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幼兒的教育問題已經是所有家長關注的重點。如今的幼兒園作用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多的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學習多種知識,培養幼兒的興趣特長。其中,美術課程可以說是每個幼兒園都會開設的共同課程。所以可以說幼兒園的設立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是相當重要的,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文章旨在通過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深入研究,探究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對美術課程發展的作用,為日后幼兒園的更好發展提出意見。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美術課程;有效結合
一、 引言
通過多年幼兒教育的實踐證明,幼兒成長環境的差異將直接導致幼兒走上不同的發展方向,對幼兒日后的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通過對幼兒心理發育的觀察,可以得出幼兒對環境的適應程度更多地取決于周圍色彩的變化,對周圍的環境變化感受最敏感的就是顏色。所以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們需要把環境的創設置于色彩之中,也就是要和美術課程加強融合,使幼兒在感受美術快樂的同時得到更好的啟蒙。
二、 環境與課程的關系
(一)環境為課程的準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環境的范圍說大也大,但是說小也不小。大自然就是一個最大的環境,其中包含的事物豐富多彩,而蘊含的環境資源也是相當可觀的,可以最大限度為課程的開展提供物質基礎。比如,秋天到來后大自然呈現出的就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落葉離開枝丫如羚羊般奔向大地。如果在這個時候,教師想要開展一次主題為樹葉的美術課程,只要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就能通過觀察落葉的外形,感受落葉的魅力。還可以為制作植物集提供資源,還可以幫幼兒用樹葉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所以說,環境可以為課程提供一定的免費資源,而有些資源更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二)環境為課程的發展提供了相關的內容
環境總是在無形地影響人。對幼兒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環境的創設不但能提高幼兒的興趣,更能激發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果幼兒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了興趣,不用教師教授,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想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通過對問題的解答,去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相關的內容,從而促進課程向積極有效的方向發展。比如,在以地球為主題進行環境布置時,可以將遭到砍伐后的樹林、被污染變色的湖水、干旱龜裂的土地等圖片和地球美麗景色進行對比,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討論,繼而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三)環境為課程的記錄提供了最佳載體
事物記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面對不同事物記錄的載體也是具有差異性的。為了達到更直觀的記錄效果,教師可以將每一次活動相關的圖片、文字記錄都放在展示區,以這種方式讓環境成為最好的記錄載體。比如,教師可以在環境墻上創設一個圖片區,把幼兒生活中的可愛有趣的瞬間拍攝下來置于其中,很多幼兒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會非常高興,還會在放學時帶著父母觀看。通過這些照片的展示,家長可以全面地了解到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清楚地看到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
三、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結合的現狀
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每個人的綜合素質都是源于長期學習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知識和自己所學習技能的一種綜合表現,所以在對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的現在,作為能當做啟蒙的幼兒教育,其在人發展中的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更是由于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和呼吁,所以使得教育部門不得不高度重視,對幼兒教育進行更深層次的重大改革,在這種強力改革之下,相關教育理念和行為都在發生不停的轉變。
在以前的傳統教育中,由于所有的重點都在啟蒙學習上,所以對教學的環境考慮過少,教師更是認為環境的多樣化會影響幼兒學習的專注性。但是通過對教學理念的實踐討論,得出了教學環境多樣化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是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在這種環境下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作用更加積極,對幼兒的創造力發展更是一個巨大的助力。但是經過多方面的實地考察,很多教師對于環境創設的重要程度體會不深,所謂的改變只是表面功夫、形式主義,特別是在對班級環境墻體的創設上,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了如何將環境變得好看,忽視了在環境創設中教育功能的使用。只是一味地指揮幼兒去進行教師的創設計劃,沒有做到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聽取幼兒的想法,創設的環境在成人看來是美觀整齊、大方、完整,但是幼兒卻無法對環境產生認同,這樣就違背了將幼兒當做環境創設主體的原則。多數學科都是顯性的,而環境剛好相反。
四、 幼兒園幼兒環境創設的原則
