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3月1日起,《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這部法規凝結了不少普通市民的心血,其中也包括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居民蒲裕昌。
今年78歲的蒲裕昌溫文儒雅,提及立法建議被市人大常委會采納,高興之情溢于言表。“沒想到我的意見能成為法規條文,這確實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蒲裕昌參加立法一事,要從2020年中心灣社區成為市人大常委會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說起。
社區自從多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新身份后,便在一些醒目的位置設置了“立法建議收集箱”“立法信息采集點”等,方便居民參與地方法治實踐。
而像蒲裕昌這樣熱心于社會治理、熱衷于研究問題的居民,更是社區倚重的居民代表。中心灣社區基層立法聯系點負責人彭利娟日常就愛與蒲老交談,聽取收集意見建議。收到市人大常委會交辦的《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任務后,她將草案文本也交與了蒲裕昌。
中心灣社區是原重慶特鋼廠的老廠區。蒲裕昌16歲時從農村老家到特鋼廠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此度過。退休后,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他依然熱心社區事務,經常了解、收集群眾訴求,向社區提出意見建議,幫助解決矛盾糾紛、生活困難等。
一直以來,蒲裕昌將廣場舞擾民一事視為“心結”。“我曾在觀看本地電視節目時了解到,居民因廣場舞頻起沖突,而這種現象持續多年未見改善。”蒲裕昌說,舞者有休閑娛樂的需求,居民有安靜休息的權利,各持己見、矛盾爆發,折射出社會文明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但是,他在仔細閱讀條例草案二審稿后發現,其中并無相關條款涉及這一“老大難”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蒲裕昌將心中想法形成書面材料。他寫道:“建議條例草案第十五條增加一款,即廣場舞應在允許的場地限時進行,要控制音量,不干擾他人。”
2020年10月26日,在社區組織召開的關于條例草案二審稿征求意見座談會上,蒲裕昌發言時再次強調了自己的觀點。最后,這條關于“強化廣場舞管理”的建議被市人大立法起草組采納。條例第十三條第四項中專門規定:進行裝修裝飾、聚會聚餐、餐飲服務以及健身、歌舞等活動,合理使用場地和設施設備,遵守噪聲防治等相關規定,避免妨礙他人。
蒲裕昌對文明行為立法寄望甚深,提出這條建議后,仍然對草案逐字逐句、反復研讀。去年12月1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就條例草案四審稿來社區聽取意見建議時,蒲裕昌又提出:“針對第十二條第二款中關于‘等候服務時依次排隊,乘坐電梯時先下后上的規定,我認為僅提電梯還不夠,建議增加‘乘坐軌道交通時;針對第十七條第一款中關于‘講究餐桌禮儀,使用公筷公勺的規定,建議在‘使用前加上‘提倡二字,使條例更具可操作性……”
作為一位普通市民,蒲裕昌為何會對文明行為立法如此滿懷期待?采訪中,他不由回憶起曾經走過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學雷鋒做好事不能讓別人知道,知道了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那時住宿舍,總是夜里兩三點起來打掃公共廁所,怕被別人看到了傳出去。我還記得單位有一名老工人,當時已經50多歲了,身體也很瘦弱。從他住的地方到工廠有一段小路,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偷偷把路打掃干凈。后來單位領導得知此事,對老工人進行通報表揚。但我知道,他其實并不愿成為別人口中的‘先進。”蒲裕昌說。
在他看來,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曾激勵他不斷成長,走過無悔青春、度過燃情歲月,并使他最終成為了對社會更有用的人,這種美德應該被代代傳承。而“文明”二字對他而言,具有更宏大的意義,意味著更美好的愿景。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支柱。但是文明行為的培育、引導和規范,需要德法兼治。通過制定《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用法治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讓文明之光照耀‘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這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的責任。”蒲裕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