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資源及相關制度問題研究

2021-03-24 10:53:06郭涵宇肖廣嶺
高教探索 2021年1期

郭涵宇 肖廣嶺

摘 要:研發資源及其相關制度是研究型大學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必要條件。同國外一流大學的普遍情況相比較,可以明確國內研究型大學在相關條件上存在的問題與可改善之處。通過對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國內研究型大學一線科研人員的半結構化訪談,運用編碼分析方法提出和闡釋了當前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資源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研發制度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較低,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管理體制落后影響對人才的吸引力,科研管理隊伍與制度建設存在不足,科研評價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與國外先進研究型大學的比較,提出了解決和改善相關問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研發活動;研發資源條件;研發制度條件;編碼分析;清華大學

一、引言

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一般指大學中擁有知識和技術的科研人員,在科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開展的一系列具有系統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創新活動的組合。科研人員在開展這類活動的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大學內外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在各類條件中,涉及科研資金的資源類條件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制度類條件是重要的影響條件,二者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并影響著研究型大學的研發活動。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并確定“雙一流”建設目標。清華大學作為中國研究型大學和“雙一流”建設的代表性高校,應努力對標國外先進研究型大學,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同時國外先進研究型大學所具有的資源條件與制度條件也有很好的學習借鑒意義。

雖然關于“什么樣的條件是有利于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發展的?”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各國先進高校都結合自身國情,已經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其中有許多可借鑒之處。通過對比清華大學與各國先進高校所處的不同條件,可以得出清華大學在資源條件及密切相關的制度條件上的可改善之處,這對于中國研究型大學特別是有志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來說,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國外對大學研發活動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研究內容也較為寬泛。國外學者在研究大學研發活動時,大多數是分析科研效率、探究大學研發和區域發展的關系,并傾向于從微觀層面來展開具體研究。[1-5]國內隨著近年來創新型國家建設、區域創新系統構建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政府層面越發重視高校這一重要創新主體,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大學研發活動開展研究。國內學術界對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有關大學研發活動投入產出總量的研究;(2)有關大學研發活動效率的研究;(3)有關大學投入產出的相關性研究;(4)有關大學研發活動評價方法的研究。[6-11]

二、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數據收集與獲取

本研究在數據收集與獲取上主要采用半結構化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方法,該方法主要是指按照一個事前通過深度文獻調研等設計而成的訪談提綱而進行的訪談。該方法對訪談對象的條件、所要訪談的問題等一般只有一個框架性的基本要求,在實際訪談中視訪談對象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本研究均采用單獨采訪每一位受訪人的模式進行,每人受訪時間在一小時左右,同時對訪談全部內容進行筆錄和錄音筆錄音。這種訪談方法適合于缺乏理論解釋或者是理論解釋不足的質性研究。鑒于目前關于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問題的研究理論薄弱的特點,同時各個不同背景、不同年齡層次乃至不同院系專業的受訪人,對于同一問題的回答也必然不盡相同,這種半結構化訪談方法在掌握整體研究框架的基礎上兼具一定的靈活性,可以讓受訪人結合各自情況,反映各自的訴求與問題,同時嚴格保護受訪人隱私。

(二)逐層帶入式的半結構化訪談層次及題目設計

本研究以中國代表性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為典型案例,進一步探討影響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社會條件及問題。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圍繞“高等學校科技創新的社會條件”方面的問題,筆者對清華大學校內14個主要院系的25位科研人員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①(人員分布如圖1所示)。在受訪人的選擇上,考慮到國內外高校比較的問題,所選擇受訪人都曾在國外知名研究型大學擔任過教職或從事科研工作,對于國內與國外大學的現狀問題有較為清晰的掌握,同時做到了兼顧校內現有的全部院系專業。受訪人海外背景院校主要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密歇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爵碩大學、西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漢堡工業大學、馬克斯普朗克信息學研究所、于利希研究中心、法國巴黎中央理工學院、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瑞士巴塞爾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外知名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等。

