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理論闡釋與實踐路徑

2021-03-24 10:48:20白娟符華琴
現代教育科學 2021年1期

白娟 符華琴

[摘 要]高等教育現代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及其普及化階段的臨近,使高等教育領域中“高質量普及”研究漸趨顯性化。“普及”是普及化過程中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高質量”是實現“普及”的手段與標準,“普及”是“高質量”所達到的目標狀態。高質量普及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價值的中庸取向、公平性原則的全面體現、引領作用的突出化、世界性成為共識、學校空間的主導地位等方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建設過程中,已經通過高職教育的高質量擴招、高等教育的“雙一流”建設等方式進行了“高質量普及”的現實探索,從“量”與“質”的雙重考量為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發展奠定了基礎。穩定高校學生規模,擴大高職學生規模,中西部高校均衡發展,高質開發實體高校空間,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等,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人才培養質量;學生規模;實體高校空間;創新型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1-0027-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1.00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論斷,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由此,“高質量”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并首先在經濟領域得到廣泛研究。毋庸置疑,教育與經濟發展有著復雜的內隱關系。那么,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就成為我們必須回答好的新時代命題。基于此,學者開始探討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問題,高質量就此被延用到高等教育領域,引起了學者們對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關注。

一、對“高質量”與“普及”的基本認識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了“推動各級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的主張,高質量一詞被正式應用于教育領域。質量與普及都是老生常談式的話題,但高質量普及卻是全新的概念,有其獨特的內涵,不能簡單看作是二者的機械組合。用高質量普及談論高等教育領域內的相關問題時,亦不能單純地將其作為舊有概念組合的舊調重彈,須站在全新的視角與立場上予以認識。

(一)“高質量”與“普及”的本質意蘊

高等教育領域中,對高質量一詞的專門解讀目前還比較少見。很多學者雖提及高質量,但實踐中卻將高質量與質量的意義混淆使用。當然,也有學者對高質量的內涵提出了初步設想,認為高質量是一種高于普通水平的質量標準,如學術水平卓著、聲望顯赫、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一流、就業質量高,還有標準多元、因材施教、滿足需求等[1]。這為之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高質量作為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新要求,由新時代賦予新的意義。要明確的是,我們談論的“高質量”是宏觀層面的質量觀探討,無涉具體的質量指標體系。基于此,高質量是相對的動態概念,超越了現有質量水平,是適應高等教育的現有變化而做出的改變[2];它是能夠優質滿足高等教育各利益相關方需求的一種發展趨勢,以創新為高質量教育水平的內在動力,體現了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不同區域、層次、類型高等教育的協調和公平發展是高質量的基本特征,普及是其根本目的。此外,高質量也意味著人文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成為高校發展的常態[3]。

提到高等教育的普及,繞不開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發展三階段論。在其論述中,關于普及的基本觀點是:當高等教育發展規模超過適齡人口的50%時,高等教育開始快速邁向普及,并將再造新的高等教育模式[4]。學者目前對“普及”內涵的認識大都將“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視為核心理念,忽略了高等教育本身所針對的學習階段,使普及的概念泛化。高等教育是針對學習者接受并完成高中階段學習而自然進入下一階段學習的教育階段。學界當前在對高等教育“普及”的認識上,并未明確考慮學習者學習的階段,甚至于直接將成人以后接受的教育都歸到對普及的認識之中,但很多成人教育中的學習者并未接受過系統化的高中階段學習,因此導致對普及的錯誤認識。同樣,直接將終生教育、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等各種教育形式看作是高等教育普及的趨勢或表現,亦是一種泛化且錯誤的認識。

