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桃 李霞
【摘? 要】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主張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和造就具有實踐能力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探究的對象。種植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幼兒與植物、泥土、水以及各類工具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幼兒加深對植物的生長發展過程以及植物與泥土、陽光、空氣、水等要素相互關系的認識過程。虞永平教授的《用“全收獲”的理念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啟示。我們根據生活教育理念,組織幼兒在種植區活動中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旨在讓幼兒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關注、關愛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現,在種植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關鍵詞】生活教育;種植活動;教育資源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開展種植活動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活老師,幼兒可以在生活中獲得活生生的生活經驗”。我們動員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參與選種,然后各班邀請有經驗的家長到班,集體討論:這個季節適合種哪些植物?種植園地上要種各種蔬菜應該怎樣劃分呢?在討論中聽取合理化建議后達成共識,各班確定的莊稼有:棉花、香瓜、黃瓜、番茄、菜椒、紅豆、草莓、麥子、山藥、玉米等等,植物種類豐富又多樣。
種植前,組織大班參觀“種子大集合”,孩子們直觀地比較不同的種子,觀察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或稱稱它們的重量,通過揭曉謎底的方式猜猜它們長出來后的模樣。我們附近的社區正好有一個“農具展覽會”,孩子們參觀了解農具的使用和演變過程,了解農具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二、開心種植,在生活中收獲經驗
種植包括翻地、播種和澆水等活動。孩子們翻地的過程也是探究泥土下世界的過程,他們驚喜地發現了許多寶藏,有小昆蟲、石塊、小紐扣、貝殼和一些塑料垃圾等等,知道泥土是很多生命的家園,知道泥土中的塑料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懂得了環境污染的危害。
孩子們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植物生長的空間,需要確定種子和種苗的間距,為了確保植物長大后不會太擠或太疏,他們找來長尺測量,進行確定、商量、否定、再確認,種子和苗種也被不停地移動位置,在此過程中小朋友們學會了保護種子和苗種并獲得了有益的認知經驗。大家自己設計了愛護莊稼的標識牌,在田地的四周插了矮小的柵欄,充分體現了孩子們關愛植物的情感態度。
三、讓管理種植園地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在種植活動中,管理環節是孩子們感受驚喜的過程。看到植物在自己的精心照顧下長高了、開花了,孩子們都會歡呼雀躍、驚奇不已。管理環節也是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植物生了病蟲害或需要澆水、施肥時,他們都會主動討論請教,及時解決問題。
參與管理已融入幼兒們每天的生活。例如,播種后,需要定期給植物澆水,每種植物多長時間澆一次水合適呢?植物需要喝多少水呢?帶著問題,孩子們在放學時間帶上有經驗的奶奶到種植園進行指導。出苗后,孩子們定期管理。植物生長除了陽光、空氣、水,還需要肥料,什么時候施肥,施什么肥,孩子們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忙查閱資料或者問會種地的爺爺奶奶,并從家里帶來肥料給植物施肥,哪一天澆水,哪一天除草,哪一天施肥,植物哪一天有了什么變化,什么樣的變化,孩子們都以圖畫或符號的方式做好每種植物的觀察和管理日記。孩子們體驗了種植的過程,觀察比較了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發現了害蟲對植物的侵蝕,植物生長的差異,進行各種猜測、求證等等,在觀察、記錄、實踐和探索中了解了植物生長的奧秘。
四、在種植中收獲成功,收獲成長
有種植就有收獲,盼到草莓成熟了,孩子們急不可耐地摘下紅紅的草莓,先畫一畫,再拍張照,然后洗干凈分享給同伴,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不同植物的收獲部位是不同的,有的是食用葉,有的食用莖,有的食用根,這又是給孩子們一次生活化的科學教育。有了這些食材,我們開展了相關的主題活動,如:《香香的蔬菜水果沙拉》《烹飪達人》讓孩子們用收獲的蔬菜和水果或自制蔬菜水果沙拉或邀請家長協助進行真實的烹飪,就連平時不愛吃蔬菜的孩子也開心品嘗了呢!
當然,作為課程的種植活動除了關注可食用的部分,我們還關注了植物的其余部分,如:將種植區與班級區域活動聯系起來,將種植收獲的棉花放在美工區,供幼兒進行美工活動,將芹菜、青菜、韭菜放在生活區,由保育老師協助制成蔬菜餡放在“小小美食街”用,將黃瓜放在美容區用,給“顧客”貼黃瓜面膜用,將一些植物不可食用的葉子放在剪貼區用,豐富了我們的區域活動材料。
在種植的過程中一開始有的家長不理解,反對孩子到田地進行種植,說是每天身上、鞋子上沾有泥土,嫌臟,還說,我們家里就是種地的,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讓孩子學種地。但經過種植活動的開展,他們感受到了種植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的改變:孩子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再挑食,懂得了愛惜勞動成果,懂得了關愛生命。特別是在家長活動中,看到孩子們的種植介紹后,家長們感悟到了幼兒園開展種植活動的意義,看到了種植的價值,肯定了老師們的付出。
種植園地是孩子們的樂園,我們將繼續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把種植園地變成孩子們觀察、探索與發現,動手與收獲的自由空間。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用“全收獲”理念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幼兒教育)2017(Z4):4-6.
[2]呂茜.種植小園地綠色大世界——談幼兒園種植園地的規劃與設計[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3):151-151.
[3]李和鳴.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優化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3):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