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濤
摘 要:在城市文化視角下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時,不僅需要強化城市文化的實際表現,還應在考慮城市文化的條件下確定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要點,嚴防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城市文化相排斥,并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優勢和文化內涵表現出來。同時,還應在各項基礎原則條件下確定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要點,保證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連貫開展,確保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可以滿足城市文化建設要求。
關鍵詞:城市文化;公共空間;規劃設計
隨著城市文化建設日益深入,各個城市文化表現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也受到人們高度重視。這就應在考慮各項具體要求條件下做好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工作,提升居民對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滿意程度。加上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要求比較多,這就應在各項基礎要求支持下確定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要點,為提高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一、城市公共空間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間的定義
城市公共空間是指一種開放的空間場所,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開展各項公共活動的要求,對于城市整體空間劃分和規劃建設也有重要作用。與城市私人空間相比,城市公共空間具備明顯開放性特點,因此,應結合居民實際要求確定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模式,保證城市公共空間所在區域和整體風格特點的合理性,為后期城市公共空間綜合建設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二)城市公共空間的特點
為保證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可以順利開展,必須保證參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工作人員對相關空間的特點有所了解。而通過多方面研究,明確城市公共空間的特點如下:第一,從廣義上說,不僅需要保證城市公共空間占地面積和所處位置達到合理狀態,還應保證城市公共空間中各個基礎設施配置效果,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城市公共空間中基礎設施布置和整體規劃的滿意程度,這對于彰顯公共空間在城市綜合建設中地位層次也有重要作用。第二,狹義上的公共空間主要是指室外城市公園等,因此可以將城市公共空間劃分成多種形式,并將城市公共空間的自然性和創造性等特點表現出來。同時遵循具體要求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工作,避免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受到外在因素干擾,使得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有所提升。第三,由于廣義城市公共空間與狹義城市公共空間存在一定差異,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城市現存公共空間進行有效劃分,嚴格遵循各項要求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和綜合建設工作,突出城市公共空間的特點,確保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符合城市整體建設要求[1]。
二、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原則
(一)協調性原則
在城市文化視角下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時,必須保證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城市文化之間的協調關系,這就要求有關部門遵循協調性原則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工作,更好解決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問題。而且,遵循協調性原則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還能滿足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良性開展的要求,繼而彰顯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中的現實作用,推動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穩步開展。
(二)人本性原則
為提高人民群眾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滿意程度,就應依照人本性原則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嚴格遵循城市居民生活習慣以及相關要求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這樣可以提升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保證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城市文化之間關聯效果,在傳承城市文化條件下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2],凸顯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優勢和現實作用,確保城市公共空間美觀性和現實價值有所提高。
(三)環保性原則
為保證城市公共空間生態環保效果,就應在環保性原則支持下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保證城市公共空間中各類植物和生態環境之間協調配合效果,在營造美觀和富有文化氣息的公共空間的同時,實現凈化城市空氣狀態的目標,為推進相關城市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還應遵循城市文化以及相關要求對城市公共空間現存生態環保問題進行優化調整,提高城市公共空間環保效益,滿足城市文化和環境建設對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提出的要求。
三、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要點
(一)做好城市空間劃分
城市進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前,就應結合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要求對整個空間進行有效劃分,明確城市中私有空間和公共空間分布趨勢,并在考慮各項基礎要求條件下對該城市進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繼而將空間劃分在該項規劃設計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3]。此外,還應強化各項現代化手段在城市現有空間布置和綜合規劃中的作用效果,保證城市整體空間規劃的合理性,之后結合現存文化進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從而避免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因外在因素干擾而出現問題。比如在進行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時,必須保證公園中花卉區、樹木區、草坪區、池塘、石子路和木橋等空間區域劃分達到合理狀態,保證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可以表現出靜雅的文化氣息,滿足城市文化對城市公園提出的要求,保證城市公共區域空間劃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推進城市文化傳承
城市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文化,所以應在結合城市文化實際表現和價值體現等條件下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發揮城市文化在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中的作用效果,繼而突出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內涵和綜合設計優勢,使得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還應要求各部門工作人員對城市現存文化展開有效研究,借此強化城市現存文化與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間的貼合度,改善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缺陷,更好地推進城市文化的傳承發展。比如在進行城市商業區設計時,部分城市過于追求歐式風格和羅馬風格,這就影響中華傳統文化在城市商業區中的傳播力度。基于此,應在考慮城市商業區整體布局和規劃模式條件下融入中華民族文化,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在城市商業區規劃設計中發揮最大作用[4]。
(三)修補歷史文化建筑
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時應對現存歷史文化建筑展開全面修補,盡量保存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歷史文化建筑,突出城市公共空間中歷史文化氣息,滿足城市文化對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提出的要求。同時還應保證城市現代化建筑與歷史文化建筑之間的協調,將相關設計優勢全面表現出來,表明歷史文化建筑在相關設計中的現實作用,從而調整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問題。比如在對城市歷史景點區域進行規劃設計時,應在考慮歷史文化建筑分布趨勢和實際表現等方面的前提下合理規劃設計方案。如果在城市歷史景點區域進行規劃設計時發現其中歷史文化建筑存在損壞問題,就應在合理手段支持下對損壞的歷史文化建筑展開全面修補,突出歷史建筑文化特色,方便有關部門順利開展歷史景點區域整體規劃設計工作。
(四)創新規劃設計模式
為推進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順利開展,在開展該項工作前期,應通過計算機系統做好城市文化以及相關設計數據收集工作,并在各項數據信息支持下確定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方案,方便有關部門可以按照合理流程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工作,找準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城市文化之間的契合點,推進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良性發展。而且創新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模式還能降低該項工作開展難度,滿足現代化社會對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提出的要求。比如在開展城市步行街設計時,應加強城市道路信息和人流信息收集力度,之后利用計算機設備以及創新系統將收集而來的信息進行有效匯總,確定城市步行街長度和路邊椅之間的距離,方便步行街游客隨時休息,強調城市步行街設計的文化內涵和以人為本的特點,以此彰顯創新模式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中的作用。
(五)調整空間規劃問題
城市在進行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時會因為各項基礎工作不合理而出現問題,所以應在考慮該城市空間規劃布置情況和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對各項問題進行優化處理,避免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過程中各項問題持續惡化,彰顯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優勢,逐步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水平。不僅如此,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布置時需要考慮的內容比較多,如果沒有落實各項基礎要求,必然導致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問題頻發,因此應及時解決各項問題,繼而彰顯相應規劃布置的優勢。比如城市在進行道路空間劃分時可能會出現車道劃分不準等問題,這就應從城市交通情況和各項基礎要求入手對道路空間規劃設計問題展開全面優化,保障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問題處理效果,緩解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為推進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結語
為提高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效果,應保證規劃設計人員對城市文化的特點和城市文化表現等方面有所了解,確定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原則,促使有關部門遵循合理原則開展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工作。同時還應保證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要點達到合理狀態,縮小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與城市文化情況和相關要求之間的差距,嚴防城市文化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出現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斯.基于城市文化視角分析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J].居舍,2020(28):107-108.
[2]趙遠.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滲透與應用[J].工業設計,2018(9):96-97.
[3]唐艷麗.城市亞文化空間探索與規劃[D].長沙:中南大學,2011.
[4]張景秋.從城市文化視角解讀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J].規劃師,2004(12):20-22.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