關于受訪人的履歷主要通過其在各院系官網中的介紹、已發表學術成果、相關同行推薦等多種方式進行了解。訪談前通過相關文獻調研,根據已有研究和本項研究的需要,擬定了訪談提綱,并提前發給受訪人,同時說明此提綱僅供參考,受訪人認為凡是影響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社會條件的相關問題都可以談。

為確保研究的信度,在實施調研訪談前制定了充分的調研訪談計劃,設計了半結構化訪談提綱并構建了案例研究資料庫;為提升研究的效度,本研究采用多種數據來源,包括前期文獻資料調研、中期訪談資料收集、后期資料編碼歸納分析,全方位地考察研究問題,并通過將不同訪談對象提供的素材相互驗證,形成完善的能夠互相驗證補充的證據鏈條。

本研究的半結構化訪談提綱為:(1)受訪人的國內外背景簡介,即在國外和國內從事主要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內容。(2)目前科研經費主要來源與構成情況(國家級、省部級、學校院系等方面經費構成情況、其中來自學校的基礎性經費與項目課題制經費的比例)。(3)研究獲得的資源類條件的支持情況與總體評價(科研經費支持、科研硬件條件、科研信息獲取等方面); 不同類型項目(資助)對于自身研究的影響程度,是否可以促使研究活動不斷深入;研究環境方面包括學術交流(國內國際)、學生培養等方面情況。(4)同國外大學相比,目前您所在專業在資源條件、制度條件、科研文化條件等方面的最主要區別或差距是哪些方面?(5)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中國高校與國外研究型大學相比存在哪些顯著差異?優勢與劣勢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6)在科研活動管理體制方面,中國大學與國外大學相比存在哪些顯著差異?優勢與劣勢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您認為可供中國研究型大學借鑒的經驗有哪些?(7)目前在科研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最亟待改善與解決的是哪方面的條件?您認為在研究型大學從事科研活動的理想環境條件應包括哪些典型要素?

本研究在訪談題目設計上采用逐層帶入式設計,問題(1)(2)為第一層情景帶入,引導受訪者了解訪談的問題背景,從而希望提高獲取資料核心問題的針對性;問題(3)(4)(5)(6)為第二層核心訪談,使受訪者進一步了解訪談目的,在不局限他們思維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對當前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所涉及的各類社會條件問題進行深層次說明,并比較中外大學在此間的異同;問題(7)為第三層深度與開放性描述,引導受訪者總結并提煉前述觀點,并提出他認為的在大學從事科研活動的理想環境條件,進而提出中國研究型大學還應在哪些條件上進行改善與提升。

(三)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編碼方法對訪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在展開調研訪談之前,通過文獻調研將本研究的核心問題范疇轉化為“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社會條件相關問題”,明確了調研訪談的核心目的即探究當前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社會條件中最突出與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同國外先進高校相比的差距與不足。我們經過對訪談獲取數據資料的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及相關分析,得出11個涉及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社會條件問題的主范疇(詳見表1),以及范疇間因果關系及其邏輯順序,并通過進一步的提煉總結以及刪除相關性較弱的主范疇,從7個高度相關的主范疇概念(表1中加粗顯示的主范疇)中進一步概括出核心相關的兩大類問題類別(詳見表2)。

在上述11個主范疇概念中,考慮到本研究的研究范圍限定于高校研發活動的資源條件及其相關制度條件問題,在對主軸編碼概念進行進一步的選擇性編碼時,刪除了與研究主體范圍相關性較弱的第3、9、10、11項主范疇概念,并在作者充分對訪談材料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涉及高校資源條件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制度條件的兩大問題類別(詳見表2)。

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制度條件問題,主要包括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科研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落后、科研管理隊伍與制度建設存在不足、科研評價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管理體制落后影響對人才吸引力等方面。

