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鵬 楊莉貞
摘 要:近年,稅制改革在我國逐漸深化,個人的生活與稅收越來越息息相關。新個人所得稅法不僅對企業員工個人薪金有著深遠影響,還影響著我國眾多中小企業。本文從新個稅改革入手分析新個稅改革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結合我國中小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從應納所得額、個稅稅率等方面提出中小企業開展稅務籌劃的具體方法,以此為我國中小企業更好地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個稅改革;中小企業;稅務籌劃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51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現實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十九大中,明確了“不充分不平衡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在此情況下如果仍沿用原有的個人所得稅將不利于我國社會穩定發展。我國個人所得稅自1980年出臺,已歷經了七次修訂,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8年8月審議通過了個人所得稅修改決議,適時出臺了多項新個人所得稅政策,諸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被調整、綜合征稅范圍被明確等。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和征收。值得注意的是,新個人所得稅改革不僅影響著每一個納稅人,還與眾多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息息相關,中小企業原有的用工模式和薪酬制度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必然會發生一些變化。本文基于此背景對中小企業的稅務籌劃進行探討分析。
1 新個稅改革的基本內容
1.1 基本扣除費用的變化
根據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政策,在基本扣除費用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原來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基本減除費用為3500元,而修訂之后的新個人所得稅法中,基本扣除費用上調為5000元,即每年6萬元。在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中,一大亮點就是專項附加扣除費用和基本費用的扣除變為累計扣除,以月累計、以年為單位。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需要對當年員工已繳納稅額和累計應繳稅額給予高度關注,因為當期員工應繳納稅額為兩者差額。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應對新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認真研究,盡快將個人綜合素質水平提升,以此來為員工應繳稅額準確計算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實施,在次年底的三月到六月會年度匯算清繳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繳納多退少補才得以實現,中小企業在實施納稅籌劃時可以關注這一點。
1.2 個稅稅率的優化調整
此次修訂后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優化了個人所得稅稅率。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中,設置了3%、10%、20%三檔低稅率,而原有個人所得稅法中關于高檔稅率的設定并未發生改變,仍是30%、35%、45%。通過對比新個人所得稅法中低稅率檔次和高稅率檔次之間的差距,可以非常清楚地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較大,低收入人群是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主要受益者。而之所以會制定這一政策,主要是由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與高收入人群之間的收入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就必須要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際上,縱觀近兩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成效,低稅率的設置在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確實不容忽視。
1.3 專項附加扣除費用的增加
專項附加扣除費用是舊版個人所得稅法中所沒有的,其出現在新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屬于一大創新。舊版個人所得稅法主要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費和五險一金進行了考慮,而新個人所得稅法中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費用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的綜合支出。在個人所得稅法修訂之后,為確保具體實施過程中能夠真正落實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我國國稅總局專門規定個稅申報通過累計預計扣除的方式進行,對于申報每年還要進行年度綜合所得稅匯算,調整稅款。國稅總局的這一舉措切實地轉變了原有的個人所得稅計稅方式,將新個人所得稅改革落實到了低收入人群中,將實惠帶給了廣大人民群眾。
2 新個稅改革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新個人所得稅改革不僅給我國廣大低收入人群實際生活尤其是收入帶來了較大影響,還直接影響這些人群的用工單位,以下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新個稅改革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進行具體分析。
2.1 企業需重新調整工資薪金的個稅籌劃方法
在舊個人所得稅法中,3500元是個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繳納是按月進行,具體的繳納行為由員工所在企業代扣代繳。基于此,中小企業可以在對薪酬結構籌劃方法、員工每月工資收入綜合考慮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員工收入結構將其個稅負擔降低。但是在個稅改革之后,個稅的計算按年度來進行,在計算個人所得稅額時囊括了員工的所有所得,每年有6萬的扣除標準,匯算清繳工作也是按照年度來進行。實施這種綜合扣除機制,中小企業顯然無法再利用原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法來進行稅務籌劃,出于節稅的考慮,中小企業必須要調整原有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和薪資福利結構,以此來應對新個人所得稅法改革帶來的影響。
