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志

摘要:體能訓練是應急救援隊伍訓練的基礎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方式已經不能極大的滿足應急救援隊伍承擔的各項救援任務。因此,必須要科學、合理的加強并且完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從而不斷的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水平和戰斗能力,滿足應急救援任務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談等,首先對體能訓練進行概述,然后說明應急救援隊伍體能欠佳的主要原因以及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的構成,最后提出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的構建途徑,從而推動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的構建進程。
關鍵詞: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訓練方式;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應急救援隊伍是我國安全的重要守護者,在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等問題上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十分地幸福,但是安全問題也不能忽視。但是目前一些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場地、器材落后、救援隊員體能訓練存在"蠻訓""盲訓"的現象,訓練流于形式,且絕大多數隊員都不同程度存在運動損傷癥狀,隊員體能素質不高,遇到某些突發性的應急救援任務不能有效出動,制約了應急救援隊伍的發展。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還會給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必須要加快建設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才能提升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突發救援情況的能力,防止事故發生給人民群從帶來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以下就以湖南省為例探討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的構建。
1 體能訓練概述
體能訓練是指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特征以及體能訓練項目的需求,通過相關的技術動作、訓練強度、訓練時常等方式,提升體能達標指標以及身體素質的一種訓練方法。體能訓練的直接任務是根據各個項目競賽的需要,提高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其基本要求包括體能訓練應與專項競技特點相結合、體能訓練應與人體生長發育的階段性特點相適應等。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體能訓練概述、體能訓練原則、體能訓練測試與評價、體能訓練方法(身體形態機能訓練方法、力量訓練方法、速度訓練方法、耐力訓練方法、柔韌訓練方法、靈敏訓練方法等)、常見運動損傷預防及處理、體能訓練后的恢復、體能訓練計劃與設計等。為了提升應急救援隊員的體能,可通過科學構建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全面的提高隊員身體素質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保證各項救援任務的高效完成。
2 制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素質不高的主要原因
2.1 應急救援隊員思想上不重視
雖然湖南省應急救援隊伍是在相同的作業環境下,但是受到年齡、工作經驗等方面的影響,其體能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救援隊員認為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先進的救援技術和設備操作技術,體能的訓練不占主導地位,沒有充分的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導致湖南省應急救援隊伍體能素質不高。還有大多數的管理人員只是簡單的認為出動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對于隊員的體能鍛煉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關注,管理人員對體能訓練意識存在一些偏差,導致在日常訓練當中救援隊員參與體能訓練鍛煉不足,使得湖南省應急救援隊員體能素質不高,影響了出動效率。
2.2 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設施不完善
良好的體能訓練設施,是有效提升應急救援隊伍體能素質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湖南省多數礦山救援隊的運動場地較少,體能訓練器材以及訓練設備較為陳舊,很多應急救援隊伍只有簡單的運動設施,從而導致隊員的訓練范圍嚴重的縮小,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體能訓練的需求,所以使得的應急救援隊員體能素質開始不斷地下降,應急救援隊員如果沒有良好的體能素質作支撐,當遇到安全突發事件時將難以應對。
2.3 沒有系統科學的訓練指導、隊員普遍存在運動損傷癥狀
應急救援隊員的任務是多種多樣的,面臨的危險也是層出不窮的。調查了解發現,大部分救援隊員不能很好地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訓練,隨意性強。且絕大多數隊員都不同程度存在運動損傷癥狀,帶“傷”訓練,多數隊員存在訓練心里障礙。
2.4 缺乏完善的體能訓練考核機制
調查了解發現湖南省一些應急救援隊伍沒有形成專門的體能訓練考核機制,一方面體能訓練內容不夠全面,隊員的訓練內容大都是簡單低效的訓練內容,而且沒有創新發展,體能水平難以提升。另一方面救援隊沒有完善的體能訓練考核機制,救援隊員訓練成績難以實現量化處理,部分隊員存在消極怠訓的現象。不利于救援隊員體能和戰斗力的提升。
3 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的構成
3.1 應急救援的構建體系與原則
湖南省應急救援體系根據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等建設準則,主要由救援管理系統、應急救援體系、技術支持系統、救援隊伍系統、通訊信息系統以及裝備保障系統等六個部分組成,應急救援體系是國家安全生產救援體系的重要構成內容。湖南省應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則為: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屬地為主;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等等。應急救援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不可替代原則、企業自主救援原則、預防為主原則、區域性救護原則、全面系統原則等等。
3.2 應急救援系統的特征
