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相彬
【摘? 要】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初中生無法正確識別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還有學習對他們造成的壓力,以及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不適,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嚴重的干擾和影響。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要利用積極的心理學元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建設正確健康的心理防線,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過學者和專家的研究發現,積極的心理干預可以激發出人們心中潛在的正面能量,幫助人們培養一些美德、善心和積極品質,并且還可以指引著人們戰勝逆境,實現高質量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初中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課業壓力逐漸增大,同時又處于成長的青春發育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積極的心理學元素進行干預教育,幫助學生激發積極的心理影響因素,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把促進初中生心理可持續發展作為心理教育的目標
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治愈學生的心理疾病,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這種觀念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縮小了心理教育的范圍,只是把有心理疾病的群體當作了教育的對象,不能激發出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而現代積極心理學教育指明了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能夠通過教育提高學生心理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水平,消滅學生的消極心理問題,鼓勵和調動學生內心潛在的積極心理因素。
在積極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發展特點,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通過和學生溝通,幫助他們完善和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師生的共同努力,完美實現當前積極心理教育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積極心理學教學的相關內容和資源,構建利于學生心理發展的美好環境,保持師生間的平等交流方式,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
二、采用動態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內容
在初中教育階段,傳統的心理教育一般把心理咨詢和相關的輔導教育課程作為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大,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非常片面狹窄。當前教育背景下,改革后的積極心理學教育資源采用動態化的教學形式,從內容上加強了教育和學生生活的聯系,使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變得生動豐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把積極的心理教育內容和初中校園中精神和物質文化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為初中生營造出一個綠色健康的教育氛圍,建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意志,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做好引導和示范。接受初中教育的學生,雖然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評判能力,但他們心理上還不能完全獨立,在有自主能力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依賴性,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自身引導員和示范員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幫助他們激發內心的正能量,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三、以學生心理的健康自省促進教學的開展
積極心理學教育對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全面的管理,既關注人們的幸福快樂,也關注遇到的不幸和挫折,也就是說積極心理學不僅幫助人們克服逆境,走出生活中的泥濘和困頓,也幫助人們充分享受順境帶來的快樂和收獲,并在享受的過程中培養更加積極的心理品質。初中生處于發育的青春期,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個人態度都還不穩定,并且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叛逆因子,無法對教師完全信任,但同時又對教師和家長有一些依賴心理,這個時期的學生會感到迷茫,情緒更容易焦躁不安。這時教師可以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學教育,如在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A踩到了學生B的新鞋,學生A非但沒道歉反而態度很不好,學生B也因為新鞋被踩很生氣,這時教師可以讓兩個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的情景表演,在兩位同學的換位思考模式中,幫助他們也幫助其余學生了解到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尊重別人,更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在自己犯錯時勇于承認,對待別人的錯誤要保持寬容的心理。教師通過學生的自我反省和換位思考促進了積極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建立寬容、勇敢擔當等積極的品質,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根據這個時期學生心理和思想發育的特點,用積極的心理教育模式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激勵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飛. 邊遠山區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D].吉林大學,2017.
[2] 馬瑛瑛.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及實踐研究[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36-37.
[3] 陳婧.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77-78.
[4] 葛魯嘉,李飛.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