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漸成為大型馬拉松賽事競相舉辦的熱門地,因此,賽事的風險問題就成為了我國政府和學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和社會研究法,在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探討了馬拉松賽事的風險分類及風險應對,旨在提高組織者的風險意識和管理水平,完善馬拉松賽事的風險管理體系,為大型賽事的組織舉辦提供合理的參考。
關鍵詞:馬拉松賽事;體育;風險
分類號:G822.8
自1959年我國將馬拉松項目確定為全運會正式的比賽項目后,馬拉松賽事在我國逐年興起。舉辦高水平的馬拉松賽事不僅會對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體育環境產生正面的影響,并且對于宣傳城市形象,提高國際影響也會產生不用程度的影響。但是,我們在追求馬拉松賽事帶來的效益的同時,也忽視了馬拉松賽事風險易發且隨機性較高的特點,缺乏對于賽事風險系統的認識與相應的管理制度。因此研究馬拉松賽事的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于其他的大型賽事也有借鑒意義。
一、“體育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體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風險管理不僅僅是為了預防與降低傷害與損失,也是為了其他的重要原因,如體育領域中的訴訟逐年增加、賽事組織中客戶群體的變化性、風險管理的商業管理等等。
必要性:(1)預防傷害;(2)保險成本增加;(3)相關法律的強制要求;(4)服務對象的復雜性。
重要性:(1)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成本;(2)增強對風險的認識和了解;(3)制定更有效的戰略計劃;(4)降低損失。
二、馬拉松賽事風險的分類
1.決策風險
在馬拉松賽事的舉辦過程中,決策主體不同的價值觀會對賽事客體的價值標準和行為選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如賽事決策者因外部的金錢誘惑而使決策科學性和有效性降低,使得賽事的舉辦產生種種困難或損失。
2.經濟風險
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或經濟活動的轉變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經濟風險,該類風險的引致因素具有多層次和階段性的特點。主要包括贊助商風險和規模風險,如賽事組委會在賽前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活動籌集資金的階段,因為主觀或客觀因素導致的經濟損失。
3.外部風險
馬拉松賽事的外部風險主要包括自然風險、公共衛生風險以及社會治安風險。如原定于2020年四月的倫敦馬拉松以及9月的柏林馬拉松均因為新冠病毒無期限延期。
馬拉松賽事中除了上述提及的風險還包括政治風險、組織風險、人為傷害風險及設施風險等等,在舉辦前對于各類風險進行調查與分析對于賽事的風險管理乃至成功舉辦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馬拉松賽事應對風險分析
合理的賽事應對機制對于減少或避免賽事風險產生以及帶來的損失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結合前文分析,提出可通過賽前風險預防、賽中風險干預來應對馬拉松賽事的一系列風險。
1.賽前風險預防
通常來說,馬拉松賽事的風險是客觀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但通過有效的賽前風險預防,可以幫助賽事組織方抓住賽事運營的重點,集中精力于賽事的風險管理,將被動承受轉變為主動應對。
(1)成立賽事預警小組
賽事預警小組成立作為賽事風險管理工作的第一步,確定了風險管理的目標、方法及職責等。如在南京青奧會中,賽事組委會與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賽前召開了專題會議,對于承辦工作的目標、政策和整體思路進行了研究探討,有效降低了賽前的人事風險和環境風險。
(2)演習與培訓
賽事演習和培訓是賽事組織管理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之一,能確保了解各個環節是否存在疏漏,了解工作人員是否了解風險管理的程序與方法,檢查各項工作的真實落實情況。如在馬拉松賽事中經常會出現踩踏等事件的發生,有效地培訓與演習可以合理規避這些事件。
(3)針對易發風險設立應急預案
1)應對賽事中的商業風險,可主要采用風險轉移的方法,風險轉移包括兩種,非保險的風險轉移和購買保險[16]。通常非保險的風險轉移主要以協議的方式進行,如通過與賽事相關人員簽署協議讓其對自己的過失行為承擔損失,與賽事參與者的免責協議,使其放棄追究責任。而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轉移風險大致包括意外事故保險、綜合責任保險以及貨運險,由保險公司承擔責任,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
2)應對外部風險,馬拉松賽事的外部風險主要包括自然風險和人為傷害風險。如在面對人為傷害風險時,針對馬拉松賽事中的常見人為傷害,通過督促賽前體檢,加強安全教育和提高安保及醫療保障水平等方法來解決。
2.賽中風險監控
賽中風險監控就是在賽前制定的風險預案的基礎上,通過監控了解到風險計劃的實施情況。在2010年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中,賽事組委會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了風險監控:①監控風險發生情況,該賽事表示在每年都存在部分觀眾通過賽事泄憤,組委會首先通過信訪局處理,然后調查該風險是否仍然存在。②組委會召開各機構例會,檢查各部門各項工作落實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未關注到的風險。
由于馬拉松賽事的舉辦自身具有涉及領域廣和所需場地面積較大的特點,在賽前設計的風險預案并不能完整的預測所有風險,因此在賽事過程中除了嚴格實施賽前設計的風險管理預案,還要密切關注賽事過程中的新增風險,及時修改風險管理計劃。
四、結論與建議
舉辦體育賽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尤其馬拉松賽事因其一次性,獨特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更加需要系統的風險管理知識來支撐賽事舉辦的全過程。目前我國關于賽事風險管理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但相應的案例研究較少,缺乏針對性,應該在完善理論的基礎上,聚焦于特定方向,吸取國外成功經驗,培養出適合風險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打造國際一流的馬拉松賽事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G818 (美)小羅賓·阿蒙(Robin Ammon,Jr.),理查德·M. 索撒爾(Richard M. Southall),大衛·A. 巴利爾(David A. Blair)編著;高俊雄主譯.體育場館賽事籌辦與風險管理[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08:091-092
[2]劉東波. 我國承辦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董杰,劉新立.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 41(5).
[4]F840 度國柱.保險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6.06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