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穎
摘 要:林業存在的病蟲害會影響到林業的健康發展,還會對生態體系產生一些嚴重的破壞。本文即探討對林業中存在的有害生物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生態體系;防治策略
一、林業有害生物現狀
目前,已經有眾多學者對林業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進行了研究,大多數學者都將重點放在了有害生物的傳播途徑上。其研究成果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存在積極作用,但這些研究成果卻缺乏系統性的使用規范,從而難以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治理產生較大作用。
二、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一)病蟲害本身不易根除
要更好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首先要對病蟲害有正確的認知,并保持認知的更新;如果一味運用以往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不僅難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還會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陷入困境。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林業病蟲害本身難以被根除,并且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缺失和漏洞。首先,林業病蟲害的出現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尤其是在環境的再造和生態的綜合保護力度上,很多地區已表現出嚴重的缺失,在這種背景下,林業病蟲害就難以根據工作人員的預期進行治理,有很多病蟲害即使可以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對于長期發展來講,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漏洞。其次,在進行病蟲害的根治過程中,工作人員并沒有全方位去考慮動態因素,沒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分析以及調查,積極運用自己手頭上的資料信息來規劃治理方案,這也就呈現出治理方案較為單一的特點。這種問題的出現,也容易導致林業病蟲害現象不斷加重,難以根除。
(二)防治工作重視程度較低
如果不重視防治工作,在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就很難根據協調的模式來進行,從而導致惡劣后果,難以在短期內對病蟲害實施科學的應對。在對以往工作的調查研究過程當中,很多工作人員并沒有真正重視防治工作的開展。首先,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初期,某些工作人員并沒有創新性地去制訂一些防治方案,而是一味地運用以往防治工作的模板,根據自身的固定思路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這種工作的開展缺乏說服力,并且還難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即使有些工作人員也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但依舊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最終還有可能出現病蟲害集中暴發的問題。
三、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防機制不夠完善
要獲得良好的林業病蟲害預防效果,首先要組建健全的防治機構。健全的防治機構,除能夠推動預防工作得到落實外,還可以為工作人員起到指導作用。而目前有很多林業部門這方面依舊不完善,預防工作缺乏落實。
(二)監控工作落實不到位
提高林業病蟲害預防工作水平,還需要加大監控工作的力度,但是當前有很多林業工作人員在這方面缺乏重視,導致監控工作沒有得到落實,難以獲得預期效果。首先,林業部門所設立的監測點缺乏科學性。正確的監測點能夠及時地預測出林業是否出現了病蟲害問題,但有很多林業部門的監測點設置缺乏全面性,會導致工作人員難以快速發現病蟲害問題,使得病蟲害擴散概率上升,不能及時運用治理措施,導致林業承受更大的損失。其次,監控工作中缺乏一些專業的檢測設備以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專業的設備及人才,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可以起到關鍵作用,但是有很多林業部門因為經濟方面的限制,無法引進更多的先進設備,當病蟲害產生時就難以更加高效率處理病蟲害,導致病蟲害的擴大。
(三)防治技術不夠先進
林業病蟲害預防工作的開展情況與防治技術存在直接關聯,防治技術的科學性會影響到整體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效果。而根據調查研究,依舊有多數林業部門選擇運用以往的防治技術,并沒有及時更新防治技術,這會導致病蟲害的預防效果難以提升,影響到樹木的正常生長。
四、林業有害生物及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一)建立預警機制
在開展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工作過程中,必須貫徹“預防為主,治理為輔”這一理念。對于已經產生了病蟲害的區域,首先要對其全面調查,去清理病死的樹木,避免病蟲害的擴散;對處于疫區的樹木加大監管力度,避免產生疫情向外傳播的情況。特別是對于一些用于外貿進出口的苗木,更要徹底對其進行生物檢疫,一旦發現任何有害生物,就要快速封存且查明傳播源。最后再將檢測情況向林業部門匯報,以免這些有害生物在國內得到擴散??偠灾瑯嫿ㄆ饘I的檢疫人才隊伍,提升檢疫水平,運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進行檢疫,才可以推動病蟲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的提升。
(二)建立干群聯動機制
當前我國的造林類型種類比較多,同時分布的范圍也較大,具有造林面積廣闊,同時也較為零散的特點。產生的森林有害生物類型和病蟲害的類型更多樣,再加上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經費有限,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較為繁重,難以收到理想效果。所以,在目前的森林經營管理權改革獲得階段性成果的背景下,要調動起廣大群眾尤其是林區職工群眾融入到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過程中,這除了能夠促使有害生物防控率提高,還可以促使治理效果的提升,提升林區職工的收入。在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過程中,運用科學性的措施,將群眾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呈現出來,從而收到群控群防,干群聯動的積極防治病蟲害效果。
(三)建立生物防治技術體系
要提升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率,除運用人工銷毀染病林木以外,還可運用誘捕器和黑光燈來誘捕病蟲,應用化學試劑對病蟲開展藥物毒殺工作。而根據不同類型的有害生物特點選擇出針對性強的生物防治技術是最為有效的策略。比如,當面臨一些對生態環境影響力較小的病毒時,可以使用生物制劑和仿生制劑等。對有害的生物進行研究,在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做到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病害情況,引入病蟲害的天敵,利用天敵對有害生物進行自然控制。除此以外,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上升,也可以將遺傳生物工程這些高科技運用在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以提升整體的防治工作水平。
(四)建立獎懲機制
為了遏制有害生物對林業的入侵,林業負責檢疫的工作人員要做到恪盡職守,調動起廣大群眾參與治理林業有害生物的積極性,建立起獎懲機制,推動社會居民熱情參與。要針對兩者進行融合,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實,力爭收到防治效果,為林業生態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五)創新林業病蟲害預防方法
要獲得良好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就要站在多個角度來實施。特別是在防治策略上要以更加長遠的目光進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套用以往的防治策略。這除了會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下降,還會埋下更多的病蟲害隱患。相關從業人員要在林業病蟲害預防策略之上,依據以往的防治經驗和當前的新要求,不斷去創新防治手段,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肯定,為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不能只用一種類型的處理策略,特別是一些地區具有多種類型的植物。防治工作除在方法上進行創新以外,還要注重革新相關工作人員的防治思想,要認識到防治工作的重點是“防”,并不是“治”。只有“防”做好了,才能提前避免植物受損。因此要重視對病蟲害進行預測,減小病蟲害暴發的概率。
五、結 語
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病蟲害防治當作重要的工作內容。相關工作人員要明確認識導致病蟲害出現的因素,并考察不同地區的病蟲害情況,制定出能夠真正解決病蟲害問題的措施。在病蟲害出現的第一時間內,快速開展防治工作,這樣才可以推動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的上升,從而使林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執中等.森林昆蟲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9):23.
[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昆蟲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10):12.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種苗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