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勤文
[摘 要] 當下,信息化技術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并且越來越多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工作當中,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為了形成新型教育體系、轉變教學理念、培養更加優質的人才,高校引入信息化技術進行校園管理工作,旨在優化高校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同時提升對學生的服務質量,從而輔助高校運營管理,以便于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提升高校的辦學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實現高校管理的現代化轉變。
[關鍵詞] 信息化;高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2-0048-02
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工作正在快速實施,教育模式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產生融合,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轉變,信息化技術在高校中被廣泛應用起來,其中辦公信息網絡、教務管理分配和安排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效率以及服務水平,學生在校園的生活也可以通過“一卡通”的模式達成信息資源共享,為校園管理和學生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一、制約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意識淡薄
現今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各大高校提升知名度、改革自身運營模式的重點措施,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本身就是將信息技術作為高校發展的助推力,用管理模式轉變高校傳統的教學理念,從管理決策的部分就開始推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的便捷性。
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是發展過程中的基礎建設之一,是一個長期性、系統化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資金、人力都不可或缺,但是現今的部分高校的領導對于信息化管理認知不足,因此不會將信息化管理視作優先項目,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和人力,導致信息化管理停滯不前。
(二)高校信息教育水平偏低
高校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化教育,但是現今對于各個高校而言,信息化的使用不夠深入,不論是教學還是應用都處在懵懂的初級階段,且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不到明顯的提升效果,在面對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不論是管理者還是高校內的學生都無法借由所學的信息化知識內容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論是在學習過程中利用信息互聯網的技術進行授課,還是在學生日常管理中通過云端資料了解自身學習進度,如果不能以信息化管理為基準,就很難實現這些優化高校中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高校中的教育資源不夠豐富,部分教育資源還存在重復性建設以及內容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由于網絡技術有限,優質的高校教育教學內容資源缺乏,部分高校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篩選有效的教學資源,這應當是在信息化管理中被優化的內容。
(三)高校信息管理環境落后
高新信息化管理存在由于資金支持不到位導致的信息技術管理的軟件和硬件設施落后的狀況,尤其是民辦高校中資金緊張的問題尤其突出,信息技術系統無法有效建立,高校信息化管理和網絡化授課還處于建設之中,無法適應先進教育革新日新月異的發展水平,同時對陳舊的設備又舍不得淘汰,信息技術管理中設備升級工作難以進行,執行力度不足,做事拖泥帶水,網絡建設嚴重滯后,校園無線網的覆蓋還處于初級建設階段、網絡化建設跟不上信息技術管理的發展。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缺乏規劃以及資金預算,現今的高校針對信息化管理建設有一定規劃的僅占據不到四成,而全國高校之中又有兩成左右的高校根本沒有信息化管理建設預算。
在高校發展過程中,部分高校還存在急功近利的狀況,針對軟件和硬件的搭建都處于初級階段,且并未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實施有效規劃,在建設過程中效率低下,完成建設時不少軟硬件設備就已經過時了,從而造成了大量資金以及管理資源的浪費,不少高校在信息技術搭建的過程中盲目迷信新設備,因此資金投入過多,造成高校內部財務管理失衡,同時由于信息化管理本身就是投入多后期見效慢但見效時間較長的設施建設,因此就需要做好長期規劃建設的準備工作,優化對校園的全面性管理。
(四)忽視對員工信息化素質的培養
制約高校信息化管理發展的因素中第二關鍵的因素就是對教職員工信息化素養的培養。高校在實行技術創新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便于管理會設置不同的平臺,技術的更迭與升級也在不斷推進,為了能夠促使每個教職員工都被納入管理的行列之中,對員工自身的信息化素養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中,為了優化信息化管理技術需要一定的專業性操作人才,但是部分院校在搭建好信息化管理系統之后卻忽視了針對教師、管理人員、辦公人員的培訓,使其自身的素質達不到應用管理的要求,造成信息化管理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部分院校在針對高校信息化數據收集過程中收集的范圍過于狹窄,收集到的數據內容大多數是無效數據,各類信息混雜處于無序狀態,缺乏必要的條理性以及系統化的整理,因此無法得到信息內容的有效利用與保護。
在高校中教師較多地使用信息化技術作為學生管理的輔助項目,但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管理中也更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在幫助教師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需要針對學生提升他們日常生活、學習課業的效率,推進高校的快速、穩定的發展。但是部分高校對于信息化管理的內容缺乏必要的分析以及挖掘可用信息的能力,這就造成決策中有用信息較少,不能科學化地進行工作內容的細化處理以及合理管理。
