的調配等。歸根結底,是大腦瞬刻抽調各種經驗并立即加以組合的結果,這種組合相對創作的正譜鋼伴往往顯得不夠精細、考慮不夠周全,但有時也因即興中產生的一些巧妙的意外,使即興伴奏蘊積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鋼琴即興伴奏全面音樂思維的形成是通過運動思維,進而意象思維,再通過審美意象顯現的理性思維進程,使即興想象力豐富多樣。因此,即興想象力應當是所有鋼琴即興伴奏者的基本功。
四、結語
鋼琴即興伴奏由于缺乏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所以編配出來的織體與和聲效果就由伴奏者的水平而定。水平越高,效果越接近正譜效果,反之則越差。由于絕大多數的伴奏者都不具備作曲家的理論水平,加上時間倉促,即興伴奏在很多時候比正譜伴奏少了和聲的嚴謹性、和諧性,但對演奏者來說,卻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樂感優勢,這些都有利于鋼琴演奏者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付渝濤.高師音教即興伴奏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07).
[2]孟凡玉.除了技術還有什么?——視唱練耳文化屬性談[J].人民音樂,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