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昌 余亮斌 李曉峰
[摘 要]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家啟動了“1+X”證書制度。作為一種全新的制度安排,“1+X”證書制度為職業教育中的“三教改革”提供了重大啟示。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教師、教法和教材的改革有了新的路徑和方法,必將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而教師、教法和教材的改變則將真正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1+X”證書;教師、教法和教材改革;職業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1-0016-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1.003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 20 條”)提出,要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職業教育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與時俱進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其高質量地服務于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快速升級做出的調整,也是推動職業教育院校專業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的制度設計。“三教”改革作為職教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強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1+X”證書制度的實施,必將助推“三教”改革走向深入。
一、“三教”改革的意義
“三教”是教師、教材和教法的簡稱,它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是一個微觀而具體的概念,但又是十分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專業建設等方面的改革都含有教師、教法、教材方面的內容。“三教”不僅僅是教育供給的核心要素,而且三者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育供給過程中,我們不能回避這一極為重要的問題: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教法),參照什么樣的文本(教材),來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三教”改革是一切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意義重大,但現實中的“三教改革”卻一直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改的不教,教的不改”,即在一定程度上,頂端的教學改革設計未能轉化為現實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師、教法、教材改革并未推動現實產生實質性的變化。如果教師、教法、教材沒有實際性的改變,那么受教育者就感受不到教育教學改革。
二、“三教”改革契機:“1+X”證書制度下的新思考
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職教20條”關于“1+X”證書制度的相關規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于2019年4月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一)“1+X”證書制度的特點
在“1+X”證書制度中,“1”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教20條”提倡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上,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1”與“X”的結合,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展現,是緊緊圍繞學生內在素養與職業能力的提升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具體來說,“1+X”證書制度有如下3個方面的特點。
1.學歷與能力并重。“學歷證書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學歷證書的補充、強化和拓展,不同等級的職業技能標準應與不同階段學歷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目標相對應,保持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的一致性。”[2]因此,“1+X”證書制度的設計強調了學歷的基礎地位,也突出了職業教育的自身特點。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在于其明確的目的性,即要為經濟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1+X”證書制度恰恰能滿足這一要求。在“1+X”證書制度中,“1”所代表的學歷證書表明了學生的學習經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為自我認識、自我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環境;“X”所代表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是對學生能力的評價,直接指向職業教育的目的性要求。
2.過程與結果兼顧。“1+X”證書制度不僅重視教育的過程,也側重于教育的結果和目的,即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在職業教育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得,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反映了其職業能力水平的高低。在“1+X”證書制度中,其學歷證書的獲得過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取過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銜接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二者具有共通的評價標準與內容。二者相互銜接的目的不僅在于通過學生在校的學習經歷獲得知識和能力,也在于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正如有學者所說:“‘1+X證書制度是教育制度,也是就業制度。”[3]