本研究的25位受訪人均在同一訪談提綱的框架下,就相同的問題各自進行闡述。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可以就同一問題對比分析不同受訪者之間的異同,保證了受訪者提供的證據資料間的相互驗證,也在此過程中剔除了部分相關度較弱的、共性程度較低的個性化開放性編碼概念,最終形成的7個主軸編碼概念具有高度綜合性、概括性與系統性,可以概括本研究所要反映的當前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社會條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問題。同時,筆者也對產生的編碼結果采取反復集中研討的方式,結合各自觀點進行了補充與完善,通過對主范疇概念地不斷質疑與補充,一方面加強了對于資料信息的認知,另一方面減少了由于個人主觀性導致的結論的片面性。

三、案例描述與分析——基于一線科研人員受訪數據

通過半結構化訪談收集到共25位受訪人的訪談資料。其中文字記錄摘要25篇約2萬字;訪談錄音25件,MP3格式共計2GB、27小時;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編碼分析方法對每一位受訪人提出的問題與意見建議進行了歸納總結。每位受訪人依據訪談提綱及訪談現場討論,提出了許多中國高校在研發活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與不足之處,并據此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本研究將每位受訪人訪談資料作為一個小的案例,并通過對25個案例的整理歸納,提煉出高校科研人員所面臨的主要社會條件問題。依據選擇性編碼分析結果,將中國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社會條件問題歸納為科研資源條件類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科研制度條件類。而在此二類條件外圍,還包含更廣泛的科研文化與科研生態條件。其整體的邏輯作用順序為:外部社會的科研文化與科研生態條件影響科研制度條件與科研人才培養條件,科研制度條件又會影響高校的科研資源條件,反之亦有反作用存在(詳見圖2)。受訪談資料以及研究范圍的限制,本研究重點探討處于科研文化與科研生態條件影響下的科研資源條件與科研制度條件,其他相關程度較弱的資源與制度條件問題以及科研人才培養條件問題將在后續研究中予以關注。以下分別分析各類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其內在邏輯關聯。

(一)科研資源條件問題

根據調研訪談及編碼分析結果,大學研發活動的資源條件問題主要涉及科研經費相關問題,具體包括:科研資金存在較大壓力、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較低。

1.科研資金存在較大壓力

在對受訪人進行的半結構化訪談中,多數受訪人表示在大學研發活動的資源類條件中,目前學校所提供的條件可以基本滿足科研需求,但同時也均希望校內經費能夠加大支持力度,特別是其中不需特別申請的研發基礎性經費,對于維持科研活動的穩定與持續推進有重要作用,與國外高校相比國內高校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小。

以下以幾位受訪人案例為例,簡要分析國內研究型大學在科研資金方面的具體問題。從國外高校歸國5年以內的教師,一般均可獲得學校提供的科研啟動類經費,以學校的“雙一流”經費為例,一般每人每年30余萬元,屬于較機動的基礎性經費,但其中不包括勞務費。這類青年研究者還會申請一些面上項目/橫向經費來充當勞務費,申請及獲得的經費可以支持目前研究,兩三年內也可以持續支持。而進校時間在5-15年左右的中青年科研人員,則反映目前的科研資金有較大壓力。其中一位受訪人介紹,其被學校引進時獲得了15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支持力度較小,他呼吁學校對于進校5-6年以上人群的經費支持力度應有所加強。同時對于從事技術轉化類研究的群體而言,應用轉化方面主要依靠與企業合作,前端研究依然比較缺乏經費,學校方面應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促進知識成果轉化應用。此外,有受訪人介紹目前其研究組內共9人,包括研究生和技術員,而尚無博士后研究人員。國內經費只能申請面上項目,經費壓力較大,而日常開銷中僅辦公空間每年就需要20余萬元的費用。

通過上述調研可以看到,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其科研經費狀況有所差異。入校5年以內的群體往往可以獲得科研啟動類(人才引進類)資金的支持,其經費條件相對較好,不需要為尋找經費花費過多精力;而入校時間在5年以上,特別是5-15年的群體,則普遍有較大的科研資金壓力,這一方面是由于其不再受科研啟動類經費的支持,而學校又沒有提供穩定的基礎性經費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隨著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各類資金需求也不斷增大,如辦公房租費用、學生資助費用等。