第一,多主體性。應急救援任務需要多個部門領域的相互合作才可以順利的完成,再加上應急救援目標隨著事故的差異性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應急救援工作需要各個部門的相互協作才能完成,因此多主體性是應急救援工作的主要特征。此外,各個主體所承擔的主要職責不一樣,主體之間相互補充,各司其職,保證了應急救援工作的完整性。
第二,開放性。應急救援機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并且具有各自的優勢,保證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能夠在更大的范圍當中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充分的發揮出各個機構的優勢,提升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動態性。應急救援工作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工作模式的不固定性,所以要求應急救援工作要進行動態化處理,主要包括內部動態以及外部動態等。
第四,臨時性。應急救援工作沒有可預見性,具有較強的臨時性,應急救援部門各司其職,只有當發生危險事故之后,各個部門之間才臨時協作起來,形成一個應急救援整體。
3.3 應急救援系統的結構
湖南省應急救援工作主要分為準備、響應、恢復等三個過程,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整個應急救援系統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日常建設子系統、救援支持子系統、救援任務子系統以及善后恢復子系統等。
其中,日常建設子系統又包括應急預案管理、救援隊伍培訓、組織機構、宣傳教育等等;救援支持子系統主要提供人力資源支持、裝備資源支持、醫療資源支持、救援以及后勤保障支持等等;救援任務子系統的主要任務包括應急組織指揮、救援隊伍、通訊系統以及救援設備等等;善后恢復子系統是當安全事故發生之后進行傷員安置、事故原因處理、生產系統恢復等工作。
4 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的構建方式
科學的體能訓練體系構建,是促進湖南省應急救援隊伍隊員體能提升的基礎,建議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開展(如圖1)所示。
圖 1湖南省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構建模式
4.1 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的體能測試標準
在新時代下,對應急救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保證應急救援隊員在保證人身及財產安全的基礎下,提高救援效率,因此,這也對應急救援隊伍人員的體能要求較高。所以要不斷的加強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發揮實戰作用。應急救援隊伍要根據現有的考核標準即體能考核規范標準,并且依據應急救援隊伍的適應能力以及應急救援隊員的承受水平,完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考核標準,從而在根本上提升隊員的體能素質。
4.2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日常訓練意識
在日常的體能訓練過程中,應急救援隊伍要強化隊員的各項素質指標,比如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等方面,同時不斷的加強應急救援隊伍隊員的日常訓練意識。除此之外,各個應急救援隊伍也可以按照任務的實際需求,對隊員的身體素質和體能進行有目的性的訓練,科學的提升隊員身體的各項機能。同時還要科學規劃訓練目標,首先,應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科學、高效的搶救受害人員,及時的制定搶救方案以及撤退路線,在威脅區域當中進行救援工作,根據制定好的撤離方案及路線進行。在撤離的時候,要將傷員安全的輸送出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傷亡率。其中,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控制事故的發生,調查并且控制住危險源和危險區域,避免事故的擴大。此外,還要評估事故發生的危險程度,對現場開展檢驗工作,最后把結果及時的上報給應急救援小組。最后,開展事故調查。當發生危險事故之后,要組織專業的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工作,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性質、危險區、傷亡情況等等。通過進行事故的調查,能夠有效的落實責任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改善整治措施。
4.3 保證應急救援隊伍的全面發展
體能訓練方法要保證其科學性、綜合性,負荷是體能訓練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最主要的環節,不一樣的訓練負荷產生的效果具有明顯的差異,而相同的負荷對于不同的隊員也會帶來不同的訓練效果。所以,需要按照每位隊員身體機能的測試情況以及訓練的狀態,對其的體能優勢及劣勢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科學的進行負荷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隊員要重點對不足的地方進行強化訓練,然后再進行專業技能方面上的練習,從而不斷的強化自身的身體機能。
除此之外,隊員以及應急救援隊伍人員還要總結傳統體能訓練方面中的經驗,同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訓練方法進行改進與創新。對于傳統的體能訓練,要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剔除其中不科學的訓練內容。通過將傳統的方式和經驗進行結合,并且依據身體生理基礎以及應急救援的任務需求,實現體能訓練方式的創新。
4.4 將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有效的結合起來
開展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不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隊員的身體素質,恢復他們的生理機能,而且還要求指戰人員具備靈敏、迅速的反應能力,同時調整好自身的情緒狀態。因此,湖南省急救援隊伍在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把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專業技能訓練有效的結合起來,不斷激發他們的頑強意志力,提升自身的自信感,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
對于體能訓練而言,具有完整的物理能量和技術,兩者緊密聯系。專業技能要求肢體動作符合生物力學的科學性,而身體健康必須滿足運動生理學的科學性。因此,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要和實戰技術相融合,把身體與專業技能結合起來。在實際訓練的時候,可以通過基礎訓練-綜合訓練-基礎訓練-綜合訓練這一方式,保證隊員能夠了解并且掌握體能訓練的規范動作。
4.5 不斷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的協作能力