高等教育普及的標準需要以數量衡量,但質的變化亦不容忽視。將高等教育規模作量的劃分有利于研究的開展,例如50%這個數據可能并不可靠,但這種劃分至少能給出某些信號。正如特羅本人所說,他的理論“是揭示變化的一種理論、信號,它具有一種預警功能”。高等教育普及的數量標準意義在于“提示你進入新階段之后,要注意新階段的新情況”[5],須對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作好充分準備。但這不能代表高等教育普及的全部內涵。量的積累總會帶來質的飛躍,無論普及高等教育的質量高或低,從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的過渡本身就包含著高等教育的質的變化。要言之,普及強調的是漸變的動態過程,是某事物在一定時期內逐漸符合普及的標準。這一過程中,漸變主要是通過高等教育量與質的變化來體現的。質的變化特征表現為:一方面是多樣性的體現。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受眾的背景、年齡、學習經歷及需求更是多樣化,高等教育結構和類型日益多樣化。而且隨著普及化程度的提高會更重視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與發展。另一方面是社會化的體現。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向所有人敞開,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基本義務。這也使得高等教育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高等教育的發展受外部關系的影響越來越大[6]。

(二)“高質量”與“普及”的內在聯系

普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相對狀態。隨普及化程度的深入,將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形式。高質量是順利實現普及的關鍵手段,亦是普及化過程要實現的目標。可以說,高質量與普及都具有相對性和動態性。普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所實現的普及化時代只是普及發展過程的最低層次。普及既是高等教育變化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目標狀態。

高質量是貫穿普及化過程的手段與標準。質量標準是發展的概念,并非一成不變。質量標準的建立, 應以時代主題作為參照和確立標準的指南,不同發展階段的質量標準不能背離和限制高等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高質量的標準受普及化程度的制約,普及的不同程度階段有不同的質量標準。它既適應普及發展的階段,同時也是對該階段普及程度與質量的更高要求。

總之,高質量的標準設定應根據普及階段的發展程度而定。隨著普及的深入,標準也在調整,而普及的最終目標狀態是高質量的普及。普及是高質量標準的來源,亦是高質量要達到的目標狀態,即高質量是不同地域、類型、層次高校的整體高質量。普及過程要根據高質量的標準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深化行為進行約束,即高質量是普及過程的約束標準。

二、“高質量普及”的核心理念

高質量普及可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高質量的普及,即高等教育在普及化的不同階段和過程都要達到高質量。二是普及的高質量,即高質量貫穿于高等教育的整個過程,是高等教育全面的高質量。高質量普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狀態,它超越現有質量水平且具有動態性;堅持工具與價值理性的統一,以實現解放人、服務人、發展人的目的[7]。普及化不僅要實現知識的高質量普及,更要重視學生的道德精神水平建設。以公平為核心,兼有開放性的基本原則將貫穿始終;以各類實體高等教育機構為主要普及形式;以全球化的視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適應高質量普及的高等教育機構,推動高等教育全領域、全方位地高質量協調發展。

(一)價值的中庸取向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是目的與手段、價值與工具的辯證統一,我們應辯證地看待其價值問題。從高等教育的微觀構成要素知識來看,對高等教育知識的價值理解存在兩種被學界普遍認可的觀點:一是把知識看作是實現社會目的的手段;二是把知識本身看作是大學存在的目的。知識的工具價值論認為,學習者對知識的需求源于工作或謀生的需要,即知識是個體實現外在目的的手段。而對于不直接影響其生存的知識,學習者會視而不見。知識的學術價值論認為,知識本身是學習者進入高校學習的目的,學習知識沒有任何外在于知識的目的,而只為了增進知識本身,是為知識而學習,不考慮知識對實際生活是否有用。這種價值取向容易導致學校與社會的脫節,學生生活在象牙塔之中。這與高等教育機構作為一種獨立社會機構的意義不相符,甚至威脅到高等教育機構的生存發展。但無論學術價值論還是工具價值論,都只強調知識對學習者的或手段或目的作用,忽視了獲取知識過程中需要堅守的道德規范。

高等教育普及過程中高質量普及“知識”時,學習者可能在代表硬文化的知識上有所增進,但在塑造人格的軟文化的知識質量上會自覺地加以忽視。忽視滲透在工具價值與學術價值中的人文道德素養的作用,在工具價值上會導致學習者學習的功利性,只重視對實用知識的學習;在學術價值上會帶來學習者知識學習中的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等行為,難以實現知識的高質量普及。高質量普及應是知識的高質量與道德的高質量并行,是知識性與道德性的統一。無論高校還是高等教育系統,只有視知識與道德并重,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普及。從微觀個體來看,道德的要求必不可少。知識性與道德性在微觀層面的統一是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堅實基礎。