2.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較低

通過訪談得知,目前國內研究型大學提供給科研人員的研發基礎性經費十分有限,除去對剛進校的人員提供的科研啟動類(人才引進類)經費外,沒有持續且穩定的研發基礎性經費,而研發基礎性經費在全部科研經費中的占比也是非常小的——根據受訪人反饋,基本在10%以下甚至不存在。

目前研發基礎性經費在科研經費中占比較大的一般是進校5年以內的青年科研人員,他們由于有科研啟動經費支持,基本可以維持研究持續推進,但這部分受訪人也都表示,研發基礎性經費的占比不會超過總經費的50%,且是逐年降低的,在用完這類經費之后,肯定是要以項目制的競爭性經費為主,來維持并推進研究活動。有受訪人介紹,目前其總經費的90%為國家級項目,其他為學校提供的經費。學校自主科研計劃50萬元/年,基本經費有所保證,希望在已有基礎上做一些自由探索工作,并獲取經費支持。另有青年研究者表示,其目前主要依靠學校人才引進經費及所在學院對老師的支持,青年千人經費還未到位(3年共300萬)。

當然,更多的案例情況是,受訪人表示目前基本沒有來自學校的研發基礎性經費,這部分人員多是已經進校5年以上,不再受科研啟動類或各種人才引進類經費支持的科研人員。比如有受訪人反映:“目前經費主要是競爭性項目制經費,進校最初5年有基礎性經費,此外主要是來自科技部、中組部等部委經費,在校內有合作項目但也是競爭性經費,約20萬左右。而日常學校管理費(管理費+物業費)是無法從縱向項目支付的,目前名下共有12名研究生及本科生SRT項目,每年需要籌集經費200萬元左右,經費壓力較大,也會占據較多時間(自我估計在30-40%)。”

而國外研究型大學中,美國高校科研人員同樣主要以項目制經費為主[12],而歐洲和日本高校則存在一定比例的研發基礎性經費,并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15]。在歐洲,人才型基礎性經費數量不是很多,但來自單位的基礎性經費較多,其中也有來自歐盟的項目。從總體上看,歐洲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員受到的資助力度更大,經費來源較為廣泛,但申請中簽率和國內相比差距不大。日本國立大學長期存在研發基礎性經費,并可以讓研究人員基本維持實驗室的運行,其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普遍超過總經費的30%。同時由于日本導師也不必支付學生的培養經費,故日本高校教師的科研經費壓力要更小一些,多數研究人員經費可以滿足自身發展需求。

(二)資源相關制度條件問題

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的制度條件問題是受訪者反映最為集中的一個方面,也是目前國內高校亟待解決與完善的一個方面。其中,在受訪人反映的各類制度性條件問題中,與前述科研資源條件密切相關的問題主要包括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管理體制落后影響對人才吸引力、科研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落后、科研管理隊伍與制度建設存在不足、科研評價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等五方面的具體問題。

1.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

有許多對國內外科研項目運行機制有深入了解的受訪人表示,當前中國基礎科研較多關注并強調應用性前景導向,而大型課題研發不尊重、不注重研究人員已有的科研積累,容易導致重復性浪費性研究。在進行重大專項項目評審時,還是更應注重科研人員的已有成果積累。總體上看,國內科研經費較集中于資深人士(50歲以上),而美國更看重研究本身的價值。這種制度層面問題,會使科研領域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而類似于重大科研專項等倡導的大團隊模式,也不利于海歸群體融入科研團隊。在國內25-40歲的青年科研人員較難拿到重大項目資助,而由資深人士牽頭的大團隊往往具有較成熟的研究路徑,也更有可能在研究中有所進展,而美國在此方面給予青年研究者的機會則相對較多。在制度層面如何很好地平衡二者的矛盾是科研資源分配中的重要問題。

