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莉,趙樹桐
(皖西學院,安徽六安 237012)
全球產業發展現階段已經趨向于產業形態與產業架構的重塑,體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產業發展轉型的必然及核心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文體旅產業結合發展由來已久且產生了較強影響力。我國在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結合層面,最初以文旅產業結合為主,近些年伴隨體育產業繁榮發展形成了體育文化旅游深度結合的新格局,并且已成為我國社會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要素。明確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困境,制定破解機制,對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以及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前進有著積極意義。
體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對于各產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在我國近些年過度推行旅游和文化產業的進程中,資源浪費以及資源過度開發等問題逐漸凸顯,不但為傳統產業規模擴大與效益提高帶來消極影響,也限制了文旅產業在發展形式與結構調整層面的良性發展。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進程中,競技體育迅速發展和休閑體育、全民健身的緩慢發展產生強烈對比,既不利于休閑體育和全民健身的深度推行,亦約束了競技體育事業的強大發展。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唯有實現深度融合,才可在本質上解決三者在以往發展形勢下存在的不足與缺陷。諸多系統化與規模化的體育設備設施以及產業平臺等均成為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點與亮點所在。將文化旅游基因滲透到體育產業中,可使更多非專業體育運動項目愛好者擁有條件與機會享有優質體育資源,而此現象對于提升社會大眾身體素質有著明顯助益。特別在后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內外部環境及條件的嚴峻與惡劣情況急需傳統產業突破常規,借助產業融合謀求生存,利用創新實現健康發展。在此環境下,體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才可以現有條件有效建構產業發展新亮點,發掘經濟發展動力,從而落實突破與超越,實現健康及可持續發展。
體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并非簡單工作,亦并非三者交叉疊加發展,而是長期的系統化工程。現階段,我國文體旅產業融合過程中普遍存在整合度不足的問題,限制了文體旅三大產業深度結合發展的進程,具體呈現在下述幾個層面:一方面,資源開發使用率偏低。多數區域文體旅三大產業結合發展欠缺系統化思想支撐,部分資源的使用存在著簡單化問題,并未有效彰顯資源效應,亟待依據區域文體旅三大產業資源特色與資源實際,合理開發資源并提升開發使用率。另一方面,產業商品結構不均衡。部分區域在推行文體旅三大產業結合發展的進程中,主要存在著思路模糊的問題,缺乏較強的整合焦點意識,進而致使產業架構失衡。[1]除此之外,規模效應相對偏低。文體旅三大產業的結合發展,旨在加強資源效應,然而多數區域文體與三大產業的結合發展所體現出的規模效應并不顯著,同時產業整體性與系統性效應也不突出。
文體旅三大產業的結合發展與制度保障息息相關,然而諸多區域在推廣文體旅三大產業深度結合發展進程中仍存在較強的隨意性,并未構建相應規章制度與政策系統,規章制度的不完善與缺失,致使文體旅三大產業結合發展面臨著無序化困境,限制了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的腳步。除此之外,部分區域在推動文體旅產業結合發展進程中缺乏較強的法治化意識,在具體操作方面存在人大于法的不良現象,致使文體與三大產業結合發展進程中存在諸多不和諧因素,這亦在某種限度上約束了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結合發展。同時規章制度的不完善亦誘發諸多連鎖效應,如管理層存在互相推諉情況,相關部門與個體權責模糊,各部門存在的關系不明確,對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協調性帶來反向影響。
一般來說,每個地區均存在專屬特征,如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文化特色等,區域的差異性亦導致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存在不平衡的問題。首先,部分區域由于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偏低,進而造成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不完善與更新落后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投入足夠的建設經費。其次,區域文化特色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區域之間產業資源分配不平衡,部分區域特色文化需進一步發掘與塑造,進而生成具備區域特色特征的產業品牌形象,從而提升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的綜合水平。最后自然資源的失衡造成區域發展差距較為顯著,部分區域在開發生態環境具體過程中,仍處在粗放開發模式,此種開發模式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較為嚴重,進而限制了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健康與良性發展。
社會大眾精神文化訴求逐漸體現出個性化與多元化發展態勢,這對精神文化產品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各個區域若想擺脫當今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深度結合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應充分解放傳統思想,明確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理念,促進區域各產業一體化發展。[2]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特征。各個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生成了自身專屬特色特征,但往往存在群體效應薄弱的問題,基于此可充分借助地緣優勢特點,與相鄰區域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進而借助區域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特殊資源優勢,建構全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以此來彌補各產業發展不均衡所產生的問題。另一方面,強化集體效應。對于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的區域而言,可積極和大集團建立合作關系,借助大集團人力資源優勢、資產優勢以及經驗優勢等,彌補自身各個產業發展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之處,進而實現優勢互補的發展成效,促進區域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實現一體化發展。
基于現階段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面臨的制度建設不健全的困境,應進一步加強法治化意識,持續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一方面,相關部門與產業應依法促進文體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在產業結合發展過程中不可存有急功近利思想,必須嚴格根據國家相應法律規制所規定的既定程序進行,同時政府的行為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定,進而推動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健康與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健全相應規章制度體系。我國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結合發展,應針對實際狀況加以審視,明確當前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結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體系,真正發揮制度體系約束力與管控力作用,根據制度相關規定有序推動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深度結合發展,進而落實文體旅游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規避產業建設發展過程中因違規與資源浪費所產生的負面效應。
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全面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而體育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實質均屬于服務型產業,這為體育文化旅游的深度結合發展帶來了優勢條件,同時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于資源層面亦具備天然的共享機制。所以,體育文化旅游三大產業在本質上具備互補性和相關性,可實現合作共贏與互通有無的發展。由此可見,體育文化旅游產業深度結合發展實際上是國家現代化經濟體制的建設,以及供給系統質量與水平加強,是新時代新興經濟體系落實可持續、良性發展的主要途徑。