大部分的信息化技術管理建設工作都是依托于高校自身信息專業的優秀人才,但是部分院校并未有這么優秀的人才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建立完整的信息技術管理網絡,此時就應當從社會層面進行項目采購作業,以保證高校在發展自身的過程中處于科學化管理院校的前沿。
二、推進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增強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意識
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同時也是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是未來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進行高速發展就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大對于高校內部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力度,響應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把握當下信息化管理發展的最佳契機,建立專門的協調部門,監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進,從而深化高校中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工作自身就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工程體系內容,決策者必須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內容,依照提前設定的內容進行統籌規劃,實施科學化管理模式,按照具體步驟逐漸加強對于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管控,將增強信息化建設納入高??傮w發展的過程中去,增強信息化管理的認知,提升管理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環境
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高校要給予足有的經費支持,尤其是在硬件設施與元件設置的平衡建設方面,其中校園網絡平臺建設是重中之重,既關系到教學網絡的穩定,有關系到辦公、管理過程中的應用效率,現今不少的高校已經響應國家號召在校園內鋪設5G無線網絡,就是為了達成較高的網速,保障高校內無線網絡的覆蓋量,從而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靈活性。同時無線網絡能夠突破人數和上網時間上的限制,比起有線網絡更加節約管理成本,在信息的傳輸、辦公部門傳遞信息方面提升了效率,保障了校園管理能夠高速交流。
(三)注重校園信息化管理宣傳
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核心就是管理的信息效率與信息的安全系數,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社會招標的形式購買產品,同時學校如果自身有相應的信息化研究科研資源、研究平臺也可以自主完成研發,開發針對校園信息化管理的平臺,教職員工的日程活動、備課管理、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學生方面的日常排課、成績公布,校園日常生活中的購物、供電、上網、洗澡、打水、吃飯,運用本校學生身份進出圖書館等等便利條件都可以做到有效管理,同時還能夠針對高校未來的具體規劃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機制,保障學校資金鏈。
資源得到最優分配,同時在利用網絡進行數據管理與交互的同時,也能鼓勵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當中來,優化管理水平,在提升信息化管理技術的同時,提升針對性的政策,例如為了便于學生在不同時段進行消費,信息化管理可以合理安排學生在距離上課地點最近的餐廳就餐,一卡通在餐飲過程中可以采用面部識別的方式實施,學生在打飯過程中可以采取自助稱重的方式進行刷臉支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就餐的效率。同時也能夠帶動高校食堂的高效利用,保證在午餐以及晚餐這種高峰時段中學生能夠分布在各個食堂中,保障餐廳的高效利用,同時有效優化了校園內各個餐廳的配置,讓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四)實施全面化管理
在發展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要保障投入經費充足,除了教學水平的提升之外,還要加強針對學生的信息化管理的進程,尤其是要注意實施“校園一卡通”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基礎資料的采集,保障學生在餐廳吃飯、水房打水、澡堂洗澡的過程中都能夠依賴一張卡進行消費,同時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監管到學生狀況,保障校園安全。
在發展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還要結合高校自身特色,以高校發展的宏觀眼光看待未來的建設規劃問題,逐步完善高校的信息技術建設內容。
信息化技術的革新帶動了高校管理機制的革新,高校管理層要吸納先進的經驗,從全局角度出發,引領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提升高校全面化的管理水平,根據高校自身發展的特點完成科學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從而推動高校在未來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云.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高校教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2018(5).
[2]陳繼喜,陳仕榮,賀正喜,等.信息化手段在高校后勤服務中的運用——以東南大學總務處信息化建設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2).
[3]田蓓,王曉東.大數據技術對高校管理的變革作用及其應用研究[C]//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2018年第二十二屆網絡新技術與應用年會論文集.
[4]趙志凱,孫曉霞,王宇.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
[5]肖鴻強.高校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中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9(11).
[6]劉京驊,孫崇魯.試論物聯網技術在高校實驗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研究與實現[J].科技視界,2018(4).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