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凰言
2020年,重慶市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增速達206.1%,居全國第一;“芯”、“屏”雙核同比增速均超過20%;有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639家,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全國第7位,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和每10部手機中,就分別有1臺(部)是“重慶造”……
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重慶深耕汽車、消費品等傳統支柱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果。近年來,重慶積極謀劃一批先導產業,努力在5G、高性能計算、氫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大牽引性項目引進力度,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在優化升級產業鏈供應鏈上持續發力。
建設大數據資源中心
重慶市長壽區中醫院,通過大門處安裝的紅外測溫安檢系統,進入人員無需停留,便可完成體溫檢測和安檢。此舉,既降低了安檢人員與被檢人員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又緩解了人流聚集的壓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由于各個醫院之間的數據流通遲緩,患者數據統計不及時,醫療機構出現了“數據孤島”問題。醫療數據共享不及時甚至缺位,給疫情防控和應急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隨著復工復產,“上班族”進入工作常態。為及時排查疫情,進出辦公樓的人員通常需要填報健康信息。在信息登記過程中,不僅存在登記效率低、人員集聚,容易發生接觸感染的風險,而且存在信息泄露、填報錯誤信息和“走后門”出入等問題。
為打破“數據孤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長壽區啟動大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同時,開發疫情防控申報平臺,實時掌握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報復工復產情況,并對疑似病例接觸者、確診病例接觸者、隔離觀察情況等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為長壽區近7500家企業、個體工商戶和8萬余名員工提供申報服務。在此基礎上,長壽區還在重要場所安裝紅外感知設備,進行人臉識別、出入數據溯源管理,對相關信息實時甄別預警。通過匯聚而來的800余萬條數據,實現了醫療數據的共享和疫情統計效率的提升。
在大數據應用于疫情防控的同時,長壽區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會同多個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推進重慶云晟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同城雙活”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一期投資8.4億元。迄今,該項目已建成4548個高密度機柜,并于2020年11月初正式投產,是目前西南地區單體量最大的IDC機房。
重慶云晟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中心是信息化數據建設的基礎設施,隨著云計算、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迅速發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將顯著提高,數據中心將迎來發展提速時代。
老工業基地“數字突圍”
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熱前齒輪加工、熱處理加工、熱后齒軸加工等6條自動化生產線和1個物流配送區呈“回”字形分布,智能機械手臂不停地對著齒輪箱和變速器進行作業。
2017年,受中國客車行業轉型調整的強烈影響和交通運輸方式的轉變,一直以生產客車變速器為主的綦江齒輪傳動公司陷入困境。
轉型升級刻不容緩。2018年4月18日,綦江齒輪傳動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投產,公司投資5.4億元,引進先進工藝設備183臺,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全速向中重型車用變速器市場進軍。
在生產管理上,綦江齒輪傳動公司推行“KANBAN(看板)”和“Andon(按燈)系統”管理模式,運用MES系統,開展大數據分析,嚴格控制制造成本;在質量把控上,該公司實行全流程可追溯性管理,實施在線檢測技術應用;在產品維護上,則推行WCM-AM&PM世界級制造自主維護與專業維護,實現計劃日清日結。
“最大的感受就是勞動強度降低、產品精度提高了。”綦江齒輪傳動公司熱前滾倒剃自動生產線操作員羅陽轉到智能制造基地從事自動生產線加工后說。
綦齒傳動智能制造基地的投產,節約了近90%的人力,產能卻翻了一倍,現已形成年產商用車變速器20萬臺、各式驅動橋齒輪100萬套的生產能力。
“公司未來的目標是保持客車變速器國內市場第一地位,躋身貨車變速器行業前三,打造新能源動力系統一流品牌。”對此,綦江齒輪傳動公司負責人頗有信心。
豐富拓展5G技術應用場景
“我們公司2020年給兩江新區安裝的5G基站共有1500多個,范圍涵蓋各個單位、公司、學校、居民住宅區,這個數量還是很可觀的。”在重慶憫胤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光禮翻開“兩江2020年5G進度表”介紹情況,言語間滿是自豪。
5G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新基建”的領銜領域。2020年,兩江新區新建5G基站3000余個,覆蓋8個街道、三大工業園區和保稅港等主要區域,以帶動新區制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在5G普及的基礎上,兩江新區和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共同孵化了重慶搖櫓船科技有限公司。
搖櫓船科技公司以豐富、拓展5G技術在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為主攻方向,攜手重慶聯通和長安汽車組成了解決方案聯合體,共同打造“5G智能焊接大數據平臺”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的5G智能焊接大數據平臺基于5G技術,將實物、系統、環境、管理人員、一線工人進行集中化管理,實時集中化收集、傳遞和存儲信息,通過高等級智能化分析,對焊接工藝流程進行全流程監控。
“傳統焊接技術存在焊點飛濺的問題,飛濺顆粒會在車體表面附著,嚴重影響生產節拍,導致成本提高。”搖櫓船科技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5G智能焊接大數據平臺通過對生產線進行大數據管理和最優邏輯控制,可以及時分析焊點飛濺原因,優化焊接條件,解決焊接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預計生產運營效率能提高20%,生產成本可降低約10%,不良品率可降低約20%。
“下一步,我們將以5G+工業互聯網的AI質量提升為抓手,著力搭建部署全產業鏈工業質量數據平臺,全鏈條、全體系提升中國制造質量水平。”該技術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