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紓驊

2017年4月12日,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準備演習的美軍機群
2020年12月11日,韓美舉行第201次《駐韓美軍地位協定》會議,達成了美方向韓方返還12處駐韓美軍基地的協議。根據協議,返還的基地總占地面積達146.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在首爾的6處、總面積約20.5萬平方米的基地。韓方表示,在首爾收回的基地地塊將建設傳染病專門醫院、龍山公園及公寓等項目。
美國返還韓國軍事基地,除了因第一島鏈附近的軍事基地戰略作用有所降低外,也受具體軍事基地的治理水平欠缺等綜合影響。
作為政治軍事名詞的第一島鏈,源于195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提出的包括三條島鏈的“島鏈戰略”。在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下,美國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等地大量建設軍事基地并駐軍,達到圍堵亞洲東岸,和威懾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作用。
駐日本本島美軍的違法事件更加繁多,以交通事故為主。
早在1947年,菲律賓通過《美菲軍事基地協定》,租借給美國23處軍事基地,租借期限為99年。
二戰末期日本投降后,美國第一時間登陸占領了位于京濱工業區的天然良港橫須賀港,并于1952年正式從日本政府處獲得了橫須賀海軍基地的使用權。橫須賀基地成為了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在之后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戰事中,橫須賀基地發揮了重要戰略作用。
以駐韓釜山軍港、駐韓龍山陸軍兵營、駐日橫田空軍基地、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駐菲律賓克拉克軍事基地等海外基地為支撐,美軍“島鏈戰略”基本成形。第一島鏈也被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美國在海外設置軍事基地時,往往附帶治外法權。治外法權的初衷,是對遠離家鄉的士兵的支持與鼓勵,卻對和平時期駐外軍隊的紀律性造成一大考驗。
1952年,日美兩國簽訂了《日美行政協定》,其于1960年更名為《日美地位協定》。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美韓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1966年簽訂了《駐韓美軍地位協定》。上述條約實際賦予了美國駐軍在日韓兩國的治外法權。日韓的美軍駐軍犯罪率較高,也與治外法權的生效直接相關。
據日本媒體統計,自1972年至2014年,沖繩縣內駐日美軍共制造5862起刑事案件。其中包括1995年三名美兵輪奸沖繩未成年少女、引發數萬居民走上街頭抗議的惡性案件。而駐日本本島美軍的違法事件更加繁多,以交通事故為主。據統計,自1952年以來,駐日美軍違反交通規則造成的事故高達20萬起,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
而駐韓美軍的犯罪率也是居高不下:由韓國政府發布的《駐韓美軍犯罪現狀》顯示,僅在2007—2011年,就有1455名駐韓美兵在韓國犯罪。在1992年女服務員尹錦娥被駐韓美兵奸殺的惡性案件后,韓國民間發起了“駐韓美軍犯罪根除運動”,表達對駐韓美軍的憤怒。
此類犯罪是士兵的個人行為,而美軍基地的污染問題,如掩埋枯葉劑事件,則可能是基地自上而下的集體非專業行為。
枯葉劑又稱落葉劑,是一種可以使植物枯萎死亡的化學藥劑。該藥劑對人體有著強烈的致畸作用。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曾噴灑約7200萬升該藥劑。在亞太的軍事基地儲存枯葉劑的歷史則要追溯到更早的時間,關島早在1952年就曾儲存枯葉劑。
2011年,幾位退役的前駐韓美軍士兵表示,他們曾于1978年在韓國大邱市往北約1小時車程的卡羅爾兵營中,掩埋過大量的枯葉劑。經過韓美雙方的聯合調查,美國軍方確認,1978年該軍營曾經掩埋過化學物質和受污染土壤,這些污染物于1980年被取走。而位于沖繩的嘉手納基地周邊,也被當地調查人員認為,很有可能受到了枯葉劑及高毒性有機物多氯聯苯污染。
如今,美軍準備向韓方移交的12座軍事基地中,有11座存在地表土壤被石油制品及重金屬污染的問題,相關清理費用會相當高昂。
蘇聯解體后,美國島鏈戰略的主要針對目標變成了中國。雖然島鏈戰略看似完善,但其畢竟是來源于上世紀50年代的戰略,在第一島鏈上的各國,國情已時過境遷,利用第一島鏈徹底圍困中國的策略不現實。
在第一島鏈南端的菲律賓方面,美菲在1998年及2014年曾簽署《訪問部隊協議》及《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允許美國士兵以訪問而非駐軍的形式停留于菲律賓,有限度使用軍事設施。其中《訪問部隊協議》已在2020年初被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終止。
早在1955年,日本就因政府為美軍基地征地遭到町民抵制,爆發了大規模沖突“砂川事件”。此次事件以町民的勝訴而告終。由于在日美軍的治外法權遭到日本民眾的強烈抵制和反對,2016年7月,美日政府達成修改《日美地位協定》共識。
這事實上縮小了美軍關于治外法權的享受范圍。這次法案修改直接針對2016年在沖繩奸殺少女的、已入日籍的前嘉手納基地文職人員辛扎托。2017年12月,沖繩那霸地方法院判決辛扎托終身監禁。
美韓達成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的協議,是在2000年底。韓國警方擁有了拘捕犯下殺人、強奸等重罪的美軍嫌疑人的權力,并將美方移交嫌疑人的時間從判決后提前到起訴時。
在朝鮮戰爭后,駐韓美軍的費用本由美國獨自負擔,但在1991年1月,美韓簽署了《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特別協議,規定了韓方以逐年遞增的方式增加費用分攤比例。這項支出也促使韓國政府在收回基地方面進行了更大努力。韓國輿論調查顯示,70%以上的國民支持美軍逐步撤離韓國。

2020年8月30日,韓國京畿道抱川市,一輛美軍裝甲車與一輛SUV私家車相撞,后者車上4人全部死亡,1名美國軍人受輕傷
肆虐世界的新冠病毒對駐日韓的美軍基地造成了重大打擊。沖繩普天間基地、漢森營、橫須賀基地、山口縣巖國基地等地,均出現了規模較大的聚集性疫情。
中國航母戰斗群基本形成戰斗力后,屢屢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演習。以空軍先進重型戰斗機與遠程轟炸機為依托,中國空軍的作戰半徑已覆蓋第一島鏈。美國對第一島鏈上略顯尷尬的軍事基地進行了大調整,從注重進攻性轉變為更注重基地的防御及安全性,也更多地將眼光投向第二島鏈的核心關島,準備在關島重新加強部署軍事力量,并對舊軍事基地及港口進行現代化改造。
雖然第一島鏈上的基地群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作用依然重要,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作為政治軍事名詞的第一島鏈,它的存在將繼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