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鸝
【摘? 要】良好的自信心,也是孩子能夠順利完成活動,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有力保障。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能為他將來參加學習、工作、生活等一切社會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應該把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關鍵詞】幼兒自信心;教學策略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兒童當作天津鴨兒填入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由的去開啟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我們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培養友愛、勇敢、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品德行為等方面一系列教育行為,卻忽視了能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自信心。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兒缺乏自信心呢?
1.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環境因素是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自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的中心。家里人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辦代替,就拿吃飯來說,到孩子能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吃,雖然一開始孩子會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時間也很長,但這正是他學習吃飯的過程。這時邊上的大人看著著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飯。又如洗手,母親常常因為感覺孩子自己洗不干凈而幫他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學習一種技能如果不給他嘗試的機會,孩子的能力怎么會得到發展呢?父母頻繁地剝奪他學習的機會,當然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少。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而孩子由于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逐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父母總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的時候,孩子怎么會有自信呢?
2.幼兒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會導致幼兒的自信心不足
每個幼兒由于其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為、性格、智力等,這樣在幼兒之間就存在著個別差異。幼兒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時得到彌補,從而導致自信心的不足。
3.成人消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態度
由于幼兒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從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壞,因而受到成人的責備、禁止,以至于他們不敢做、不想做、更不會做,產生畏縮、逃避的行為反應。
二、那么,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
1.了解幼兒心理特點,尊重、信任幼兒
教師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的聯想、自由的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師、父母對孩子訓斥多,態度粗暴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2.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
這里的環境側重于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應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由、寬松、和諧的氣氛,這種環境是要通過老師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我們平時經常聽到這樣一些口語:“都坐好了”“不許亂講話”,這種命令性的語言使幼兒處于一種 “必須聽話”的被動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尊重幼兒的一些決定,肯定幼兒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對待幼兒;為他們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是培養其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3.培養耐挫精神和教給補償辦法
在生活中,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幼兒的情況,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培養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
4.幫助幼兒發揚自己的長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培養自信心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有的幼兒畫畫畫得好,有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好,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活動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師應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幫助幼兒在某些領域活動中獲得成功,使幼兒建立起自信,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現階段,幼兒園提倡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有的幼兒由于不會交往而受到同伴群體的排斥和拒絕,從而感到孤獨,缺乏自信。因此,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交往技能,多鼓勵這些幼兒多與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納他,關心和愛護他們。
心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發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礙才能的發揮”。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為使我們培養的人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和家長應充分認識自信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保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人人擁有自信。
【參考文獻】
[1]敖春美.論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05):43.
[2]孫秀華.淺析如何培養幼兒自信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3]高蘭慧.對學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策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