從高等教育整體來看,高等教育應堅持市場化和學術化并重的價值取向,在二者之間探尋平衡點。(1)重視高等教育本身內在的價值取向。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高校無論何時都不能背離培養人、發展人的價值目標。高校應重視對個體精神理念的塑造,重視全面發展等價值追求,處理好人文和科學之間的關系[8]。(2)重視高等教育的社會價值。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有象牙塔式的追求,但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即不能離開真實的現實世界和特定的歷史條件。社會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現代化,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進而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在價值取向等方面呈現出較大的社會差異,具體在高等教育領域則是不同利益主體間的沖突,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社會的發展也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求高校不斷創新教育內容、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要圍繞社會需求調整教育目標。我們應正視高等教育的社會價值,根據社會需求調整高等教育的價值目標,提高高等教育對時代發展的適應性,使高等教育能更好地促進人和社會的發展[9]。

(二)公平原則的全面體現

質量與公平是高等教育領域內學者廣泛關注的議題。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動力,促進公平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標追求。黨的十九大強調“推進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反映了國家對高等教育質量和公平問題的重視。因此,我們在探討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時,需要深刻認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10]。

讓每個學生公平地獲得不同類型的高質量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特色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必要路徑。在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公平性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前提條件。高等教育即將步入普及化階段,規模的擴大和入學機會的增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跨入大學門檻。高等教育供需結構平衡的根本目的是讓合適的人流向合適的高等教育機構,以滿足各美其美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人們越來越傾向于追求高質量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供給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增長,規模持續擴大,上大學難的問題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需求方面,人們上好大學的愿望難以滿足,優質的高等教育機會只能惠及少數人,人們期待更高質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平[11]。

在高質量普及的要求下,我國高等教育的轉變主要依靠擴大招生規模、開設新專業等方式實現的外延式增長,以及提高辦學質量實現的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公平性是實現內涵式高質量普及的必要手段。首先是高等教育區域結構的均衡。解決好區域、城鄉差別,實現不同地區高等教育的公平發展,重點在中西部和教育發展落后地區。其次是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均衡。建立多樣化的高質量標準,使不同類型的高校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定位[12]。這兼顧了各類高校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普及的核心內涵是推動高等學校以特色和質量為目標,爭創不同類型的一流,為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各層次的高校間相互保持合理的張力,使高校的類型化更清晰,同類型高校的辦學特色得以凸顯且得到保持,進一步保證了高等教育體系能整體發揮應有的功能。由此觀之,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中的公平就是要實現人和物的全面公平發展。

(三)引領作用將日漸突出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過程中,普及是不斷滿足社會及個人需要的過程,是提供服務的過程;質量本身也有服務性,質量目標必須與國家、社會和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相吻合,適應于相關利益主體的需要,但高質量在普及過程中則發揮著引領性的作用,使普及化的高等教育能為社會和個人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二者的統一使高等教育得以實現高質量的普及。

美國正是通過建設一系列旨在服務地方發展需求的贈地學院而最早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并進一步通過社區學院的設置實現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同樣會使高等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日益凸顯,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得到滿足的程度也日益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高等教育對于社會服務職能的過多強調,會使高等教育的引領性受到忽視。德里克·博克曾仔細研究了影響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目前危機”,認為未來發展的危機主要表現為高等教育偏離自己的方向、過多的指向政治和商業活動:一是從事政治活動,從大學內部施加政治意志;二是過度擴張,大學和教職人員的學校活動過度增加;三是大學的商業化——為尋求更多的資金而從事更多使人員組織渙散的活動[13]。概言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要防微杜漸,重視大學的引領作用。

高等教育應憑借自身對知識的擁有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來充當社會發展的引領者。高等教育以追求真理為宗旨,是超越和批判的,在社會中充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當高等教育的發展完全屈從于政治或經濟組織的發展時,其對社會的發展就少了方向性的指引。正如弗萊克斯納所言,大學不是風向標,大學應提供社會所需而不是社會所想。大學要獨立和負責任地就倫理、文化和社會問題發表意見,成為社會需要的權威,以幫助社會思考、理解和行動[14]。