3.普適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在“1+X”證書制度中,“1”側重于對學生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的培養,目的是使學生能成為有德行的職業人才、合格的社會成員,因而學歷教育對學生來說具有普適性;而“X”則旨在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更合理的職業規劃,因而具有針對性。在職業選擇過程中,不僅要有美好的職業愿望,而且還要有勝任職業的能力。如果擁有了美好的職業愿望,考取與未來職業相關的等級證書就有助于職業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職業等級證書的考取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職業潛能和職業勝任度,能縮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磨合時間,更好地幫助學生認清未來的職業道路,為經濟社會提供合格的職業人才。
綜上所述,在“1+X”證書制度中,“1”與“X”相互支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1”為“X”提供了基礎,“X”須在“1”的基礎上得以展開。換言之,沒有學生在校的學習經歷,“X”則是零散的、無根基的、盲目的考證行為,恰恰是通過“1”的存在,學生接受的教育才是規范的、完整的。與之相對的是,如果沒有“X”,則“1”的存在就缺乏正當性,因為這一完整的學歷教育過程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而存在的。
(二)“1+X”證書制度對“三教”改革的啟示
“1+X”證書制度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景式的教育理念的展示,亦即從經濟社會與職業教育相互作用的角度來審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根據市場來確定職業教育的培養標準,以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并由此形成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作為一種全新的制度安排,“1+X”證書制度對于職業教育中的“三教”改革提供了重大啟示:“1+X”證書制度的設計就是從市場經濟需求的角度,來思考職業人才的培養問題,通過考取職業等級證書以滿足經濟社會的要求。由此可知,對于“三教”改革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在教育的框架之內去思考,而必須跳出單一、片面的思考格局,從關系的角度思考相關的問題。需要明確的問題是: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我們通過何種方式去培養及由誰來培養。對前述問題的回答,必定會立足于經濟社會與職業教育的關系來思考,明確經濟社會發展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何種職業人才能夠有效地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而以此為依據,通過相關制度的設計來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完善教材內容,提升教材質量,進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因此,“1+X”證書制度的實施為“三教”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倒逼教師、教材和教法的變革,為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業人才提供了必備條件。
三、“1+X”證書制度下的“三教”改革路徑
在“1+X”證書制度下,“三教”改革的路徑和渠道有了新的借鑒和依據,筆者對其改革加以分別論述。
(一)教師
教師是教學中的主體性要素,是“三教”改革的關鍵。即如果教師能夠真正發生改變,則教材和教法的改變問題可迎刃而解;而如果教師不發生變化,那么再好的教法和教材都派不上用場。對于“三教”改革中的教師,應從如下3方面進行考察。
1.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這是導向性的問題,更是價值追求性的問題。對于教師來講,教育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培育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的。但一直以來,職業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的現象并不少見。“1+X”證書制度的推出,從一個側面說明豐富職業教育一線教師的企業工作經驗,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職業教育的一線教師應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的重點和關鍵是實操實訓,而非理論教學。樹立教育者先受教育、傳技者先行精技,以及職業教育大師不僅要有高深的學問,關鍵是要有高超的技術的理念,積極參與職業技能證書的開發,充分利用“1+x”證書項目的培訓來提高自身的企業崗位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能夠使其教學更具針對性。
2.教師發展空間的通暢。這與第一點緊密相關,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是需要引導的。如果改變或不改變都不影響教師未來的發展及相關待遇,則會極大地影響教師轉變觀念的愿望與行動的積極性。而與其匹配的是學校治理體系、職稱評聘體系、獎勵激勵機制的變化問題。從這一角度來講,教師屬于受動者,即教師是執行相關制度的主體。在“三教”改革中,要有相關的制度保障和引導,教師才會有改變的愿望和動力。如在“1+X”證書制度下,教師承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工作應記入教學工作量;教師在企業的工作經歷和獲得職業技能等級,應作為評定職稱和獲得獎勵的依據。
3.為教師賦能。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僅有轉變的愿望是不夠的,還要讓教師具備滿足職業教育特別是滿足“1+X”證書制度要求的能力。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的能力、信息化與模塊化教學能力,是適應職業教育新發展、新挑戰、新期待的必備能力。一直以來,職業教育中教師因為沒有企業工作經歷,不了解實際操作內容,加之學校實訓基地軟硬件配備不足,已經成為限制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另外,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日新月異,“智能+行業、企業”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就是以核心崗位涉及的工作內容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能力水平為標準的模塊化考核,與之相適應的是教師要有重構課程體系、重組教學內容、重建考核標準的模塊化教學能力。針對教師的能力需求,學校的教師培養培訓體制和機制及培訓的內容都要有針對性的變化,以使教師具備與學歷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目標相對應的能力。解決職業教育中教師能力提升的問題,不能完全通過學科體系加以培養,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形成校企聯合培訓教師的機制。如進一步完善校企人員互聘機制、定期輪崗輪訓機制等。
(二)教法
一直以來,我們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反對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主張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但現實中教師按部就班的講授與學生被動的接受卻是常見的教學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較低。特別是對于職業教育來講,這一教學方法無法達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聽懂”“看會”與自己真正掌握還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教法改革勢在必行。
