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說明(以下簡稱草案說明)。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選舉制度改革與此前國安法的頒布一脈相承,旨在堵塞香港現存的主權、安全漏洞,使香港真正擺脫“政治斗爭無休止”“經濟民生沒人理”的“低品質民主怪圈”,使“一國兩制”更加行穩致遠。
改什么:提升、擴大、強化“選舉委員會”
據王晨介紹,將調整和優化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組成和產生辦法,通過選舉委員會擴大香港社會均衡有序的政治參與和更加廣泛的代表性,對有關選舉要素作出適當調整,同時建立全流程資格審查機制,進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選舉制度。
如何理解王晨所說的“調整和優化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組成和產生辦法”?
目前,負責選出特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共由4大界別組成,每個界別300人,合計1200人。這次改革意味著現由1200人組成的選委會成員人數將進一步增加,成員產生領域和范圍也將擴大。
據消息人士對記者透露,除增加選委會人數和界別外,還將取消第4界別中區議員的席位,使區議員的角色按照基本法規定去政治化。
草案說明中另外值得注意的一大變化是,經這次改革,選舉委員會未來將不僅負責選舉產生特首,還被賦予了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和直接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新職能。
社科院政治所研究員樊鵬3月5日對記者分析稱,這一調整意味著選委會將在香港政治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制增加了間接民主成分,其制度設計將更加穩定,不容易被小黨控制,也不容易出現“政治素人一步登天”的情況。同時,立法會內一些“左右搖擺”“和中央坐地起價”的人的話語權也將受到限制。
為何改:外部勢力囂張,反中亂港分子介入管治架構
王晨在草案說明中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的選舉制度機制存在明顯的漏洞和缺陷,為反中亂港勢力奪取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權提供了可乘之機。
他明確講到,近幾年來,特別是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以來,反中亂港勢力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公然鼓吹“港獨”等主張,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平臺、立法會和區議會議事平臺或者利用有關公職人員身份,肆無忌憚進行反中亂港活動,極力癱瘓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運作,阻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策劃并實施所謂“預選”,妄圖通過選舉掌控香港立法會主導權,進而奪取香港管治權;一些外國和境外勢力通過立法、行政等方式和駐港領事機構、非政府組織等渠道公然干預香港事務,對我國有關人員粗暴進行所謂“制裁”,明目張膽為香港反中亂港勢力撐腰打氣、提供保護傘。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有一大堆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大堆問題,一切都必須先從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開始。
怎么改:只改附件,保證特區制度連續穩定
據王晨介紹,本次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選舉制度,可以只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不涉及修改香港基本法正文。
在基本法45條和68條框架下,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分別由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規定,基本法正文并未限制對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進行調整,也沒有對選委會做任何規定。因此,此次對特首和立法會選舉方法的調整無需涉及基本法正文。
“采取這樣的安排,將有助于保持特區制度連續性和穩定性”,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顧敏康評論稱。
劉兆佳表示,選舉制度改革的下一步是“愛國力量的建設”。反中亂港者出局,不意味著建制派就可高枕無憂。相反,中央會對特區管治團隊提出更高的治理要求,而“愛國者治港”力量內部的良性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他們必須拿出真功夫來,解決香港的社會、民生問題,才能獲得更好的政治前途。”
(本稿綜合新華社3.6訊、《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