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鵬
摘 要:博物館承擔著社會教育這一重任,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時代不斷變化,對博物館陳列展覽、講解活動等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博物館亟須轉型升級?;诖?,文章從博物館發展現狀著手,探究其轉型升級和文化教育功能發揮的基本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轉型升級;文化教育功能
0 引言
各個城市的博物館承載著當地各歷史時期的文化發展情況,博物館每件藏品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和歷史背景,見證著我國整體的發展歷史。近年來,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壯大,大眾對博物館的知曉和認知程度都有所提升,其文化教育功能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大眾對博物館的參觀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簡單的參觀瀏覽,而是希望能夠從中得到更多體驗。對此,博物館需進一步轉型升級,強化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以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 博物館及博物館文化教育概述
1.1 博物館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包含陳列與收藏、宣傳與教育、研究與探索。博物館是非營利性機構,向大眾免費開放,向大眾提供教育、學習、娛樂等服務?,F如今,博物館數量越來越多,衍生出了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特殊博物館等多種類型。
大同市博物館是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包含8個基本主題場館,即梁思成紀念館、平城記憶館、北魏明堂遺址館、北朝藝術館、魁星文化館、遼金元民族融合館、古代銅造藝術館、大同紅色記憶館,各場館主題不同,各具特色,使公眾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完全徜徉其中,深入了解大同市的發展歷史。
1.2 博物館文化教育
博物館文化教育屬于社會知識性教育,同學校教育相比,其教育知識傳播范圍更加廣泛,教育內容更具趣味性,教育方式也更為豐富,所以博物館成為大眾了解歷史、感知現在、探索未來的重要文化殿堂。大同市博物館將大同的歷史家底展現給公眾,使其在參觀的過程中提升文化自信和增強文化認同感。
當前博物館文化教育是依托博物館的展品以及陳列,使用多種手段和方法,直接形象地對公眾進行科學歷史文化教育,以提升其審美水平、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這一點也正好明確了當前博物館文化教育的基本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體現出了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和其他形式教育之間的本質差別。
第一,和學校教育間存在的異同。從表面上看,兩者都是為了提升公眾的思想文化修養,也都是為了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但博物館只是通過展覽這一種特殊方式向參觀者傳播教育信息,同學校教育相比,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大平臺,受眾范圍更加廣泛,教育形式也更為多樣。
第二,和家庭教育間存在的異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家庭環境、長輩行為語言和心理氛圍等影響孩子,同時孩子的表現再反作用于家長的一個雙向互動過程。將家庭教育和博物館文化教育結合起來,不但可以給家庭帶來休閑娛樂的平臺和方式,還能夠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深化文化底蘊,增加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實現家庭教育和博物館文化教育雙贏。
2 博物館文化教育現狀
2.1 功能定位不清晰,不重視文化教育
當前一些博物館缺乏公益意識,只注重博物館本身的收藏和研究功能,并未認識到博物館深層功能,忽視了博物館對公眾進行文化教育的功能,導致其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受到一定限制。又因為其自身定位不夠明晰,無法充分認識到未來的基本發展方向,進而影響到了實際的業務工作,只一味模仿省級或者國家級大型博物館的運行模式,并未根據當地的歷史人文特性進行展品陳列創新,地方特色不明顯,無法吸引更多民眾參觀。
2.2 缺乏有效的現代化科技手段
當前社會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社會,博物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導致其展示手段和文化傳播手段發生變化,科技融合特點比較顯著。但是部分博物館展覽內容和形式依然很老套,對現代化科學技術利用不足,創新性不強,陳列形式比較單一,從而影響到了文化教育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還有些博物館整體資源較為封閉,無法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傳播和分享,無法進一步擴大其文化教育范圍,影響到了文化教育功能的實現和發揮。
2.3 經費與專業人才較為缺乏
最近幾年各個地區都在進行機構精簡,導致博物館編制也有所削減,但博物館參觀者的數量不斷攀升,社會大眾對博物館的教育需求日漸增多,導致博物館出現了人手緊張的問題。再加上一些關鍵崗位是由編外人員擔任的,這些人員流動性較強,影響到了博物館工作的有效展開。有些地區地方政府不夠重視博物館發展,無法依照具體規定落實其發展經費,導致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3 博物館轉型升級策略
3.1 推動博物館科技發展
對于博物館來說,其自身應具有強大的創新服務意識以及科技創新意識,要積極利用當前的新技術和新成果,把博物館的主要功能通過科學技術充分展現出來。在陳列設計方面,應當積極使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文物藏品,對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進行綜合應用,從而激發參觀者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比如可以在使用當前比較熱門的AR、VR等技術,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了解博物館展品中蘊藏的歷史文化,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
3.2 政府部門加大投入
博物館是一個地區文化的精華所在,對于提升居民和整個城市的文化水平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是當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場所。政府部門應當重視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給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提供更多政策保障,比如參照《博物館條例》等相關文件,積極轉變自身觀念,認識到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了解自身的職責所在,給博物館在建設資金、用地、審批以及人員編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幫助,以促進博物館發展和建設。
3.3 加強文創產品開發