不同隊員的生物學、生理學以及訓練等方面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要區分開不同隊員的訓練年齡,身體負荷能力、參與體能訓練的目標、生活習慣以及文化水平等諸多方面。應急救援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任務,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并且保證任務的高效完成,然而在一個隊伍當中,不同的隊員又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能訓練工作。對于枯燥、無聊的個人訓練項目,可以組織集體練習還能夠減少隊員的心理負擔,提升應急救援隊伍成員對體能訓練的興趣,不斷的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4.6 遵循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的原則
體能訓練原則是構建體能訓練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指導訓練實踐的一種方法論。由于訓練項目的特征差異性,指導實踐的訓練原則也有所不同,比如一般的體能運動訓練主要遵循的原則有有效控制原則、系統訓練原則、區別對待原則等等。一些專業指出競技運動體能訓練原則應該遵守對抗性原則、針對性訓練原則、發展體能原則等等。根據體能訓練原則,開展科學化的練習,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訓練的系統性、全面性,圍繞應急救援進行實戰訓練,有效的控制體能訓練的順序,并且注意將體能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有效的結合起來。
首先,應遵循應急救援特點安排訓練負荷的原則。根據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的基本內容,選擇和救援事件的動作、結構一致的內容;在進行有氧運動以及負荷訓練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各種環境條件,保證體能訓練的供能特點和應對突發事件時的供能特征相一致。
其次,應遵循應急救援隊伍的個體性原則。根據應急救援任務的特點及需求和救援人員的身體機能,選擇性的制定訓練任務,并且對不同的訓練人員采用相應的訓練方式。在訓練計劃制定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統一的訓練內容,還要有針對不同受訓者的訓練方案,從而保證在實戰當中發揮出每一位成員的作用。
4.7 豐富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內容
湖南省體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是完成體能訓練目標的重要保障。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有基礎性的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以及綜合體能訓練等等。其中,應急救援隊伍人員身體訓練主要包括耐力、力量、協調、速度、柔韌、靈敏等;力量訓練主要包括對上肢、腰背、腿部肌肉的訓練等,而專項力量訓練又分為上肢、下肢、軀干等三個部分;速度、耐力、協調以及柔韌也是主要內容。同時針對應急救援隊員的行業需求,加強隊員核心力量的訓練。在構建并且豐富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內容的過程中,要具有科學的訓練理論依據,保證訓練內容滿足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營養學、生理學等各個學科要求。
5 總結
總之,體能訓練是應急救援隊伍訓練的基礎內容,因此,湖南省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要科學、合理的加強并且完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從而不斷的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水平和戰斗能力,滿足應急救援任務的需求。通過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的體能測試標準,加強應急救援隊伍隊員的日常訓練意識,有針對性的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的協作能力,豐富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內容等途徑,不斷的構建并且完善應急救援隊伍體能訓練體系結構,從而提升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防止事故發生帶來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蘇楓. 新時代區域級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初探[N]. 中國紅十字報,2020-12-15(003).
[2]孫曉川.體能素質的影響因素及其訓練方法[J].拳擊與格斗,2020(12):116-117.
[3]姚強.職業體能視角下工場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12):76-77.
[4]王慶紅,王春萍.濟南歷下:建設社區應急救援站? 探索“五位一體”新模式[J].中國減災,2020(23):42-45.
[5]劉孟龍.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當解決的幾個問題[N]. 團結報,2020-11-27(006).
[6]王浩正.應急救援體系的若干思考[J].法制博覽,2020(31):189-190.
[7]王建榮.“防”功用足? “搶”功用準——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關于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減災,2020(21):50-51.
[8].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20(20):14-17.
[9].為“守護鷺島”全方位構建應急救援隊伍體系[J].安全與健康,2020(10):25.
[10]鄧彪,郭其云,薄淇友.關于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應急救援,2020(05):18-20.
[11]鄭連明.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指揮與信息通信現代化建設對策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0,22(19):41-42.
[12]廖詩卉,黃磊,謝詩瑤.桂陽縣: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能大比武活動[J].湖南安全與防災,2020(09):58-59.
[13]郝瑜.探索應急隊伍建設途徑? 構建首都救援力量新體系[J].城市與減災,2020(01):8-12.
[14]王剛. 青海省煤礦事故特點及救援人員體能訓練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3.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長沙 4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