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社會進步已經開始全面以新型城鎮化作為主體發展導向。作為城鎮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小城鎮規劃建設各項工作在當前階段已經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新時期有效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具體策略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分類號:TU984.1
引言
我國進入新型城鎮化建設黃金時期。回溯既往,新型城鎮化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出現一些問題與不足。在總結過去經驗和立足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基礎上,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必須以推進人口的城鎮化為目標,注重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加強城市社會治理,促進城鄉一體化。務使新型城鎮化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抓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力支撐。
1解析新時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新時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總體決策存在盲目性
新時期大環境下,我國小城鎮體系的規劃整體水平還是較為落伍和滯后,結果直接導致相當一部分的小城鎮規劃建設缺乏科學化的協調和合理化的宏觀指導。這在客觀上必然會導致城鎮體系缺乏明顯的層次感,區域性基礎設施經常出現重復建設狀況,并且整體小城鎮產業布局在經濟支持上“捉襟見肘”。上述各類情況為政府決策帶來了諸多不便。由于鑒于政府總體決策不健全且存在一定盲目性,許多小城鎮規劃經常會照搬大中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路子,結果導致了不符合實際的“跟風現象”,逐漸喪失了小城鎮應有的自身特色。
1.2新時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儲備”不足較為隨意
當前階段,我國小城鎮規劃建設堪稱當地政府意志的一種客觀體現,同時在管理策略上具備行政管理的一般特點。然而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相當一分部小城鎮規劃的“儲備”不足且存在諸多“隨意性”,結果導致整個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經常處在一種“應急化”的不穩定狀態。當地政府幾乎年年都會出臺各種新策略、新方式和新思路,運籌帷幄各種“新招式”,對規劃進行隨意修改和調整,結果頻繁出現“一屆領導一張圖,一個更比一個高”的不利發展局面。
2新時代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
2.1促進戶籍制度改革,推動人口的城鎮化
戶籍制度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礙我國人口城鎮化的重要桎梏。如何解決當前我國城鎮化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保護進城人口的權益,公平享有城市公共服務,推進城鎮化由“土地城鎮化”轉向“人口城鎮化”,這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解決進城人口的落戶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首先,加強規劃,注重頂層設計。為有序進行落戶,對于不同城市要實行不同的政策,降低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規劃大城市落戶要求,從政策上鼓勵進城人口向中小城市分流,同時對落戶政策實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一個預期。其次,落戶政策制定要因地制宜。根據城市自身特點,考慮城市容量,合理制定落戶政策,不可“囫圇吞棗”,也不可“滴水不進”。
2.2始終保持小城鎮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
當前階段,全面提高我國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項工作實施過程中,政府機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明確這項工作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嚴肅性,進而全面發揮出引導、調控和約束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講,在日常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發展現狀有效控制小城鎮的開發強度,科學化劃定水體保護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綠地系統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生態保護以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紅線”。在原則上堅決提倡綠色低碳環保的小城鎮建設總體模式、“攤大餅”式的盲目化擴張以及各種不合實際的建設方案。
2.3強化城鎮產業支撐
加快工業化進程,依托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產業集聚區,著力發展主導產業。緊盯省里重點扶持發展的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和四大先導產業,立足產業基礎,圍繞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對城鎮發展的支撐作用。
2.4重視城鄉公共服務建設,注重保障城鄉居民權益
基本公共服務問題十分重要,基本公共服務是最基礎的民生保障。保障公共服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內容,首先,要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證農村與城市能平等享有新型城鎮化的成果,就應該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促使公共資源在城鄉的協調、均衡的配置,避免造成公共服務資源過分集中于城市,農村嚴重缺乏的狀況。這是解決現存問題,走向共享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政策的傾斜。由于農村和城市本身的優劣差異,加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導致農村公共服務嚴重落后于城市,公共服務水平也十分低下。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對農村的支援,構建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從而使農村在醫療、教育、衛生等方面能享有高品質的保障。同時,對于進城農民也要逐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鎮常住人口公共服務全覆蓋。最后要平衡城市內部公共服務。合理規劃城市,增加公共服務設施,擴大城市居民公共空間。對于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要協調布局,不僅在量上保證供給,而且在質上也要保證服務。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大環境下,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在日常工作實踐中,政府機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明確職責,制定科學化、合理化的發展目標和建設藍圖。并且在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力爭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小城鎮規劃建設策略與方法,力爭讓我國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整體水平和質量能夠真正意義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羅炳錦.特色小鎮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作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1):23-25.
[2]龍怡帆.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小城鎮發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8.
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遼寧 大連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