對于博物館而言,不但要進行歷史繼承,還應當進行發展創造。博物館在實際日常運營過程中可以積極學習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成功經驗,提升社會參與意識,積極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并和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等充分融合在一起,通過一些器物圖案、文化內涵等設計出相應的文創產品。博物館加強文創產品開發不僅可以彌補發展經費的不足,還可以更好地進行博物館宣傳。
3.4 引進高素質博物館人才
現階段部分博物館中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業務能力以及知識結構等都無法進一步適應整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基本水平,制約了博物館研究功能的進一步發揮,也給展品講解、宣傳和教育帶來了阻礙。博物館應當加大對文博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對當前的博物館人員編制結構以及整體管理模式進行改進,有效優化工作者積極性缺乏的問題。另外,博物館還應當進一步加大對在崗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其積極深造,和其他博物館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目的。
4 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實現策略
博物館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強的廣泛性,基本包含了所有社會成員,所以要想發揮好其文化教育功能,就應當全面提升服務意識,使參觀者能夠在解讀陳列展覽的同時在心理上產生共鳴與認同。
4.1 優化陳列展覽
對于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的實現來說,最關鍵的方式和手段就是陳列展覽,而要想做好該項工作就要先將博物館原本的概念范圍束縛打破,把博物館當作社會教育機構,進而使用新型手段去重構。在展示上,通過各類資料和不同的展示形式去滿足參觀者的基本需求,建立起和觀眾的基本社會關系,進而獲得博物館在精神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陳列內容要具有精品意識,能夠體現出地方特色,展現出陳列的主題,實現科學、思想的充分結合。同時還要在體現館藏物品的基礎上,找到自身的優勢,確保陳列選題找到新的角度,最終通過優勢促進發展。
4.2 充分發掘本地文物史料,豐富文化教育內容
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發展都是一部極為豐富的百科全書,從中深入挖掘具體形象的愛國主體和鄉土知識資源,再通過展覽充分展示,可以給參觀者帶來一定親和力和吸引力,促使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博物館的地方特色上。具體實施時,博物館可以直接根據自身條件推出一些和愛國主義教育、鄉土教育等相關聯且能夠充分展現本地風土人情的展覽,比如大同市博物館中的大同紅色記憶館就可以直接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平城記憶館和風土人情教育結合起來,再配合相應的教育活動,把博物館作為核心實施文化教育,從中不斷總結和提煉精華內容,讓參觀者產生思想共鳴,讓參觀者收獲更加豐富的教育成果,并促進博物館實現對外宣傳。
4.3 提升服務質量
通常參觀者來到博物館都有著學習觀賞、參與演示以及互動社交等需求,這些需求都能夠概括為教育需求,博物館應當盡可能滿足參觀者的這些需求。
一是在設施服務方面,可以營造出一個優良的展示環境,打造出舒適且功能齊全的展廳,使參觀者產生良好的視覺感受。例如,可以仿照歐美在館中設立藝術信息室、創作室、聽覺指南、少兒活動室等。
二是講解服務方面,博物館的講解工作是讓展品從“靜”到“動”再到創造的過程,在這之中不但要讓參觀者充分了解展覽的基本內容,還要獲得知識并得到相應的精神享受。對此,講解員就應當充分滿足不同參觀者的不同需求,能動態調整講解內容。
4.4 推動各方協作
進入新時期,博物館應該轉變原先閉門辦館和獨家經營的觀念及做法,實施開門辦館,與各方加強協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從而不斷擴大影響,實現多方共贏。
一是加強博物館和其他博物館之間的協作,在聯合辦展、聯合宣傳、聯合票制等形式下進行經營,從而獲得更多參觀者。比如大同市博物館就可以直接和山西博物院聯合起來,促進雙方人員交流、交換展品等。
二是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媒體大力宣傳,比如可以直接開辟相應的專題節目和專欄,制作專題宣傳片,擴大宣傳受眾范圍,提升博物館社會知名度,從而實現對博物館資源的進一步盤活。
三是可以通過電話聯系、發送宣傳資料、網上聯系等方式和學校、企事業單位、社區、部隊及黨政機關等加強合作,通過自身資源給學校帶來特色文化教育服務,或者直接和當地學校建立教育基地,制定教育計劃,確定課外輔導員,使博物館成為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二課堂,由此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大眾性和普及性。在與學校的聯系方面,博物館還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館內的圖片資源等作為教輔工具,一起在促進教育的同時有效宣傳博物館的展覽內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走進博物館進行參觀。
四是可以直接在館內大廳開辟出一間自習室,同時開放相應的博物館圖書資源,這些圖書資源最好是市面上難以買到的,如此一來,對這類書籍感興趣的學生或參觀者就能夠直接在自習室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或購買,可以促進圖書文化產業發展。
五是將教育拓展到網絡領域,當前社會網絡應用的地位越來越高,所以博物館也應當把文化教育延伸到網絡當中,比如建立數字博物館、線上圖書閱覽室等進一步開發多媒體網絡教育資源,使公眾能夠直接在網上學習和下載相關知識。
5 結束語
總之,博物館的文化教育目標就是實現全民教育,提升社會公眾的文化素質,這就需要其在時代發展下不斷探索升級轉型策略,積極找尋教育新模式,豐富服務內容,優化陳列展覽,加強各方協作,以促使博物館教育功能可以充分發揮出來,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周高亮.以“博物館+”推動博物館轉型發展[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8):146-151.
[2]陸佩蓓.淺談博物館不同類型教育活動的特點和影響[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7):168-170.
[3]武雪婷.淺談博物館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積極作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1):798.
[4]樊文杰,婁慧瑩.淺談如何提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9):148-150.
[5]多杰加.淺談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的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19):130-131.
[6]孟勝兵.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性研究[J].藝術科技,2017(10):133.
[7]喬紅偉.論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性[J].智庫時代,2019(44):233-234.
[8]馮婕.論當代公共博物館社會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J].時代報告,2018(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