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日漸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主動嘗試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究,趣味化教學法在此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深度成長與發(fā)展。初中物理課程是現代物理教育體系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沒有獲得詮釋,因而導致學生普遍不愿意學習抽象的物理知識。而趣味化教學法的應用則能夠解決此類問題,實現對抽象化物理知識的具體化處理,因而文章將會從多角度著手分析初中物理教學中趣味化教學法的應用,以求能夠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借鑒作用,并得到推廣。
關鍵詞:初中教育;物理課程;趣味化教學;應用策略
一、 引言
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融入學習過程中的內在推動力,長久以來,由于物理科目和其他學科相比較為晦澀難懂,常常導致學生產生相應的畏懼心理,因而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相應的抵觸感。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改變此種情況,提升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投入,教師有必要積極地優(yōu)化完善現有教育觀念,從初中物理課堂著手分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各種物理知識。趣味化教學法的出現有效滿足了此項目的,可以說是對現代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巨大幫助。因而針對性地研究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趣味化教學法便顯得極為重要。
二、 注重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想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充分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成長需求,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力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便有必要從多角度著手增強物理課堂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有效滿足學生群體的成長需要。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的時候,可以適當地使用趣味性教學語言,結合教學活動來為學生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知識,以此來實現物理課程和現實生活的有機銜接,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能夠更為積極自主地融入相應的物理學習過程中。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現對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的具體化處理,采用能夠深度適合學生的思維需求的教學方法,對部分抽象化的概念做出詳細講解,或者直接將此類知識貫穿融合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的物理知識,為其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先行要求某位男同學站起身來講話,而后提出問題:“同學們,請問這位同學的聲音是怎么發(fā)出的,他的聲音的變化情況如何?”教師通過這兩個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思考相應的時間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揭曉答案,“聲音在發(fā)生的時候,男同學的聲帶正在振動。”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而在講解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游戲活動,讓某位學生趴在課桌上并且將自己的耳朵貼緊桌面,而后另一位學生輕輕地敲打桌面,發(fā)現將耳朵貼在課桌上的同學能夠清晰地聽到聲音,由此可以明確聲音可以借助于固體介質傳播,其傳播介質并非只有空氣。通過此種科學有趣的小游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會更為深刻,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現代社會的迅猛發(fā)展使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在各個領域發(fā)揮著其應有的作用,無論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還是現代社會發(fā)展均提供了充足的支撐幫助。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應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以此來實現對抽象化物理知識的具體化處理,以此來更為有效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利用課件將部分較為復雜的物理實驗通過視頻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求。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光的折射”的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由于光的折射的原理較為復雜抽象,因而常常會導致諸多學生存在錯誤認識,難以行之有效地理解這個知識點的含義。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海市蜃樓”的形成視頻,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使學習內容更為形象化,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簡單地理解如何折射形成海市蜃樓,從而為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光的折射的過程制作成動圖,并將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入射角、折射角、法線等概念分別代表什么,明確光的折射的基本思路,這將會有效豐富充實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 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實現具體化處理
為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加深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有必要做出更為深入的探索引導,尋找能夠將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相互銜接的方法,這對學生的綜合成長來講,意義非凡。具體來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做出跟蹤分析,通過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知識來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首先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形成,其次則能夠強化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其未來成長與發(fā)展來講,具有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蒸發(fā)吸熱”的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的煮雞蛋,以此來作為材料開展相應的演示活動,通過具體化的實驗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借助于實驗的引導,學生能夠很輕易地了解到,剛剛煮熟的雞蛋在從鍋里被撈出后,雖然用手拿會感覺較為燙手,但是此時卻仍舊是在可忍受的范圍內。學生在平常雖然經常食用煮雞蛋,但是卻并未對此類現象做深入關注。經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后,學生將會迅速明白日常生活中關于蒸發(fā)吸熱的現象出現的原因,在充滿趣味性的環(huán)境中獲得成長,學生不僅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充足的快樂,還能夠明確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處于密切關聯的狀態(tài)下,這對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使其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而言,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