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雨

特朗普的大女兒伊萬卡被《紐約時報》揣測可能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
在后特朗普時代,一個合理的猜測是,特朗普與伊凡娜所生的三個孩子可能陸續競選公職。大兒子小唐納德在保守派選民中很受歡迎,《紐約郵報》曾報道他有意競選紐約市長或者國會眾議員;大女兒伊萬卡被《紐約時報》揣測可能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二兒子埃里克一直為父親競選連任鞍前馬后,連二兒媳勞拉·特朗普也被認為是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的潛在候選人。
在眾人印象里,豪門政客的子女走上從政之路是理所應當的。早在1937年,《美國六十個家族》一書就斷言美國由60個最富的家族“掌控”著。不過,近幾年政治家族的影響力似乎在衰減。2016年大選季,杰布·布什和希拉里·克林頓先后出局。2020年馬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中,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孫—喬·肯尼迪三世挑戰在任參議員埃德·馬基落敗。所以有政壇人士評價:“事情正在發生變化,一個政治王朝不再像過去那樣有意義了。”
肯尼迪、布什、克林頓、羅斯福、亞當斯家族,被公認為美國政壇的五大家族。
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出身好、有錢、漂亮、聰明好學的人更容易成功。”他在1787年就寫道:“走進新英格蘭的每一個村莊,你會發現,紳士的職位是代代相傳的。”
約翰·亞當斯的兒子后來也當了總統。事實上,從華盛頓到拜登這45位美國總統中,有兩對父子、一對祖孫和一對堂兄弟。而《從華盛頓到奧巴馬:美國200多年來的家族政治》一書曾揭露,美國有24位總統和另外一位總統有親戚關系,而且其中只有2位是通過婚姻上位,其余22位都含著金鑰匙出生;只有不到1/3的美國總統沒有家族政治背景。
不僅總統之間關系親近,美國建國后的歷任國會議員中,有約400對是親子關系,還有190對是兄弟姐妹。《赫芬頓郵報》2016年統計,700多個家族在美國國會中有過兩名或兩名以上成員。
不久前曾從國會大廈緊急撤離的副總統邁克·彭斯,其哥哥格雷格·彭斯就擔任印第安納州國會眾議員。成功連任的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也出自美國東部馬里蘭州的政治之家,其父親曾任巴爾的摩市市長,而巴爾的摩距離華盛頓特區很近。
政治家族勢力的強大,以家族連出總統最為典型。老布什(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小布什(喬治·沃克·布什)這對父子總統,門生故舊遍布當今美國政界。
這要溯源到老布什的父親,他先經商后從政,曾任康涅狄格州(耶魯大學在該州紐黑文市)聯邦參議員,結識了艾森豪威爾總統,為后輩從政打下了基礎。老布什則“青出于藍”,歷任國會議員、駐聯合國大使、中情局局長、副總統等要職,于1988年當選總統。
4年后,贏了海灣戰爭的老布什輸給了年輕氣盛、鼓吹變革的克林頓。長子小布什從那刻起就決心要做白宮的主人,并計劃在兩年后競選得克薩斯州州長。結果,他從得州游騎兵棒球隊總經理,直接轉成了得州州長。而在哥哥的帶動下,杰布·布什也在1998年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布什家族的第三代勢力,在21世紀初隨著小布什當選總統并成功連任,達到了頂峰。
2014年,杰布·布什的兒子—普雷斯科特·布什(簡稱:小小布什)當選為得州土地專員,也算家族第四代延續了“從政夢”。奇妙的是,杰布·布什無奈退出2016年總統競選后,小小布什卻呼吁共和黨人為特朗普投票。要知道,爺爺老布什和伯伯小布什,都不愿表態支持特朗普。
只有不到1/3的美國總統沒有家族政治背景。
繼承祖上的政治衣缽,往往也意味著背后無數的集團勾結與利益交換。前共和黨競選戰略家菲利普斯在《美國王朝:貴族統治、財富和布什家族的欺騙政治》一書中,就揭露了布什家族背后的強大關系網。他們在石油業、金融業、軍工業結成的同盟關系,最后反過來影響了美國諸多內外政治決策。

