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邁好“十四五”開局第一步?圍繞相關問題,日前,CQDK全媒體記者專訪了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教授李敬。
CQDK全媒體:您認為重慶應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邁好“十四五”開局第一步?
李敬:第一,推動創新發展。我們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好西部(重慶)科學城,在科技創新方面實現更大作為。此外,我們的R&D(研究與試驗)經費投入也要加大,要向科技要動力。
第二,推進協調發展。重慶既是大城市,也是大農村,要大力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努力推進城鄉市場一體化,合理配置和挖掘城鄉人力資源,更好地促進重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推動綠色發展。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就應擔起上游責任。我們要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竭力保護好長江這個重要的黃金水道。
第四,促進開放發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的對外貿易都有所減弱,但重慶借助內陸開放優勢,進出口反而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因而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充分發揮重慶內陸開放優勢,促進開放發展。
第五,推動共享發展。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行。
CQDK全媒體:在準確把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時,應著重發揮好哪些獨特優勢?
李敬:首先,要發揮好戰略優勢。有很多國家戰略在重慶交匯,它們都能為重慶帶來絕佳的發展機遇。
其次,要發揮好區位優勢。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可以通江達海,連通世界。要充分運用得天獨厚的口岸資源和政策優勢,努力將通道優勢轉化為功能優勢,加快建成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為戰略性主導產業的發展聚力聚效。
再次,要發揮好產業優勢。得益于“三線建設”,重慶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工業行業門類較為齊全,工業基礎也較為扎實,發展動力和內生動力十分強勁。但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重慶傳統支柱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綜合效益偏低,因此必須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最后,要發揮好大農村優勢。與其他直轄市相比,重慶的大農村優勢格外突出。農村有強大的第一產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發展起到強大的支撐作用。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CQDK全媒體:就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而言,重慶應如何發力?
李敬:就創新發展而言,一方面,要高標準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好,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國家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要在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方面狠下功夫。要大力推進人才引進管理機制改革,完善瞄準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針對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體系,完善人才服務體系,讓近者悅、遠者來。此外,要充分用好“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大力打造科技市場。科技市場可以誘導科技成果的產生,我們的科研成果產生后,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途徑進行交易,從而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
就綠色發展而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制度,做好綠色核算,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綠色發展方向、綠色發展效果、綠色資源存量和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要做好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這兩篇文章,切實把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由此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