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攀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規劃引領
為推進偃師市溝域經濟建設,偃師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帶領市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市發改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到全市各溝域進行實地調研,并召開專題研討會。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偃師市堅持高標準規劃、創新規劃、科學規劃,把產業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溝域村莊建設規劃有機結合,清晰定位溝域經濟的發展方向;充分學習借鑒其他縣域發展溝域經濟的經驗做法,“跳出偃師看偃師”,走理性發展之路;編制了《偃師市溝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真正促進全市溝域經濟健康發展。
(二)突出生態為基
偃師市充分考慮溝域生態承載能力,結合溝域內的傳統文化、古村落、歷史元素,讓綠水青山、悠悠鄉愁帶動溝域經濟整體提升,把溝域經濟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結合起來,促進生態環境與景觀效果相融合。
(三)突出特色為先
偃師市堅持“一溝一特”原則,注重特色發展、融合發展。全市結合實際立足溝域區位、資源、產業基礎,找準特色,放大優勢,圍繞特色村鎮文創產業、鄉村旅游等優勢,打造了一批特色化、個性化、有看點、有賣點的特色文旅新業態,進而實現溝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突出富民增收
偃師市依托偃師葡萄、邙嶺黃楊、府店食用菌等產業優勢,堅持農民參與、農民受益作為發展溝域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通過完善參與機制、利益聯結機制和就業創業支持機制,讓溝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勞動變運動、農房變客房;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群眾分享更多發展紅利,實現溝美、家美、村強、民富。
二、工作成效
(一)邙嶺鎮長青谷溝域經濟示范帶
2020年,邙嶺鎮長青谷溝域經濟示范帶完成投資2250萬元,其中,投資2033萬元完成200 hm2黃楊種植;配套澆地管網5090 m,提升溝域內產業發展基礎;投資210萬元完成花卉苗木交易市場建設,建裝樹吊機操作臺8個,硬化場地8000 m2,提升交易能力;投資7萬元,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公司制定《邙嶺長青谷2019—2035年整體建設發展規劃》。
該項目帶動邙嶺鎮周邊4個村1000多農戶參與種植黃楊,從業人員近萬人,年出圃黃楊花木600多hm2,銷售收入927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到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以前的7325元增加到11 947元,增長了76.2%。花木交易市場的建成進一步增加了當地的花木交易量,網上交易銷售額增加117萬多元。目前,邙嶺鎮發展黃楊經紀人240多人,苗木銷往湖北省、湖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西藏自治區。
(二)緱氏鎮馬蹄泉溝域經濟示范帶
一是2020年,緱氏鎮馬蹄泉溝域經濟示范帶完成投資額25 060萬元,其中,鎮區改造提升項目完成投資8000萬元,對鎮區顧劉路兩側拆遷155戶,面積3萬m2,清理建筑垃圾180多處,路基處理完成1600 m,完成污水管網鋪設2.8 km。二是馬蹄泉旅游度假村項目完成投資7000萬元,建設完成天壺觀景臺、歡樂谷兒童樂園、百鳥園、國際跑馬場、青少年拓展訓練基地和研學旅行基地,修建馬蹄泉度假村客服中心1800 m2,修建緱氏東湖游園,開挖白云橋,疏通老河道460 m,河道兩側護砌1600 m。三是有機農業產業化循環鏈綜合體項目完成投資8000萬元,建設年出欄量600萬只肉雞養殖小區2個,利用雞糞再利用深加工建設年處理糞污10萬t、產有機肥5萬t的有機肥生產線1條,建設有機蔬菜大棚19個,發展有機農業33.33 hm2。四是緱氏鎮馬蹄泉溝域經濟示范帶完成葡萄深加工項目投資2060萬元,完成洛陽唐僧寺葡萄發展有限公司、偃師唐僧寺莊園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兩大酒廠2條生產設備線升級,促使葡萄酒深加工產業鏈提升及品種更新,帶動葡萄產業從小、散、次向大、集、精發展,同時進行設施葡萄種植面積33.33 hm2。
該項目通過舉辦首屆文化旅游節,開展偃師特色餐飲名店授牌推介、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書法現場展示、網紅項目免費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幾天內旅游人數增至6萬人。該項目安排25戶貧困戶就業,帶動旅游上下游產業經營額100多萬元。特別是“10元管飽”舉措的推出,得到了廣大游客的一致好評,被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在提升馬蹄泉溝域經濟示范帶知名度的同時,富民帶農效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偃師市溝域經濟示范帶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塑造出鮮明的溝域特點,溝域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提升,帶農增收成效顯著,為全市溝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