2015年,布什家族全家福
關于水深火熱的政壇,老布什曾在1988年競選成功時給兒子留了44頁的備忘錄,給他們的箴言是:“這里是黑暗的。”《時代》雜志后來發表評論稱,這個備忘錄可能是對總統后代的“詛咒”,“報告詳細說明了總統的孩子們是如何酗酒、生病、出事或年紀輕輕喪命的”。
如悲觀的老布什所說,在風起云涌的政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員后代,要面對常人無法理解的風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往往是他們與政壇家族綁定的命運。
據《政客》報道,歷史經驗表明,有些政客的子女會作為可信賴的顧問或代理人,為其父親和國家提供寶貴的幫助,還有很多人則因各種丑聞和貪污腐敗,影響了父母的執政之路,“甚至會對總統職位產生重大影響”。
“好孩子”如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女兒安娜·羅斯福,發現父親心臟不好后,她搬到首都定居在林肯套房,成為父親的無薪私人助理。在羅斯福擔任總統的最后一年半里,安娜不僅擔當女兒角色,更成為他的摯友,乃至“管理者”。
根據華盛頓內部人士的說法,1944年,安娜說服父親選擇哈里·杜魯門,而不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作為下一任副總統。次年2月,安娜陪同羅斯福來到雅爾塔,與斯大林和丘吉爾會面,共商戰后歐洲重建計劃。
安娜·羅斯福之外,一些總統的孩子甚至在白宮擁有辦公室。2017年,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獲準在白宮西廊的辦公場所工作,同時她還有權接觸被定為機密的信息。

富蘭克林· 羅斯福的女兒安娜·羅斯福、約翰·肯尼迪的侄孫喬·肯尼迪三世、特朗普的大兒子小唐納德
家族勢力在州這個較小范圍的選舉中,有更大的影響力。
政客的子女也有不少很另類,甚至會揭開父母當政客時的虛偽面具。比如,2020年辭任白宮高級顧問的凱莉安·康威,就曾被15歲女兒多次在推特上嗆聲。“我母親的工作從一開始就毀了我的生活。看著孩子們受苦多年,她還繼續走這條路,這讓人心碎。”“(她很)自私。女士們先生們,這一切都是為了金錢和名譽。”
除此以外,這位名為克勞迪婭·康威的“官二代”,還多次在社交場合譴責特朗普。比如,她噴特朗普的“中國病毒”論是種族歧視言論,并稱疫苗不應該被資本化。她也恨特朗普封禁TikTok,因為她在那上面有超過60萬粉絲。
無獨有偶,與當局政見不合又推崇自由表達的二代們,常常成為爭議的焦點。2020年5月30日,紐約市長白思豪的25歲女兒基婭拉(Chiara de Blasio)因為參與了當晚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動,被警方拘捕。
而特朗普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女兒卡羅琳·朱利安尼,也在2020年《名利場》上發表署名文章,敦促美國民眾“結束這場噩夢”,把票投給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和他的競選搭檔哈里斯。


打臉父母還是小事。看看私生活、稅務問題不清的拜登二兒子亨特,就能知道糟糕的官二代的威力了。他不僅沒給拜登助威造勢,反而成為拜登從政路上易爆的“雷”。坑爹娘的官二代,和那些青出于藍的子嗣,一樣能掀起美國政治的風暴。
“墻外的人想進來,墻內的人想出去。”錢鐘書這句話,可用來總結美國政治家族的矛盾面。但究竟,家族成員里有從政的,能否為下一代接班起到實質作用呢?
有學者總結,在美國國會選舉中,王朝政客平均獲得了4%的額外民意。據美國《對話》雜志統計,迄今已有167個家族的成員至少連續三代人當選公職人員,有22個家族的成員至少連續四代人當選,而4個家族的成員至少有五代人當選。
美國的政治制度,讓出生在政治世家的人更容易出彩。過去,為了防止君主制的興起,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一早規定,選民幾乎能選舉所有可以想象的公職。要投票選舉的職位之多,讓選民眼花繚亂,因此,一些更熟知的名字和姓氏,一開始就能躋身于人們的視野。有學者研究顯示,選民似乎更愿意在州一級層面選舉同一家庭的成員,而不是在國家一級選舉。換句話說,家族勢力在州這個較小范圍的選舉中,有更大的影響力。
針對這樣的“世襲制”傳統,CBS新聞和《名利場》在2015年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6%的美國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另有15%的人認為是一件壞事。而高達65%的人表示,他們并不關心家族—他們只是想要最好的人。
從近年美國政治兩極化的趨勢來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政治精英后代們,影響力都在衰退。2020年,肯尼迪家族成員落選,老布什孫子皮爾斯·布什(父親是尼爾·布什)在競選得州國會議員時也同樣失敗。
政治學家馬克·瓊斯在接受《得克薩斯論壇報》采訪時說:“皮爾斯·布什的失敗,表明了布什家族一直以來提倡的保守主義思想已經在得州內部失去了共鳴。”他還認為,皮爾斯一直以來的貴族思想,導致他無法融入普通選民,這是他致命的弱點。
這或許也是美國社會在發生巨變的寫照,選民的口味早就換了,如同一個世紀前,總統約翰·亞當斯的曾孫、歷史學家布魯克斯·亞當斯所說:“我們是時候滅亡了。世界已經厭倦了我們。”
美國人倒是對這樣的信號毫不擔心。彭博社評論文章高興地指出:“我們的政治貴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流動性強。他們的位置被新崛起的人才取代,一個政治階層如果能在歷代人中保持開放、流動、自生自滅,就是一個健康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