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兵 陳斌 李紅 張靜海
摘 要: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做好產業扶貧對我國實現全面脫貧、進入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在扶貧的各項措施中,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本文結合云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祿勸縣)地理環境及生產實際,因地制宜,探索了發展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稻田養魚產業助推扶貧的主要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祿勸縣;稻田養魚;產業扶貧;措施;成效
祿勸縣位于昆明市北部,東北接東川區,東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南連富民縣,西、西南和武定縣毗鄰,北隔金沙江與四川省的會理、會東兩縣相望。祿勸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一個革命老區縣,是昆明市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重點扶持縣。稻田養魚產業扶貧是穩糧增收的好措施、農業結構調整的好路子、振興農村經濟的好途徑、發展生態農業的好模式。2016年11月發布并實施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將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方略。產業扶貧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杠桿,以扶貧政策為支撐的扶貧開發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主要任務和根本出路。產業扶貧通過鼓勵、扶持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是我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立足于地區資源環境特點及優勢,緊密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大力推廣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有助于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提高精準扶貧質效。
一、稻田養魚產業扶貧現狀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建設,而稻田養魚產業恰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在昆明市漁政局和市農業農村局的關心支持下,發展稻田養魚新產業,已成為祿勸縣產業扶貧的主要舉措之一。其中,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稻田養魚面積68003.4平方米、2017年養殖面積103005.2平方米、2018年養殖面積395019.8平方米、2019年養殖面積81404.1平方米;2020年養殖面積207943.7平方米。
二、發展稻田養魚產業助推扶貧的主要措施
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在昆明市漁政局和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農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稻田養魚項目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實施,通過詢價采購的方式購買優質魚苗,免費發放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一般戶養殖,解決了貧困戶購買魚苗資金緊張的困難。
保險政策支持。政策性農業保險是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托,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水稻政策性保險保費按照中央40%、省級25%、市級30%、縣級5%、農戶0%的比例承擔。近年來,根據農業生產特色及縣級財力狀況,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自主選擇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工作。稻田養魚是其中一項納入特色農業保險之中的項目,按照省市80%、農戶20%的比例承擔,每畝魚保費50元,絕收補償1000元。
采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不斷壯大養殖規模。由一開始的一家一戶散養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利益鏈接機制,形成了合作社和入股貧困戶相互依存、共同盈利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有效加快了貧困農民增收步伐。
強化宣傳,抓好培訓。大力宣傳實施稻田養魚的好處、效益和前景。邀請有關專家及技術人員進行養殖技術培訓,組織科技人員深入村組田間,現場示范指導,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
三、鞏固稻田養魚扶貧發展策略
加大扶持資金力度。一是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持續抓好后續政策配套和返貧預警,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帶動貧困群眾素質能力提升了,“輸血”變為“造血”,才能實現持續增收,從而徹底拔掉窮根。二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對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扶持資金安排上,整合資金,加大投入。
制定稻田養魚產業規劃。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立足地方資源稟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堅持綠色發展,明確發展方向,因地制宜規劃好地區稻田養魚產業扶貧發展。在確保貧困人口長期受益,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只有讓產業脫貧之路“越走越寬”,才能讓貧困群眾的致富夢想照進現實。
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益。稻田養魚是以大面積連片養殖來體現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小規模養殖,精耕細作,雖可產生直接而較大的經濟效益,但對整個社會及農業和農村經濟所發揮的作用不大。現在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有序流轉,提高稻田養殖多元化、規模化發展。
引進推廣稻田養殖模式。稻田養魚技術是在不斷試驗—總結—推廣的循環往復中得到創新與發展的。當地主管部門應在現有的養殖模式上,遴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種養品種。同時引進先進的稻田養魚新技術,以及產量高、質量好、收益高的新品種。如稻-鴨、稻-鵝、稻-蝦、稻-螃蟹、稻-泥鰍、稻-蛙等模式。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建設不僅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還實現了農業增效。既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又改變了農民傳統的耕作方式,在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建設中的綜合作用也十分顯著。要積極爭取水利、財政、稅務、科技等部門的合作和支持,把發展稻田養魚生產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同中低產田的改造結合起來,同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起來,同“一事一議”結合起來,同建設城市“菜籃子”工程結合起來,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加強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力度。首先要下力氣抓好技術培訓,充分發揮各部門技術人員的作用,先培訓提高技術人員水平,使他們盡快掌握新技術,讓技術人員到生產第一線面對面指導生產;其次通過舉辦稻田養魚生態綜合種養培訓班和發放養殖技術資料等形式搞好養殖戶技術培訓工作,切實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工作,指導和幫助農戶搞好稻田養魚工程建設,抓好種苗的生產和供應。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5年來,祿勸縣全縣共發展稻田養魚4291547.9平方米,畝均增收2204元,人均增收1424.5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481.4元,非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411元。
五、結 語
稻田養魚周期短,當年投入當年見效,收到了“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漁雙贏”的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所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同時,與其他產業扶貧項目比較,稻田養魚技術要求相對較低,容易掌握,只要將魚苗投放到稻田中,經過技術人員的簡單指導,就可掌握養殖技術。通過稻田養魚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稻田養魚產業已成為祿勸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好產業。
參考文獻:
[1]劉德偉.祿勸縣脫貧摘帽工作進展情況調研報告[J].時代金融,2016(12):390-397.
[2]江會仙,李娟.梁河縣稻田養魚措施及成效[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8):172-173.
[3]余欣榮.特色產業扶貧重在“精準”[J].行政管理改革,2016(4):25-28.
[4]王華書.如何提升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效果[J].貴州社會科學,2019(9):128-135.
[5]程光亮.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審計對策[J].審計與理財;2018(9):15-16.
[6]謝春鳳,鄧凌云,盧明,等.湖南省稻田養魚產業扶貧研究[J].農學學報,2020,10(9):103-108.
[7]王玉堂.充分認識稻田養魚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大力推進稻田養魚業的發展[J].科學養魚,2000(12):8-9.
[8]王延榮,李天良.為農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河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紀實[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11):7-8.
(作者單位:1.云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祿勸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3.祿勸縣農村能源環境保護辦公室;4.祿勸縣漁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