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麗
摘要:隨著媒體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尤其是新媒體加入爭奪市場和受眾,促使傳統媒體迫切需要開拓新的市場空間。社區政治社會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重要環節,而新媒體的發展也時刻影響著社區文化的傳播。本文從對新媒體、社區、政治社會化概念的分析入手,著重分析了新媒體與政治社會化的關系,傳統媒體環境下社區政治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了如何從政府、社區層面優化新媒體在社區政治社會化中的作用了,提出了發展社區媒體的若干建議,包括開放社區新聞資源,加大社區媒體從業人員隊伍建設,轉變媒體發展戰略等。
關鍵詞:社區媒體;加快建設步伐;政治社會化
分類號C916
一、新媒體和社區政治社會化相關概述
1.新媒體的含義與特征
簡言之,新媒體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傳播信息的平臺,也是大眾傳播的載體世紀末,互聯網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悄然興起。于是,傳統媒體在互聯網這樣的新媒體面前,表現出了不可克服的缺陷。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新媒體也發揮出了不同的社會功能,新媒體的發展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2.社區的內涵
社會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在一定區域內按照一定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組織起來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體。”提出社區概念的是德國的社會學家斐迪南· 滕尼斯,滕尼斯通過研究指出社區是由那些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團體。社區中的成員價值觀、社會觀或人生觀相同或類似,他們自發地聚集成為了相對獨立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可以相互交流以及傳遞信息。
3.政治社會化的理解
政治社會化涉及政治學、心理學、傳播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眾多領域。政治學視角認為政治社會化是在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中維護政治系統的穩定與統一。社會學視角的研究將政治社會化視為社會化的政治方面,是個體在接受社會政治的改造以及在改造社會政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政治角色的過程。傳播學視角強調政治社會化就是社會政治機構為了影響社會大眾的心理而不停地傳播具有傾向性的政治信息的過程。總而言之,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化在政治領域中的要求與體現,是社會中的個體如何獲得政治認知、政治態度與行為的過程。社會或某一政治團體的成員,其政治社會化程度關系著這個社會或政治團體的穩定與鞏固,甚至關乎它的存在。
二、新媒體和社區政治社會化的傳播發展
1.新媒體在社區政治社會化的初步應用
新媒體的出現給社區政治化傳播帶來了新的方式,社區的新媒體以社區居民和家庭為服務對象,以社區為地域,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人際傳播、分眾傳播和大眾傳播等進行社區信息建設,形成較為集中的社區傳播服務系統。這個系統大致包含了四個方面:社區資訊傳播,包括社區信息咨詢平臺和社區網站,以及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網絡社交群,用來交流社區內的各種信息;社區互動與便民服務平臺,主要有社區公眾號、社區郵箱和社區軟件,便利社區的居民生活;社區民情、輿情和社情監測,主要指建立社區新媒體后臺系統,用以檢測社會信息,迅速了解社情民意,再以信件或網絡來反映意見建議,對時事及時進行意見反饋;社會建設工作的網絡,包含社區內的管理系統,社區各項建設工作公布系統,用來溝通政府,交流生活工作經驗。
2.傳統媒體環境下社區政治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首先,社區自治的權力較強,有一定的不穩定因素。政治化過程中社區的現實狀況依據不同的社會整體背景,由一定的時期社會的經濟技術條件和社會基礎狀況決定,伴隨著社區的一些現實矛盾運動而發展,存在兩種情況:政府將權力全部賦予基層的政府,由他們帶動整個社區進行建設互動;政府有時也和社區一起聯合,由政府作為引導,而社區則承擔了原來由基層政府履行的一部分職能,即社區被賦予了較為充分的自治權利。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兩種模式已然不再適合新的社會環境。
其次,基層政府的權利過于集中,平民很難發聲。傳統媒體下,政府常常是“意見領袖”,控制了“話語引導權”。而基層政府的絕對權威也壓制了民眾的話語權。當涉及處理社區事務和制定社區政策等社區活動的時候,很多社區治理組織和基層政府并沒有深入到社區民眾中切實地收集民意實地進行調研,也沒有積極吸取民眾的反饋或者聆聽社區居民的意見,社區的民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無法真正地參與社區的各項建設。
3.新媒體對社區政治社會化建設的作用