(一)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于環境的感知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成年人經過學習和生活帶來的經驗,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認知,所以環境對其的影響并不是太大。但是幼兒由于年齡太小,只能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來表達自己的喜好,所以幼兒園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注重對幼兒喜好的考慮,可以經過簡單的互動,找到幼兒喜歡的顏色和圖像,將其融入環境當中去,使幼兒享受這種環境。幼兒在剛入園時會出現的哭泣和焦慮的情況,和父母分離后更多的是短暫的陌生感,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環境的創設上更多的是和家長的互動,可以將幼兒與父母照片放置在展示欄,讓幼兒可以經常看到父母的樣子,減少幼兒的焦慮和對環境的陌生感。
(二)內容要系統全面
所有的幼兒園在布置環境時多半都以花草、人物和動物等為主要構成因素。經過仔細地研究,可以看出這種做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很難充分地發揮學園環境具有的育人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必須創設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易于理解的環境。以教室里的知識墻為例,教師可以用畫圖講故事的方式去創設不一樣的知識墻,讓幼兒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故事,從而加深幼兒的記憶。
(三)發揮每個角落的作用
教師在開展學習活動時,通常對于環境的利用并不充分,對于環境死角多半都是忽視。所以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之后,才能更好地發揮每個角落的作用,綜合多個幼兒園對環境利用出現的問題,發現有很多教育資源都被忽略了。幼兒也有不希望別人發現的秘密,所以教師可利用學習環境中的死角創設一個單獨的區域。教師可以在這個區域里放置一些玩具、圖畫、花草之類的東西,讓幼兒可以安靜地待在這片天地里。
(四)結合活動主題創設環境
環境的創設是有主題的,但這個主題卻不是固定的。教師可以結合想要開展的活動來創設不同的環境,使環境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每次活動,成為其活動最有力的載體,教師還可以和幼兒進行共同創設,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活動需要的物品。幼兒親自動手參與多個主題的環境創設,不但能獲得相應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五、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結合的作用
(一)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藝術環境
在環境創設中融入美術理念,教師盡可能地多開展創意美術活動,在確定環境創設的目標以后,讓幼兒自我發揮,對其中的優點進行總結,具有美術理念的環境對幼兒的審美也同樣是一種幫助。
(二)讓幼兒作品融入藝術環境
在幼兒完成作品后,鼓勵幼兒在所有幼兒面前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仔細地講解,然后進行一個小型的投票活動,將其中投票數量多的作品放到美術區,以這種方式使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的過程當中。
六、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有效結合策略
(一)因地制宜設計美術教學活動
想要做到環境創設和美術課程的有效結合,就必須從幼兒園的實際環境和學習內容考慮,盡最大可能為通過美術課程教進行環境創設提供有利條件。如教師在開展美術課程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然后提供一定的道路,讓幼兒裝扮成故事中的樣子,還可以通過對幼兒園所在地理位置及內部空間結構的了解,采取合適的方法,最終做到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的有效結合。
(二)開展豐富的主題美術活動
幼兒美術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緩慢的。通過長時間的主題性美術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構建系統的美術知識體系,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各方面能力,激發幼兒的美感,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多開展不同主題的美術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對于幼兒來說,生活環境中的一點一滴都充滿著美術的縮影,教師只有做到不停地挖掘幼兒生活中的專注點,將創設不斷地貼近幼兒的興趣愛好,才能讓幼兒對美術充滿興趣與信心。
(三)家園齊動手
為了確保美術活動的順利開展,學園的配合、家長的支持都是重要支柱力量,家長是家園共育的主要力量,教師要在活動之前獲取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在互動的過程中使家長確立科學的育兒理念。總的來說,家長的配合分為兩類:第一種就是物質方面的支持。家長可以自發地提供一些物品和材料用于環境創設當中,這種做法不但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使環境創設的內容變得豐富多樣、選擇方式多樣。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帶領幼兒加強平時的積累,不管是作品還是圖片,都可以保存下來,作為日后使用的素材;第二種就是共同參與。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入園,和幼兒一起對學習環境進行改造,通過互相之間的進一步交流,讓所有家長直接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
七、 結束語
實踐證明,幼兒教育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由于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有效結合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們可以通過對不同理念方式的對比、學習,打破現有環境限制和幼兒的思維枷鎖,給幼兒們更好地藝術感受,讓幼兒感受到美術課程的魅力,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敏.淺析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的有效結合策略[J].考試周刊,2020(13):167-168.
[2]馬蘭.幼兒園環境創設與美術課程整合的意義和基本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73.
[3]楊芳琴.如何創新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J].新課程:綜合版,2019(2):106.
[4]鄭瑤.幼兒園繪本美術課程中的環境創設[J].山海經,2018(23):14.
作者簡介:李京育,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六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