2.2 企業個稅申報負擔增加
此次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直接改變了企業繳納員工個人所得稅的方式,按年匯算清繳替代了原來的按月扣繳,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企業進行員工個人所得稅稅款代扣或預扣,年度匯算清繳則由員工個人或委托其他個人、企業辦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是新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在發放個人工資薪金時企業員工需要將有關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提供給企業,比如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則由企業在進行員工個人所得稅稅款預繳或預扣時辦理。在此情況下,中小企業想要確保個稅申報工作順利完成,不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就必須規范個人所得稅的審查和申報工作,完善個稅申報程序企業內部相關操作流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持續推進,企業的個稅申報工作可能還會出現其他變化,中小企業要及時適應,以免申報工作出現差錯。
2.3 相關人員工作負擔加大
與前幾次個人所得稅法改革相比,2018年以來實施的最新一次個人所得稅法改革將一攬子改革措施推出,有較多的新變化,與原來的小修小補有著較大差異。在此情況下,中小企業負責稅務的相關工作人員工作難度難免有所增加。隨著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為適應新個人所得稅法,原有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法顯然不可再用,中小企業相關人員除了需要更新自身個稅知識體系之外,還需要制定新的個人所得稅籌劃策略。中小企業相關員工對于原有的個人所得稅條例早已適應,因此想要在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就必須要加快學習新個人所得稅法的知識,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個人所得稅扣繳工作在中小企業內順利推進。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滿足企業稅務合規需求和管理層稅務服務需求,中小企業可能還需要在人才招聘時增設與稅務相關的崗位,而這很顯然會增加中小企業的用工成本。
3 新個稅改革背景下中小企業開展稅務籌劃的具體方法
3.1 利用應納稅所得額進行稅務籌劃
在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之后,個人綜合所得收入中扣除專項附加費用、專項扣除、基本扣除費用之后的余額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中小企業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影響因素,比如對于員工的保險企業的繳納一般都是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如果企業能夠執行最高繳納標準來繳納企業年金和員工的住房公積金,企業員工的專項扣除額度將會大幅度提高,如此不僅可以不影響員工收入,還可以為企業員工福利提供保障。
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專項扣除附加扣除項目所含內容較多,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房屋租賃、贍養老人等都包含其中,這實際上也將更大稅務籌劃空間提供給了中小企業。比如在中小企業內,有員工是夫妻則可以將向收入高的一方傾斜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降低二人個人所得稅總額。
3.2 充分考慮個稅稅率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之后,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適用稅率共有七個檔次,最低稅率為3%,最高稅率為45%,跨度較大。目前在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內,績效工資都已引入薪酬體系,并且在員工的薪資結構中有著較大占比。由此,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有效地激勵員工,但也會導致員工的月薪出現較大波動。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很多中小企業內經常會出現員工全面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為零,但是個稅在某月卻因為月薪較高而繳納的情況,在匯算清繳時企業就必須要退回多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僅浪費稅務部門資源,還會增加中小企業工作人員工作量。因此,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中小企業可以嘗試考慮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調整工資發放的方式,盡可能避免此類情形的出現。
3.3 綜合運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政策
目前在中小企業內,員工的綜合所得基本上都是年終獎與每月工資薪酬的綜合。因此,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中小企業實施稅務籌劃就必須要考慮員工年終獎。不同的員工所得到的年終獎差異較大,管理層的年終獎往往遠超過普通員工的年終獎,因此在實施納稅籌劃時中小企業還需要結合員工獲得年終獎的具體數額來制定具體方案。根據當前新個稅改革政策,中小企業內負責稅務籌劃的工作人員可對企業員工年終獎合計計稅和單獨計稅的結果進行詳細對比,判斷合計計稅與單獨計稅之間的差異,從而選擇出最優的個稅籌劃方案。
新個人所得稅改革實施之后,綜合稅制替代了原有的分類稅制,收入分配調節的目的達到。住房基金、社保、教育等具體民生政策都包含在新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中,影響著我國人民群眾實際生活的同時,也給眾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尤其是納稅籌劃工作帶來了巨大影響。在新個稅改革背景下,中小企業想要適應新稅改政策,可嘗試采取利用應納稅所得額進行稅務籌劃、充分考慮個稅稅率等措施來實現稅務籌劃,為員工收入提供保障的同時保護企業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宋春英.新個人所得稅法下的個稅籌劃研究[J].納稅,2019,(26).
[2]姚冬超.新個人所得稅法對科技創新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會計師,2019,(04).
[3]趙洪利.新個人所得稅法下工資薪金和年終獎納稅籌劃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