同時,國內高校在科研項目獲取及資源分配上存在較多人情關系因素,因而受訪人普遍希望學校方面能夠提供更大的支持,特別是提供可基本維持研究推進的研發基礎性經費。同時,國內經費申請存在著空白或灰色區域,對于年齡高于青年的中級職稱人員,其經費申請往往受到年齡規定的限制,該群體也希望學校及國家的相關政策能夠有所調整。

此外,國外基金委評審人員流動性較強,而國內則相對固化,這也難以保證其評審的公平性。應在制度層面促進評審人員保持較強的流動性,同時加強對其監督。

2.管理體制落后影響對人才吸引力

在訪談中多位受訪者均表示,清華對于國際優秀學者的吸引力還不夠,其中特別是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在各個專業都極為缺乏。這既有語言環境建設不夠完善的問題,也體現了國內研究型大學相關管理體制有所滯后的問題。國內大學對于博士后名額及經費支出方式有限制,一般不能從導師的縱向經費中支出,而國外大學對博士后名額沒有限制。另外博士后的待遇缺乏競爭力,也導致國內大學招不到優秀博士后。國內規定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時間只有兩年,與國外相比時限較短,同時也導致博士后的延期積壓問題較為嚴重。部分院系受訪者提出:“可以加大對于俄、印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優秀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度。在相關制度設計上也存在一定改進空間,如可提前為其安排住所、提供相關生活保障等。”

目前國內研究型大學的許多學科都處在上升階段,需要各高校在整體學術能力及軟件配套方面能力的提升。與國外大學相比,學校層面對教師支持力度相差很大,如日本高校會根據教師提出的需求清單提供相關實驗設備設施,為教師科研活動的順利推進提供適宜的環境。同時,清華研究系列教師待遇較低,教師沒有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名額,沒有博導資格,平均每位教師每3年可獲得1個碩士生名額,導致科研力量缺乏。而在一些院系中研究系列教師的占比還是比較高的,如某中心共有20位教師,其中研究系列教師有5位,占總數的1/4。這樣的體制設計既影響科研人員的個人發展,也會對該學科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3.科研管理隊伍與制度建設存在不足

國內研究型大學以清華大學為例,有教師3485人,職工人數(10035人)則是教師人數近三倍,但涉及科研的相關工作流程規范仍較為繁瑣,專業人員服務與國際先進高校相比不夠專業細致。這其中既有部分服務人員的編制問題,也體現了高校在財務報銷、報賬制度較繁瑣等方面問題。有受訪人表示,高校的管理人員充當著管理者角色而非服務者角色,同時也缺乏教師對其評價監督,相關人員缺乏對其職位的正確認識。在這方面,國外高校的職員輪值制度很值得借鑒學習。

同時,學校物理空間會限制各院系發展,場地管理費用較高。管理費用支出會受一定限制,迫使教師更多爭取橫向經費。而國外高校雖然管理費占比也較高,但也會借此提供相應的服務,與國內不同的是國外高校的科研場地一般不收取租賃費,而人工費用較國內更高,一般可占科研項目全部支出的70-80%。

受訪人普遍認為,在科研項目管理方面需要投入的時間較多,會擠壓真正科研的時間,影響科研效率與產出。雖然美國也存在項目申請過度競爭問題,但各機構給予人員的支持較為完善,如國外科研項目報賬等過程較為簡單便捷,研究人員在科研管理上基本不用花費過多精力。通過觀察目前青年研究人員的職業意向,可以看到許多國內高校都需提升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以便在高校激烈競爭中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同時,國內高校較為缺乏具有專業性質的科研服務團隊;國外高校有相關咨詢團隊,幫助科研人員解決申請項目問題等,科技研發服務業較為發達。

4.科研評價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科研評價體系方面,有部分工科專業的評價標準使科研人員轉向更容易發文的基礎性研究,而不太關注技術的實際落地轉化情況。在科研資源分配中較為注重各類人才“帽子”,也會導致如化工等學科研究人員轉向基礎研究而忽視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高級職稱教師主要精力在競爭評獎,也會導致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存在割裂,科研導向評價體系過度偏向于頭銜“帽子”的競爭,與國外高校相比科研評價體系缺乏多元性。