與傳統媒體相區別,新媒體是建立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移動通訊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的一種新興媒體形態。新媒體的廣泛普及和快速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傳播形式和媒介載體,改變了傳統的社區傳播環境,提高了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政治活動的參與度,增強了居民自治的能力,為社區政治社會化帶來新的契機。新媒體在社區政治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利用新媒體,社區居民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地獲知政治信息,傳播政治信息。即由組織或者個人發布的與政治有關的活動以及內容。相對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新媒體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傳遞信息,讓公民可以依據個人意向選擇。政府也可以開設官方微博網站和郵箱、博客,及時公布政策法規,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
其次,新媒體可以直接向社區居民傳播政治主張。通過新媒體,一方面,政府可以就政治決策和政治立場直接向民眾作出解釋說明,從而得到民眾的理解、認同和支持。另一方面,新媒體提高了民眾政治參與的效率。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多數政府的工作人員都開設了微博和郵箱,民眾有機會直接與他們交流,從而大大節省了參與政治事務的時間,相關的政府部門能夠利用新媒體獲得民眾的不同意見建議,進一步對現有政策規定做出修正。
再者,新媒體有利于實現受眾的雙向互動。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性決定了社區傳播的政治信息能得到及時的反饋。社區居民通過新媒體反映政治思想和取向。這樣一來拉近了政府和民眾的距離,也更切實地保障了民眾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維護了其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自由。
三、優化新媒體在社區政治社會化中的作用
1.政府層面
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整體協調對于優化新媒體在社區的功能至關重要,政府可以為社區政治社會化和信息化服務建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資金保障。具體來說,政府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促進社區新媒體發揮其優勢。
一方面,進一步加快現代化、信息化進程,努力縮小“數字鴻溝”。“數字鴻溝”的存在,造成了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的不平衡,給新媒體充分發揮政治功能造成了很大障礙。逐步加快政府的網絡建設,完善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機制。新媒體給政治傳播提供了更廣的渠道,這就要求政府也要時刻緊跟時代的步伐,建設電子政府,開設并完善“電子郵箱”、“官員微博”、“社區論壇”等,提供多樣化的政治信息公開途徑。
另一方面,依法與以德相結合,創建和諧的政治社會化環境。新媒體的應用過程中存在無序化和不規范的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加強監管,也要從道德方面對其加以引導,提高民眾的政治素養和道德,加強自律。首先,要完善新媒體的法律規范。其次,應該加強對新媒體道德的正面引導。再次,加強對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新媒體素養是現代化人們應該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人們能夠自如地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發展服務,以及對新媒體傳遞的各種信息進行有效解讀和判斷的能力。
2.社區層面
首先,社區應該以居民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促進居民的參與。居民對于社區事務的熱情不夠往往是因為社區傳播的信息沒有觸及到居民的需求。新媒體在社區傳播時盡量從社區的關注熱點出發,以解決社區居民問題為基礎目標,同時要提倡居民與居民之間的互助。
其次,要重視網絡平臺信息的流通。新媒體是建設社區網絡平臺的重要工具。社區的居委會要加強社區信息服務建設,社區居委應該轉變固有觀念,不僅要扮演服務者的角色,還要聯合當地政府、社區組織和居民間的關系,扮演人員動員和資源協調的角色。
最后,應重視新媒體環境下社區信息化建設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并積極地提供資金推進社區建設。可以對社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新媒體技術的集中培訓,提高他們對新媒體信息傳播技術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發掘社區中的信息技術人才和組織,動員他們參與到社區政治社會化建設中。這樣有利于居民的參與及多元化主體間的互動,推動社區整體能力的提高。
新媒體對社區政治社會化有積極推動作用,我們要立足社區,為社區居民服務,及時地傳播有效政治信息,將新媒體的服務功能和社區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加強公共話語空間的建設,讓社會信息資源充分流動,實現信息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促進社區政治社會化,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政治環境,不斷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參考文獻:
[1]馮軍.締造中國社區媒體的發展體系——馮軍的社區媒體發展觀.廣告人,2005(9).
[2]苗紅娜國內政治社會化研究三十年述論[J]教學與研究2014,48(12):95-104.
[3]汪頔 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價值觀的影響[D ]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2013.
(北京市朝陽區三間房地區辦事處 北京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