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瑋琪
摘要:企業的會計、審計人員信息的提示和公開的重要性是非常具有重要的,負責管理信息的審計和審計市場風險也影響我們最終的效果,同時,應對審計工作危害和審計項目危害的重要性以及教學內容對分析進行審計質量危害的聯系也影響并強調了審計風險因素之間的關聯的重要性。
關鍵詞: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審計重要性水平
分類號:F239.4
一、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1.審計重要性
審計的重要性是指在不潛移默化財務報表使用者對金融決策的判斷的情況下,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可能設有的錯誤陳述和少報的最大數量。意思是說,如果企業一項錯報影響了公司財務會計報表信息使用者對該項所審計的財務管理報表所作出的一項社會經濟發展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或重要的。
審計的重要性在實際審計程序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審計風險的防范。降低審計危害、擔保審計質量的重要前提是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重要性做出正確、合理的判斷。在抽樣審計的情況下,審計人員需要對沒有審計風險的部分承擔責任,因此審計風險的高低與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重要性的判斷和設定密切相關。重要性高,風險越低;反之,重要性的級別越低,審計的風險水平越高。二是提高審計效率。最后,為了降低審計成本,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審計成本和審計時間,要求審計師權衡成本和效益,正確運用審計重要性原則,這可用于簡化審計程序,縮小審計規模,審計重點關注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決策的領域。
2.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因財務會計報表分析存在重大錯報而發表不恰當審計工作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測試風險組成。
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是重大錯報風險下的兩種風險。它們指的是審計前財務報表中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在設計審計程序以確定整個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從財務報表層面以及各種交易、期末賬戶余額和披露確認層面考慮重大錯報的風險。錯誤陳述單獨或與其他錯誤陳述一起是重大的,但這種錯誤陳述的可能性沒有被注冊會計師發現,這是獨立于整個審計過程,因此它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程序有關,是可以控制的。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收集足夠的審計證據來降低企業檢查財務風險,從而將審計總風險維持在可接受的程度。檢查的風險程度和重要性控制了審計師要進行的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規模,以及要收集的證據數量。
二、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關系
1.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正向變化關系
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降低審計風險時需要考慮重要性。然而,審計工作人員和信息系統使用者對重要性認識水平各有各的要求,兩者的不同問題導致了審計管理風險的產生。審計人員有必要在審計重要性水平低的情況下用專業技能實施審計,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效果。審核員在認真評估重要程度時,如果重要程度的偏差很小,可能無法進行必要的審核,因為沒有嚴重的后果,獲得的審核風險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審計人員有一個高水平的重要性,則實際實現過程小于程序應該實現,必定還有專業的行為被忽視的影響因素,這樣的結果會影響注冊會計師對審計結果有效性的把控,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增加。因此,從實際進行審計管理工作實務的角度分析來看,二者相互之間發展留存著正相關關聯即審計人員對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判斷越低,審計市場風險越小;反之,則越大。注冊會計師要適當增加審計程序,這樣可以收集更多的有效的審計證據,降低審計風險。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執行應執行的審計程序,將影響審計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導致審計風險增加。
2.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反向變化關系
有時在實際進行審計管理工作中,注冊會計師即審計工作人員應根據學生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積累社會做出相對應的專業判斷和重要性的等級,但決策的水平和使用權的差異問題就是主要矛盾的,審計研究人員和財務分析報告使用者的出發點和目的是有差別的,因此發展需求各有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矛盾。
指出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和做出有利于自己判斷的經濟決策,應首先了解審計報告公司,同時為審計師設定相應的高標準,從而使審計報告中的問題更加明顯,并試圖揭示企業審計報告的使用者可以降低和適應審計重要性水平,這將增加審計師偶然審計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審計報告的使用者把理想的重要性水平設置得更高,在審計實踐中,審計風險自然會降低。即使財務報表中存在著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也可以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審計重要性水平以下,不會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由此我們可見,兩者相互之間是成反比的關系。
3 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二者相互影響
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對審計重要性的評價較低,可能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增加,風險也會增加。如果實施審計過程中審計的重要性評價較高,審計人員對其中的重要錯報沒有給出恰當的意見,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風險因素的高低上影響著企業重要性水平的確定,但不是確定重要性水平的設定準則。
三、結語
判斷財務報表中重大錯報的程度可借助于審計重要性程度,它也是衡量錯報的標桿,在實施審計過程中,需提高審計風險和審計重要性水平,兩者都與實施審計過程中發生差錯的可能性有關。合理定位重要性水平,使評價與目標管理水平一致,對內在風險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后再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程序,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提高企業審計效率和審計服務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旗.對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關系的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18(07):84-86.
[2]田雪茹.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的關系[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06):26-27.
[3]馬斐然.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職業判斷和審計風險[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5):75.
(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甘肅蘭州 73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