“1+X”證書制度中,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內容為我們提供了中觀的教學項目,也為我們提供了微觀的教學案例。同時,證書的考取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設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作法,為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應是單一的,而應是多元的,因為“X”指涉的是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如下啟示:第一,職業教育中教學方法的采用應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要采用問題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從核心崗位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出發,學習必備的知識、訓練必備的技能、養成必備的素質,否則職業教育的目的就很難實現。第二,多種職業等級證書的考取,意味著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包打天下,因而不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事施教。
這里所說的多元的教學方法,除傳統的講授方法外,還包括案例式、問題式、項目式、研討式等方法。案例式教學主要是引入已經發生的實例,并在進行填補、修正的基礎上形成教學的素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研究和討論;問題式教學就是在諸多的案例中抽象出一個共性的問題,然后由同學們集體討論解決或者是分組討論解決;項目式教學是圍繞某一個課題,通過學生的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所涉及的問題更為復雜,課程容量也更大,周期更長;研討式教學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融入前述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相互討論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教材
教材往往是教學經驗的累積、教案的升華。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文本,也是學生學習的參考。教材服務于教法,更服務于教師和學生。在職業教育中,教材的設計和選用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因為職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精煉、便捷的教材是有效達成職業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2019年,教育部在“職教20條”中提到,要建設一大批校企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的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這明確指出了職業教育教材改革的方向:在教材開發方式上,要校企合作。將生產服務第一線所應用的最新技術、最新工藝寫進教材,將生產一線技術專家、操作能手的經驗體會寫入教材,將企業最新的生產設備、生產線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寫入教材;在教材的編排形式上,應給予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的教材以足夠的重視,同時要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所謂工作手冊式教材,是根據職業教學的目的,精簡理論成分,形成的類似于操作說明書式的文本。通過閱讀手冊式教材,學生能夠很快上手,在短期內即可提升其職業實踐能力。所謂活頁式教材,即以分散的專題內容或具體任務書為基本部分,并可以根據職業教學的目的進行自由組合的教材形式。活頁式教材是專題教學、模塊教學的具體化,其具體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區分實訓項目前、實訓中、實訓后不同時機,分別設計工作流程索引式活頁、項目任務式訓練活頁、總結式活頁、測試鑒定式活頁等類型,形成靈活豐富、互為補充、符合認知規律的系列活頁形式”[4]。
“1+x”證書制度中,每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本身就是基于不同的核心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而設計的,與手冊式、活頁式教材的模塊化教學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這無疑也為教材改革提供了可行的路徑,教師應在組織、參與證書的考核及培訓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其整合進教學中,進而總結凝煉成教材內容。當然,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的目標,手冊式教材和活頁式教材為我們的教材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參考依據;與此同時,教材改革也應發揮一線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其參與教材改革提供空間。更為重要的是,不僅要重視教材的展現形式,也要重視其內容,其編寫應由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教師通過實踐過程加以總結完善,而不能完全從抽象的理論學科角度出發進行編寫。
四、結語
“1+X”證書制度的設計為“三教”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路徑和方法。在“1+X”證書制度下,圍繞學生職業能力提升這一關鍵問題,可對教師、教法和教材進行切實的改革。同時在改革過程中,要將“三教”作為一個立體的有機整體進行考察,其中教師的改變有助于教材和教法的改變,而教材和教法恰恰是教師教學與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另外,教師、教法、教材的真正改變,也必將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的落地、落實、落細。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2.
[2]唐以志.“1+X”證書制度:新時代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
[3]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
[4]毛艷麗,吳洪艷,王瑞.“任務書式”活頁實訓課程及教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以中職物流倉儲與配送技能實訓為例[J].職教論壇,2019(10).
(責任編輯: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