(四)世界性成為共識

實現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觀念。隨著各國間教育交流形式的增多增強,我國高等教育要實現“高質量”就必須以更廣闊的視野,在全球各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發展中,尋求我國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普及的準確定位。所謂世界性,既包括與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接軌,也包括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特色發展。與國際高等教育發展接軌,意味著在實現高質量普及的過程中所采取手段的普遍適用性,如同馬丁·特羅的普及化理論在世界普遍通用一樣,我國的高質量普及措施也要能成為其他國家在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時可以借鑒的經驗;同時,也意味著通過了解國外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方式,以及在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為我國即將達到的普及化做好準備,避免別國在普及化過程中的錯誤,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的普及。世界性的高等教育發展意識,為我國發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整體的高等教育質量觀。當然,高質量也要基于我國的文化語境,要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探索本土化的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

(五)學校空間的主導地位

高等教育為實現普及化的重要使命開辟了新的發展途徑,為那些非正常年齡入學、非全日制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課程。高等教育的形式日益多樣化,很多新形式吸納了大量的高等教育受眾。除開放大學、自修大學外,網絡、無國界教育等新形式對推進普及化發揮了積極影響。但這種認識混淆了高等教育普及與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之間的界限[15]。在宏觀層面認識普及的概念時,這樣的認識是有價值的,但當前所建設的是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對普及的這種粗淺界定顯然不夠充分。這種泛化的學校空間概念,會讓大學成為界限模糊的存在。學生身處其中,自然也很難產生對于學校空間的清晰認知,也就很難形成對學校空間的依賴,不利于學生教育過程的實現,高質量的普及自然也就難以實現。

學校空間即“有圍墻”的高校,它應該在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中占據主導地位。當然,各種形式的機構都可以承擔普及化的任務,但必須以高等教育的實體機構為主導,在全面發展中有重點地建設。占據一定地理空間的學校,通過有形的圍墻,將學校與社會進行了隔離,讓學生身處一墻之隔的空間中會產生不同的感知與體驗,并在學校的限定空間內形成特定的身份認知,從而更好地扮演學生角色,實現教育目標。因此,在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將有限定空間的高校作為主體,促進學生對學校空間產生功能性依賴與情感依戀,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

三、“高質量普及”的路徑

在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高等教育的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已成為必然趨勢,而“高質量普及”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時代追求。

(一)“高質量普及”的現實探索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國家開始通過出臺各種政策將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付諸實踐。其中既有量的考量,也有質的考慮,為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發展奠定了基礎。

1.高職教育的高質量擴招。2019年的高職院校招生規模已達到100萬人[16],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邁向普及化的進程。發展高職教育是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的重要方式,推進其高質量發展的途徑包括: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的定位要求,實施中國特色的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17]。此外,高職院校還應通過一系列保障措施來實現質量型的擴招,如發揮優質院校的帶動力、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根據生源特點分類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彈性學制和靈活多元的教學模式等[18]。

2.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為實現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教育部等部門在2017年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水平的提升。“雙一流”建設適應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普及的現實需要,使高校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發展的內涵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雙一流”建設不僅提高了高等教育質量,為過渡到高等教育普及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牽引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二)“高質量普及”的實踐路徑

高質量普及的觀念在高等教育發展實踐中的落實,不僅需要正確的價值指導,更需對高質量普及的實踐路徑有清晰的認知。結合對高質量普及政策的現實探索,高質量普及的實踐路徑同樣需要從高等教育的質和量兩個方面出發加以考量。

