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詩嘉
【前言】隨著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始復課,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如何正確引導中小學生的心理,成為教育系統面對的重要問題。解決好、引導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可以有效推動復課的正常運行,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線下教學。本文將對中小學生的心理進行相關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小學復課;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相關定義,可以看出,中小學生健康指的是軀體上健康、心理上健康以及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的道德品質。其中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比較長遠,它會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三觀。因此,學校要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相關內容的強化,并且在學校教育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點內容。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從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二、多措并舉,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
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不能僅依靠心理健康課完成,而是需要各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普及相應的內容,這樣可以全方位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滲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心理上的變化。
2.提升學校心理輔導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學校在進行相關的心理學教育時,要嚴格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進行。同時,相關的學校要完善現有的制度,為開展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提供較好的條件。另外,針對學校的心理建設,相關的教育部門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這樣可以起到一定重視作用,促使社會各界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學校要不斷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士的培養力度,不僅要保證學校有一名專業教師,同時還要加強對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的心理健康培訓課程,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程度,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對教師的心理行為進行引導,幫助其及時調整心理,增強相關的意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三、多方聯合,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良好氛圍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是由學校一方來進行的,需要結合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因此,學校要積極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要借助多種方式,對家長進行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為家長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建立起相對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另外,要積極借助第三方,比如市衛健委、市婦聯等相關的政府機構,利用他們的優勢,積極邀請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教育講座,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四、抓住契機,開展人生意義輔導
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是一次思考的觸發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更直接地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從而去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在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意義的同時,可以加入相應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這樣做,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的意義,從而敬畏生命,珍愛生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家國情懷。
結論
針對目前我國疫情的實際情況,在開學后,學校首先要進行的就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解決學生在疫情期間出現的相關心理健康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結合相關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正常地投入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另外,學校的相關心理健康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加強隊伍建設,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程度。同時,學校的相關領導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普及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有助于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