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薇

2019年6月6日,一群畢業生在多倫多大學校園慶祝畢業
加拿大5.4%的GDP投資在教育上。根據有關排名,加拿大是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的第三大留學目的國。加拿大聯邦政府沒有教育部,教育政策由各省級政府自行制定和實施。其中,安大略省最早于1871年制定政策,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免費強制教育,后來逐漸推行到全國。
如今,有的省強制教育始于幼兒園,有的省始于小學一年級。大部分省強制學生在學校待到16歲,有3個省則規定,孩子須在校待到18歲或者直到獲得高中文憑。
孩童們在4~5歲進入幼兒園待一到兩年,學習字母表、數數、學齡前閱讀、音樂、藝術,還有如何跟小朋友友好相處,為入小學做準備。
孩子6歲時進入小學一年級,一到六年級屬于小學。這個階段由一個老師負責教整個年級的8門必修課。七、八年級是中學,選修課的科目增多。
大學里,平均一年級新生輟學率是16%。
根據教學大綱,選修課中,道德課的開設,意在讓孩子做決定時,考慮到對他人的影響;不同語種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和世界觀;環境和戶外教育課教導孩子們,在安全舒適地體驗大自然時,要懂得對環境負責,珍惜所有的生物,包括自己。
戲劇課的開設,可以發掘孩子們對戲劇的興趣和特長,通過即興創作、肢體表演和臺詞功底方面的訓練,建立孩子們的信心;音樂課中,孩子們可以是不同音樂類型的表演者、創作者或聽眾;藝術課鼓勵孩子利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
九至十二年級是高中。在魁北克省,學生必須進入法語學校,直到高中畢業,也可以進入私立學校選擇英語授課。各省的教學質量相對平均,各類課程的設置,力求引導學生適應自然環境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秩序,提高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自主思考的能力。
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入提供小班教學和更多課外活動的私立學校。加拿大全境大約有2000家私立學校,其中有純男校或女校,有日校和寄宿學校,也有學校安排學生住在校外的寄宿家庭中。私立學校有強調學術的,有宗教學校(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也有側重體育或藝術專長的。
私立學校自然需要盈利。除西部4個省和魁北克省政府對私立學校有財政撥款外,其他省內的私立學校完全靠學費、社會捐贈或校友捐款。私立學校的費用從一年8000加幣到6萬加幣不等。一些資格稍老的私立學校還為學生提供補助金。一個家庭里超過一個孩子來入學時,學校還提供費用折扣。
各省對私立學校的要求也不同。大概是因為拿了政府撥款,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私立學校的學生必須參加省統考,而安大略省政府對私立學校的學生沒有任何要求。不過,提供高中學分課程的私立學校,需要遵照省教育部門的教學大綱。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1/3的學生來自移民家庭。目前,中小留學生占在加留學生總人口的15%。2018年,64萬國際留學生為加拿大做出了220億加幣的經濟貢獻,帶來了20萬個工作機會。
現在每一級別的學校都設有語言班,幫助語言暫時不過關的新移民和留學生過渡到相應年級課程的學習。
2017年,68%的25~64歲加拿大人,高中畢業后都接受過不同形式的教育。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這一平均值是44%。但民間說,都是新移民將整體教育平均值拉上去了。
本地人上大學尤其上名校的愿望,并非強烈如移民,大多數只想過安穩日子,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不想活得很拼很累。
為維持現階段經濟發展水準,加拿大需要年輕的新移民,來抵消人口過分老齡化對社會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最新移民政策宣布,2020—2022年加拿大將接納超過百萬的新移民。
在本土接受教育的年輕留學生,被看作未來潛在的新移民。在留學生政策方面,政府意圖接受來自更多國家的生源,希望不同求學階段的生源涉足更廣泛的學科領域,并盡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和地區。
另一方面,來自不同國家的信息和文化,也會拓寬本地生的視野,使他們獲得新的技能。
中國、印度、越南是最新三大加拿大留學生來源國。位于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多倫多的多倫多大學,因其在國際上的靠前排名,吸引了最多的留學生。
加拿大大學錄取率相對較高,排名前幾位的大學錄取率都超過50%;基本上要求高中課程分數達到85%和雅思6.5分—雅思沒有達標的,可以列為有條件錄取,修完大學里開設的語言班,就可以開始大學課程。
大學里的語言班也是大學創收的重要來源之一。3個月的語言預科,費用大概為5000加幣。名校語言班費用更高。

被大學錄取絕不意味著就能畢業。在讀本科4年,需要完成120個學分的課程。一門無論是3個或6個學分的課程,整個學期下來,作業一個接一個沒有間斷,緊鑼密鼓。
一門課的最終分數,取決于每次計分的作業。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法完全不適用。有的課沒有教材,不同教授指定不同的讀物,想投機取巧也不太可能。
不少閱讀資料晦澀難懂,本地學生讀起來也不知所云。大學里,平均一年級新生輟學率是16%。更好的學校意味著更大的學習壓力,因為好的學校要求維持更高的分數,而非及格萬歲。
有的專業,能堅持到最后的學生是極少數。多倫多大學論壇顯示,生命科學專業第一年有超過2000名新生。到第四年,教室里只剩下寥寥二十幾人。
在量和難度的雙重攻擊下,大學里正常學生和抑郁癥學生的比例是4比1。學校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服務,供不應求。曾經中學階段的學霸,進入大學后受不了壓力而退學的,并不鮮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地中文網站常有代寫各種作業的廣告。與文科不同,理科考試容易作弊。
疫情期間,全加拿大大學都以網課為主。最近,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數學教授發給學生的一封信上了新聞,信中稱:“對期中網考中100多個作弊的學生感到非常失望。此事正在調查中,如果作弊屬實,該門分數為0,而且建議學校將他們開除。”
加拿大的教育以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為主,學習是個人的事。老師們對主動學習的學生們可以提供無私的幫助,但也絕不會逼迫厭學的孩子去學習。
分數在各個級別的學校里都屬于隱私,從不會公布,只有老師和個人知道。學校里沒有命題論文,都是依靠自己的興趣選題。大學里有的老師更是公開表明:“你們自己交的學費,學與不學都是你們個人的選擇,與我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