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錄敬 陳曉明
摘 要:四個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個自信理念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四個自信教育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學生四個自信的有效途徑應該要與具體的現實情況相結合,本文認為,通過疫情防控阻擊戰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制度自信,通過觀看愛國主義影片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道路自信,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理論自信。
關鍵詞:四個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0.039
0 引言
四個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來的,包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個自信理念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所謂的道路自信,就是指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也不能走其他的所謂西方民主式的道路,這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所謂的制度自信,是指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相比,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指引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活動快速復蘇,就業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日益幸福。而所謂的民主國家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卻得不到有效控制,絕大多數美國民眾都要靠美聯儲印鈔發放救濟款才能維持生計,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數達到數十萬之眾,從中對比,就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所謂的理論自信,是指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在改革開放實踐中被舉世公認的科學理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反映了民心所向,是決戰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理論武器。所謂的文化自信,是指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就是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文化,又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有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革命文化,又有大慶精神、兩彈一星、航天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先進文化,是全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也是人類優秀文化發展的方向。
1 四個自信教育研究現狀述評
作者孫夢瑤曾經撰寫過一篇論文,題目是:四個自信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討,文章認為,四個自信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高質量推動意識形態領域建設,因此,我國高校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將四個自信內容有效地融合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顯思政教育的價值所在。作者勾英寫過一篇論文,題目為: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文章認為,將四個自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幫助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為此提出了要不斷整合教學內容,融入思政要素,加強思政實踐教學,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四個自信有機融入高校課堂教學中來。作者郭玉偉撰寫了一篇思政論文,題目是:四個自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其中心思想為四個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度融合的,具有一致性,四個自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認為,高校應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把思政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思政實踐教學,強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作者黃瑩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四個自信視域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文章認為,四個自信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四個自信教育能夠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四個自信教育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點。
以上各位專家和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提升高校學生四個自信的有效途徑,大多數都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提升大學生的四個自信,還有一些作者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外,還從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愛國主義情懷的角度來提升高校學生的四個自信,可以說這些途徑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認為,提升高校學生四個自信的有效途徑應該要與具體的現實情況相結合,特提出以下幾個途徑:第一,通過現在全國上下一心共同開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來提升學生的制度自信;第二,通過觀看戰狼2等軍事題材影片來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第三,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道路自信;第四,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系列講話精神來培養學生的理論自信。
2 提升高校大學生四個自信的有效途徑
四個自信教育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學生四個自信的有效途徑應該要與具體的現實情況相結合,具體如下方面。
2.1 通過疫情防控阻擊戰提升大學生的制度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反觀所謂最民主、最重視人權的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卻根本不重視人的生命,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隔離和防護,任由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大,導致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數不斷創新高,廣大美國人民怨聲載道,國內游行和騷亂不斷,整個社會都處于混亂狀態之中,面對如此局面,美國政府卻顯得無能為力。而中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強領導下,黨和政府充分運用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戰勝疫情,依靠人民群眾、整合各種力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全面動員部署,將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融為一體,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極大地提升了在校大學生的制度自信。
2.2 通過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許多途徑,比如通過上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過著名專家學者的思政教育講座,這些思政教育途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但如果通過觀看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來提升大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愛國文化的認同則效果更好,因影片具有直觀性,震撼性和感染性,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效果。如觀看戰狼2后,大學生普遍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國人普遍具備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不再像過去那樣崇洋媚外。學生普遍意識到,國家在捍衛每一個公民利益時所體現出的堅強的國家意志和強大的國家力量,讓所有國人感動和鼓舞。因此,當代大學生都希望在銀幕上能夠看到國家力量實施海外救援的相關題材電影作品,而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的及時推出成為高校學生一種強烈的心理訴求,通過觀看戰狼2等愛國主義題材影片,為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奪冠影片的推出實際上弘揚了一種女排精神,這種永不言敗、永不服輸的女排精神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學生在觀看了奪冠影片后,普遍認為:永不言棄的精神、團結一心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精神、為國爭光的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是中國的優秀文化,才應該大力發揚光大。大學生在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影片后認為,這不僅僅是一部傳播愛國主義思想的影片,而且是一部讓當代大學生培養自強不息、懷揣夢想、勇于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
2.3 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的道路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所作出的必然選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的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中國道路何以自信,需要主流媒體的宣傳教育活動,主流媒體是指擁有強大實力,具有強大話語權,具有廣泛的輻射面,面對主流受眾(包括聽眾、觀眾、讀者),可以引領社會輿論并產生強大社會影響力的媒體。主流媒體,即主要弘揚黨、國家和民族的主流價值的媒體。當代中國的主流價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還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因此,主流媒體主要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發揮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主流媒體的宣傳教育職能,不斷提升高校學生的道路自信。
2.4 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大學生的理論自信
這些內容可以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是培養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平臺,也是開展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中,實現理論自信進教材、進教學大綱、進講稿、進課件、進網絡教學平臺、進課堂。同時,要將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課程教學中,比如,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中所體現出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要納入相應的課程教學中。習近平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所體現出來改革開放理念、創新驅動理念、高質量發展理念要融入相應課程教學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系列講話所孕育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暢通國內大循環、產業鏈和產業結構現代化理念要納入相應的專業課程教學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理論自信。
參考文獻
[1]孫夢瑤.“四個自信”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討[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01):101-103.
[2]勾英.將“四個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5):153-154.
[3]郭玉偉.“四個自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6):82-84.
[4]黃瑩.“四個自信”視域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J].管理觀察,2019,(31):110-111.
基金項目:青島農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提升高校學生‘四個自信有效途徑研究”(QNSZ2020044);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區域經濟與發展課堂教學的探討”(QNYKCSZ2002)。
作者簡介:劉錄敬(1976-),女,河北唐縣人,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會計;陳曉明(1969-),男,江蘇宜興人,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營銷(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