1.“量”的發展:大眾化階段以來,高等教育量的增長始終缺乏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學科專業發展等內部要素的支撐,從而導致高校畢業生質量不高、企業招人難等一系列社會就業問題。因此在普及化階段,要實現高質量的普及,保持高等教育的適度辦學規模,就要科學地擴張高校的辦學規模。首先,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在普及化階段應得到適當的擴大。高職院校所對應的專業設置具有更強的職業性,能夠滿足社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企業的招工需求,減緩就業壓力。其次,高校應從內涵發展的角度出發,豐富高校的類型,實現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在高校類型與特色的多樣化發展過程中實現量的增長,從而提高高等教育發展的質量。最后,在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過程中,高校的學生規模應保持在穩定狀態,避免大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校內部通過提供多功能的學習空間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通過高校內部的學科專業設置、學習空間建設等來實現高質量普及過程中量的發展。此外,高質量普及中量的體現應通過公平性原則加以凸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發展使得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部分人享有的特權,而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高等教育通過給予更多人上大學的機會,使之在逐漸實現公平的同時也擴大了整體規模。同時,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落后地區的高等院校規模與招生規模應得到適當的擴大,以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不以“985”或“211”作為國家財政支持的重要考量標準,使更大范圍內的高校能得到支持,促進高質量在“量”上得到普及,進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的高質量普及。

2.“質”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內涵在于高校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首先,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意味著高校的社會引領作用得到凸顯。高等教育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是高質量普及的內在要求,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要遵循社會規律,實現全民參與、教育共享的具有包容性的高質量普及發展[19]。在這一原則指導下,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實現需要通過學術和制度創新等協同作用,使高等教育發展由規模擴張向規模適度擴張的高質量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積極作用,使創新成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由規模和社會需求的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讓大學真正成為社會的引領者;通過創新使大學走在社會的前列,為社會發展提供指導。其次,高質量普及要堅持有“圍墻”的大學在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仍然是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不可取代的存在。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日益臨近,要培育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動能,改變以公立高校為主的局面,重視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公、私立高校的共同發展,凸顯學校空間在社會空間,以及教育空間中的獨特地位。最后是人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要重視學生完整人格素養的養成,將學生的培養作為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任務。高質量普及不僅是知識的高水平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其完整人格的養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普及要重視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精神、學術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協調與統一。把學術、生活和學生聯系起來,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習者自身知識與道德素養全面發展的要求。高校通過將學生的人格發展融入學術學習過程中、滲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實現學生人格素養的完整養成,進而促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普及。另一方面,要認識到高校教師在高質量普及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通過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以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通過不斷引進人才、激發教師活力來促進高校人才隊伍質量的提升,從而保證卓越的教育質量。

綜上,穩定高校學生規模、擴大高職規模、中西部高校均衡發展、實體高校空間的高質開發、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等,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普及的基本路徑。

參考文獻:

[1]張繼平,董澤芳.高質量高等教育公平:理念詮釋、現狀分析與政策進路[J].大學教育科學,2017(01).

[2]Harvey,L.,& Williams,J. Fifteen years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0,16(1):4,3-36.

[3]劉云生.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教育怎么辦[J].教育發展研究,2018(11):1-10.

[4]Martin Trow.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aris. 26th-29th Tune. 1973.

[5]李華萍.高等教育普及化及質量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6][8][15]別敦榮,王嚴淞.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實踐要求[J].中國高教研究,2016(04):1-8.

[7]蘇永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中的價值沖突與整合[J].中國高教研究,2013(11):19-25.

[9]吳向文,王志軍.從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看其供給側改革價值取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10-13.

[10][11]張繼平,董澤芳.質量與公平并重:高等教育分流的本質含義及實現機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2):186-192.

[12]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J].中國高教研究,2016(03):31-42.

[13][美]莫頓·凱勒,菲利斯·凱勒.哈佛走向現代:美國大學的崛起[M].史靜寰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01-502.

[14]李雪飛.高等教育質量發展的誤區分析[J].江蘇高教,2013(01):5-8.

[16]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2020-07.

[17]劉昱汝.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步入高質量發展機遇期[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2-15/doc-ihqfskcp5295777.shtml.

[18]劉湃.教育部:今年高職擴招100萬 將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5-08/8830629.shtml,2020-07.

[19]任保平.新時代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理論闡釋與實踐取向[J].學術月刊,2018(03):66-74,86.

(責任編輯:德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中文字幕伦视频|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AV毛片|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中文字幕啪啪| 久久免费成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色综合五月|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精品1区2区3区|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狠狠色丁香婷婷| 天天操天天噜|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久久激情影院|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99草精品视频| jizz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级毛片|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麻豆小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黄色|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在线|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成人在线综合| 久久综合色88|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永久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