國外大學的情況則是,美國國內由于注重平等,研究組內人員平等相待,學術交流、學術會議也會充分體現科研人員的平等交流。此外美國為避免年齡歧視,一般不會規定強制退休年齡。英國高校同樣不強制科研人員退休,其可能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年齡較大而相對壓力較小的研究人員更可能開展探索性或開放性較強的研究。英國高校的教師一般為終身制,教師間收入差距不大。收入差距過大會導致科研上的功利主義導向,不利于長遠發展。由于英國高校長期實行的職位排隊制度,使科研人員也不必為此急功近利。在國內科研項目立項一般需要單位領導批準,國內獎項評定需要科研人員所在單位推薦批準等,在日本則不存在上述現象,也沒有過多獎項評選。

同時,國內高校中的青年教師群體更需要類似教研室/課題組的機構對其教學與科研進行規劃引導,選擇、制定教材等,在中國科研體系下教師間的“傳幫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國內高校目前在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還有受訪人反映國內大型科研項目多為集體申請,且一般為應用性較強的研究;而美國如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導的項目中,鼓勵自由探索的原創性研究始終占據較大比例。

5.科研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落后

相比國外先進大學,國內研究型大學在科研管理上有較大差距,其中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在科研儀器設備管理上的差距。這主要體現在高校整體工程師,包括設備管理人員素質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公共平臺實驗效率尚有差距,校內公共儀器設備服務也有差距,往往不如校外機構;部分國內高校設備條件較好甚至超過國外,尤以近幾年發展較快,但不如國外高校對實驗設備的利用充分,存在儀器設備閑置浪費等情況。

同時,在儀器共享與管理方面,國內高校的相關管理制度比較落后。有受訪人表示:“國內高校儀器設備與美國高校相比基本沒有差別,有些超大型儀器附近方圓5公里內也是有的,但各機構分享使用儀器的文化傳統不同,通常只能在很小范圍內共享。而如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則可以做到更高的共享程度,基本是面向全球開放,并制定了詳細的使用費規定等制度,預約相關工程師還可解答使用中的一系列問題,只是面向校內與校外有不同的收費標準。而國內高校實驗室的工程師往往在對待學生和領導、老師等不同群體的使用者時態度不一。”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通過對比國內外先進研究型大學的相關做法,探究了有利于研究型大學研發活動發展的資源條件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制度條件,其中國外許多做法對大學研發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普適性。通過上述訪談調研可以看出,清華大學在研發資源條件及與其相關的制度設計層面尚存在諸多可以完善之處。這些問題主要包括: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較低、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管理體制落后影響對人才吸引力、科研管理隊伍與制度建設存在不足、科研評價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等。而作為中國建設“雙一流”大學的代表性高校,清華大學科研工作者所反映的現狀和問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于致力于向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邁進的中國研究型大學來說,研發活動中出現的上述具體問題,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這里依照本研究所涉及資源條件及相關制度條件的七個主要方面的問題,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應繼續增加對研究型大學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增加研發基礎性經費。在科研資金方面政府與大學都應繼續加大投入,特別是對于科研人員中的不同群體,應該有的放矢地出臺相應政策,針對不同類群體面臨的科研資金問題,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同國外研究型大學相比,中國大學在研發基礎性經費上明顯不足[16],科研經費最為充足的清華大學研發基礎性經費在總經費中占比也低于10%,而歐洲以及日本的研究型大學研發基礎性經費占比一般在30%以上。因此中國高校應進一步提升此種性質的科研經費比例,至少應將其在全部科研經費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至20%以上,以使科研人員的基本研究能夠持續地推進。現階段已有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一方面總體規模較小,應不斷加大;另一方面所采取的校內項目競爭申請的分配方式也需要改變,使其真正起到支撐基本科研業務的作用。

第二,改革研發經費分配方式,促使研發經費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目前中國大學科研經費分配存在兩種主要模式,即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項目制分配模式和基于重點團隊、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為主的分配模式。參考歐美先進研究型大學發展經驗,中國應平衡好這兩種分配模式。重大項目應適當向25-40歲的中青年科研人員以及重點科研攻關團隊傾斜,為其維持研發的持續性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對于科研項目資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現象,需要在頂層設計上予以改善,項目評審人員應保持較強的流動性,同時加強對其監督,防止人員固化造成的違規腐敗操作。此外,各部委牽頭的項目不應設置過于詳細的項目申請指南,而只需要規定大致方向即可,甚至可以像日本科學研究費補助金一樣,主要根據研究者自身想法申請相關經費,應該在重視應用前景的基礎上兼顧基于研究人員自身興趣的研究。

第三,改進科研管理和評價體系,促使研究型大學中的研發資源更有效發揮作用。建設專業素質過硬、有良好服務意識的科研管理和服務團隊,可以營造高校良好的科研氛圍,同時減輕科研人員在非科研工作上不必要的精力投入,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同時,高校需更深入思考對科研人員的分級管理體制,充分考慮到不同系列人員間巨大的差別問題。在參考先進國家的基礎上完善并不斷細化同行評議制度體系,構建較為健全的科研信用體系與科研倫理體系。對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高校可適當放寬導師招聘名額限制,增加資助來源渠道,允許博士后延長在站工作時間等,不斷改善軟硬件條件以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中國研究型大學需要考察出國人員在各國所享受到的相關社會條件,以此來對照改善自身條件,并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同時,高校需要對自身各個學科有長遠發展規劃,并盡早做好資源條件與相關制度條件的布局匹配。

此外,作為一項基于調研訪談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采用的基于半結構化訪談與數據編碼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在得出的問題之間的相關性研究還有待后續研究驗證與補充;對于問題的歸納與提煉可能還有不完善之處,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綜合運用實證分析方法,歸納提煉不同類社會條件問題間的關聯性,以補充質性研究分析方面的不足。

注釋:

①詳見:“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的社會條件與內在機制研究”項目訪談記錄,清華大學,2019-2020。

參考文獻:

[1]MADDEN G,SAVAGE S,KEMP S.Measuring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A Study of Economics Departments at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Education Economics,1997,5(2):153-168.

[2]FOLTZ J,BARHAM B,KIM K.Universities and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Patent Production[J].Agribusiness,2000,16(1):82-95.

[3]RUGGIERO J.Comment on Estimating School Efficiency[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22(6):631-634.

[4]CHERCHYE L,ABEELE P V.On Research Efficiency:A micro-analysis of Dutch University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J].Research Policy,2005,34(4):495-516.

[5]POURIS A.Estimating R&D Expenditur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J].Minerva,2007,45(1):3-16.

[6]樊華.基于DEA的高校實驗室效率評價[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154-157.

[7]吳楊,何光榮,何晉秋,等.高校科研投入與產出的相關性分析:1991-2008[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4):104-112.

[8]姜鑫,羅佳.R&D資源投入績效評估:基于高校數據的實證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24):37-41.

[9]楊妮娜.我國高校R&D資源配置狀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10]吳丹丹.中國高校研發活動的知識溢出機制和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

[11]肖廣嶺.從研發經費及其制度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基于中美大學的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0(2):183-188.

[12]National Science Boar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R].Arlingt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8:1,459-460.

[13]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EB /OL].[2020-09-01].http://stats.oecd.org/

[14]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2019年版《科學技術指標》[R].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2019:8.

[15]肖廣嶺.從研發資源看中國怎樣才能成為世界科技強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8,34(9):39-44.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編.2018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4-15,230-233.

(責任編輯 陳志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精品xx| 欧美精品不卡| 色悠久久综合|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最新地址|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国产午夜不卡|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在线免费a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精品19p|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欧美在线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国产| 中国毛片网|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欧美成一级|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美女国产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www.国产福利|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看|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久草网视频在线|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高清资源| 制服丝袜一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论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色爽网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夜夜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